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语言特点是什么?
《白杨礼赞》语言特点是:文笔婉曲,结构谨严;语言凝炼,文字优美。
开头就点题,热情赞颂白杨树“不平凡”,但却不紧接着描绘其“不平凡”的面貌,而是把文笔宕开,去描写高原的景色。
当写到对高原产生单凋之感后,突然转向白杨树的描写,犹如异峰突起,精神为之一振,感情趋向炽烈。在具体描写了白杨树“不平凡”之后,作者又先抑一笔,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使文章的情绪又沉下来。
作者写高原、写白杨,选用的词语,都十分精当,贴切。如写高原的“大”,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平”,用“坦荡如砥”;写白杨的高大,则用“伟岸”、“挺拔”、“参天耸立”,“傲然地耸立”。
这篇散文不仅思想内涵丰裕,在艺术上也极具感染力。作者以白杨树象征“真人真地”,立意奇妙,在画面上的形象和气势,既明朗而又委婉。为了突出白杨树,作者在环境描写上颇有讲究,衬托了白杨树的壮丽、挺拔的气质和形象。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0年5月,茅盾返回内地,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主旨:
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党领导下的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