喜欢戏曲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一辈怎样就可以将戏曲文化传承下去?
为什么喜欢戏曲的大多是老年人。引用一位老先生的话,老先生讲的是昆曲没落、京剧后来居上的原因。京剧(包括其他戏曲曲种)也和昆曲一样,是这么渐渐没落的,多数观众不喜欢,“资本”逐渐放弃投入,本行业产出就逐渐减少,慢慢退出主流。
如何传承?就以张云雷和郭德纲为例吧。张云雷将京剧和评戏看做“音乐”,所以他只选取一些有名的唱段,把它们通俗化,既呈现出戏曲的音韵美,又让普通人能够参与进来。具体怎么做?我感觉一是他受太平歌词和京韵大鼓演唱习惯的影响,会先读再唱,就是用汉语拼音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再加上戏曲的乐谱去唱。他没有刻意模仿民国时期京剧某些字的音调,这其实是个优势,让现代观众在短时间内更容易理解戏曲传递的情绪。二是他不要行头,不要现场乐队伴奏,甚至唱评戏的时候连旦角小嗓都不用,这就大大降低了门槛,他粉丝合唱是先从评戏《乾坤带》开始的。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从来没把自己当专业的京剧演员来看,他的定位就是喜欢戏曲的现代观众。
郭德纲是将京剧看做“戏剧”,所以他选的戏主要以诙谐幽默的喜剧为主,舞台上也敢于打破各种限制,加了挺多相声里的东西。郭德纲的唱主要是服务于剧情,单独拿出来听,我感觉不到其中的音韵美,但是现场去看的话,还是很有趣的。
这两种尝试都是让京剧通俗化的创新,要么走音乐路线,用音韵美吸引观众参与传唱。要么走喜剧/话剧的路线,用情节吸引观众到剧院去看戏。总之,京剧要传播,先要放下“高台教化”的架势,让它回归到民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