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处于什么时期,指的哪五朝代哪十个国家呢?
五代
从公元907年梁太祖即位,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三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后梁(907~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6~950年)和后周(950~960年)等五个朝代,他们都建国于以中原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中原五代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实力均较十国政权更为雄厚。因此,五代时期中原各王朝始终都认为自己是正统的中央王朝,十国是僭伪偏霸政权,一直以正朔地位自居,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正因为如此,五代王朝的统治者都理直气壮的称帝,而十国政权一般只称王而不敢称帝。
中原地区长期积累下来的政治威望、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对南方各割据政权是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除了吴、南唐外,不少政权都承认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并愿意称臣奉贡。如吴越与楚国就长期尊奉中原王朝为正朔。
南北朝时期,北朝说南朝是岛夷,南朝说北朝是索虏,他们都自居为中国,要消灭对方,统一全国。所以说,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是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一大特征。
十国
十国是指割据于南方地区的吴(902~937年)、前蜀(903~925年)、楚(907~951年)、南汉(907~971年)、吴越(907~978年)、闽(909~945年)、荆南(924~963年)、后蜀(934~965年)、南唐(937~975年)、以及河东地区的北汉(951~979年)。
十国与五代并存,但各国存亡时间不一,十国也并非全部同时存在,而是有早有迟,有先有后,后蜀政权是前蜀政权的继续,吴政权与南唐政权又是禅代关系,而北汉政权则是在后汉灭国后才形成割据。
虽言十国,但实际上与中原王朝同时并存的一般只有七个。
五代王朝的正朔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但由于十国本身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和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以及五代王朝的兴替治乱,所以十国与中原王朝的政治关系显得十分复杂和微妙,各国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吴越和楚国一直尊奉中原五代王朝的正朔;闽、南汉和荆南游离于中原王朝与南唐之间;前后蜀虽一直都未奉表称臣于中原王朝,但也不与中原王朝对抗,只求自保;只有吴、南唐和北汉与中原王朝对立。如果把这十国政权与中原王朝的不同政治关系作一划分,可以归类为以下四种:
依附型:吴越、马楚
摇摆型:闽、荆南、南汉
自保型:前蜀、后蜀
对立型:吴、南唐、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