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瘾为什么那么难?

 我来答
情感解说家17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707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76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6万
展开全部

人眼只对黄绿紫三种光敏感,即人眼只有这三种色彩感受器,然而,每一种感受器能分别感受到一百种灰度差别,如果是两种感受器我们就有10000种组合,并不复杂,一旦有三种感受器,则有一百万种组合,这就远超人类认知了,恰似“三生万物”。

按《极简欧洲史》得说法,欧洲历史的三原色就是:古希腊文明代表的理性、希伯来文明代表的信仰、日耳曼蛮族代表强盗精神。

物理学里最权威,也是最美的两个公式:
F=MA与E=MC²。
都只有三个变量。

宗教里有圣父、圣灵、圣子之说,心理学有自我、本我、超我……

文学领域就更多了:
著名科幻小说《三体》,表面是一个有三颗恒星一颗行星的三体人要占据地球,实际也可以看成是三个救世主的故事,叶文杰是邪恶化身,程心是圣母化身,罗辑则无善无恶。

由此可见,表面上简单的三要素,就能构成极其复杂的世界——“三生万物”。

当我们知道了“三生万物”,那么,在眼花缭乱的现象面前,我们就应该去思考这些表象后面,到底生于哪一些“三”。

当我们以这种眼光去看,就会发现《三国演义》无非是魏蜀吴的故事,《红楼梦》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故事,《西游记》是神人妖的故事,《水浒传》是官民匪的故事……《天龙八部》也可以看成是贵族、乞丐、和尚的奇幻漂流……

而构成我们每个人认知的是:恐惧、欲望和理智,这是我们认知的三原色。

我们不妨像物理学家那样来一个思想实验,也就是不需要实际操作,只要想想就能搞明白一个道理。

一个碗,你知道装过一次猪粪。现在,我们把这个碗洗干净,请问你会介意用这个碗吃饭吗?
我估计几乎没人愿意。
好,接着来。
有一个东西,它几年如一日地装着猪粪。我们把它洗一洗,煮熟,还有那么一点膻味,但这个叫做猪大肠的东西,却是很多人的美味。

为什么?因为,“好吃”,这个时候,欲望控制了你。也就是说你大脑中关于恐惧、欲望和理智的配比,欲望占了主导地位。

现在,有很多旅游景点都有悬空玻璃栈道,很多人明明看到别人走过去没事,自己却吓得腿软,为什么?因为此时大脑中主导的是恐惧。

对于认知,不妨看成是一个三人董事会的决策,这三个人分别就是:恐惧、欲望、理智。

这个董事会很特殊,没有董事长,更像是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那样,搞的是轮值。也就是不同的场景,三个人的权重不一样。

最近,天津权健成了热点。我的很多同龄人都对老年人轻易被保健品忽悠深深不解,为什么那么低劣的套路,他们从来不怀疑一下?

没办法,老年人,他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深植脑海,恐惧长期占据着大脑三人董事会董事长,理智根本插不上嘴。

俗话说,饱汉不知饿汉饥。一个长期吃不饱的人,大脑三人董事会董事长位置一直是欲望——对于食物的渴望,做出让吃饱喝足的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其实很正常。

瘾有很多种,种种难戒。常人遇到最多的是烟瘾、酒瘾、赌瘾,我是一个成功戒烟,鄙视赌博的人,故以酒瘾为例分析。

1.理智

有足够证据证明有酒瘾危害健康,但大家在理智上不是完全接受这个判断的。比如有的人从来长期喝酒,还很健康;有的人不喝酒,肝还不是得了病,这些信息导致很多人对长期饮酒有害健康在理智上的认同度不够。

2.欲望:
有酒瘾,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是人自身能够控制的一种欲望了,它是一种内生的绑架性的欲望。喝酒与其说是在追求快感,不如说是在摆脱痛感。由于这种欲望非常强烈,哪怕你有恐惧,理智上知道有害健康,最终还是会选择喝酒。

3.恐惧:
有酒瘾的人,可能经常也会听说某某喝酒出事了,宿醉后也很痛苦。这些恐惧对于有一定效果,但是,这个恐惧度还不够,一方面某某出事不是你的事,事不关己;宿醉一两天就好了,好了伤疤忘了疼。

而我是怎么戒烟成功的呢?我算是一个老烟民了,但上大学开始,就有咽炎,每天起床嗓子要疼上半小时,才会得到缓解。毕业后,我又继续抽了七八年,嗓子越来越不舒服,恰好有人要我表忠心,让为她戒烟戒酒,我说做个交易吧,戒一样。我选择了戒烟。

后来,有很多人说佩服我戒烟成功,其实,我清楚,不是毅力有多强,而是我的恐惧让我戒烟成功。

可见,一种认知、判断或者决策,绝不仅仅是对不对的事情,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当你的欲望作祟,理智的份额就会相应减少;当你的恐惧增加,在某些场景下,它会提高你的理智份额,在另外的场景下,它也会导致你的理智份额下降。

而很多时候,当你的恐惧或欲望占据主导,理智还会为虎作伥,就是苏格兰哲学家休谟所说的:理智是情感的奴隶。

不妨想想当你深陷恐惧或欲望的时候:比如你犯了错,领导马上要来追责,恐惧坐在“董事长”位置上,你是不是会调用理智去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比如你看上了一款价值不菲的包包,是不是会找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购买理由?

说回工作,就是 “有志者千方百计,无志者千难万难。”

可见,所谓豪杰,不是智商高、体力好,而是驯服了欲望与恐惧,在极端情况下,不受欲望和恐惧影响。

那么,我们进行认知治理,就是要改变自己的认知配比,让理智占据更大的权重。

有一个好办法,其实源于宗教命题——向死而生。当然,这还是一个思想实验,不过你得经常做。

假设你知道自己只有三天、三个月的寿命,现在在干啥。

被迫面对死亡,变化就发生了:

1.恐惧。死亡是你当前最大的恐惧,其它所有的小恐惧立即变得无足轻重。

2.欲望。面对死亡,你的种种欲望显得极其渺小。

当欲望和恐惧的配比急剧下降,理智在认知中的占比就会大大增强,人的认知品质也就会大大提高。所以,经常听到有人说,“只有死过几次,我才能够真正地懂得怎么去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