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06-29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9万
展开全部
意思是说,能打胜仗的军队是在具备了胜利的条件后才选择交战,而只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迎战,然后在具体作战中再想办法侥幸取胜。

对此,华杉老师总结得非常好,说这孙子兵法不是 战而后胜之法,是先胜而后战之法 。 也就是说,《孙子兵法》讲究的不是如何作战,而是如何不战。把这“五事七计”算清楚后能赢再打,这就叫胜算在握。反之,则不要兴师动众,能退则退。正所谓,兵家最高境界是“ 不战而胜,兵不血刃 ”,也是一样的道理。

而具体这“五事七计”该怎样计算呢?先说这“五事”,分别为:道、天、地、将、法。华杉老师详解道:

一,道:人民听不听你的

《孙子兵法·始计篇》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意思是说,所谓“道”,便是使人民与君王,士兵与主帅的意愿相一致,若是如此,人民在战争中可以为君王出生入死,士兵在战争中可以为主帅出生入死,而不畏惧任何危险。

换句话说,人民支持你,你才打仗;不支持你,就不要乱折腾。而且这种支持,跟战争是否正义无关,就是问人民支不支持战争,愿不愿为国抛头颅洒热血。正所谓,枪杆子、笔杆子,夺政靠这两杆子,固政也靠这两杆子,就是这道理。

二,天:上顺天时

《孙子兵法·始计篇》写道: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意思是说,所谓“地”,便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

张预注解说:“凡用兵,贵先知地形。知远近,则能为迂直之计”,是直走还是迂回。知险易,则能审步骑之利,哪用步兵,哪用骑兵。“知广狭,则能度众寡之用”,哪里可以展开兵力,哪里可以一夫当关扼住咽喉。“知死生,则能识战散之势”,置之死地则兵士必战,置之生地则容易逃散。

不过对于兵家来说,“天”有着三层含义。

一是,天下大势,顺天应人 。讲的是大形势、大战略; 二是,利用气象条件作战 。例如草船借箭,少不了那一记东风;三是,掐指一算,夜观星相。这一项最玄乎,也传得最多,“以惑下愚”。如姜太公所言:“ 智者不法,愚者拘之 。”意思是说,聪明的人从来不迷信,那些都是说给愚蠢的人听的。

所以说,这“天时地利人和”,天时里最重要的也是人和。人和的和,是自己人之间的和。而天时的和,是与天下人的和。

三,地:下知地利

《孙子兵法·始计篇》写道: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意思是说,所谓“天”,便是昼夜、晴雨、炎寒等季节气候变化。

十一位注家中的南宋人张预在《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注解道:“知广狭,则能度众寡之用”,在哪展开军队,在哪有一夫当关的咽喉要地。“知死生,则能识战散之势”, 置于死地必死战,置于生地易逃散 。

可以见得,打仗关键靠行军,这比交火战斗更重要。实际上,若有一方能占尽地利,早已能判出胜负。

华杉老师小结道:对于战斗而言, 在正确的时间、地点,配置正确的兵力,这才是胜负关键 。主要功夫全在诗外 , 交战只是事前准备分高下的最后一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