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出自哪里?
意指:前进的路程虽很遥远,但只要坚持走下去必将会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万事开头难,但只要付诸实际行动去做,务必会有做成做好的时候。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出自:《荀子·修身》
原文: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译文:然而跛鳖可到达的目的地,千里马却到达不了;这并无它因,而是“做”和“不做”的不同之理。道路即使遥远,不走就肯定无法到达。事情虽微小,不做就不能完成。修身也大多是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完成,这些都别无大异。
扩展资料:
赏析
该文指出今天下修身非易事,无论圣人、君子、还是士,要达到完满的境界,必须不休不辍。而深明法度真义,是修身的基础,依法度行事才能体现出修养的魅力。
荀子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对重整儒家典籍有相当贡献。
《荀子·修身》。
"路虽远,行则将至”译文是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不了。现在意思也指人生路途虽然漫长遥远,但是只要你迈出第一步了,行走一旦开始了,坚持下去,量变达到质变,终究会到达目的地。
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