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就业有什么看法
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
1、面对现实,务实择业。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最终定型,社会阅历不足,每个人的学历、专业、能力水平都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在择业前,每位毕业生都应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分析,实事求是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和社会、多务实、少幻想、不可好高骛远、要冷静地看世界、虚心地看自己 。
对社会需要什么,自己会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又要仔细权衡,找准自己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迎接社会的选择。
2、增强就业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就业意识是学生选择单位的前提,反映出学生对于所选单位的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毕业生对于就业的态度。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应贯穿于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当前大学生就业确实存在着有的毕业生落实不到用人单位的问题。
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意识。毕业生就业是阶段性工作,而毕业生的就业意识是连贯性的教育。求职的过程是一个全面展示自己的过程,必须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要自尊、自信、自立。
真正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是毕业生自己,自身素质如何在求职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市场是靠质量占领的,人才市场亦然,毕业生每一方面的素质都会影响毕业生就业。因此要教育学生建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独立获取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
要学会做人,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国家、民族,正确处理好多种关系。学会表达,交流和组织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使自己在择业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自如地应付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做好各种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增强心理承受力,不要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自暴自弃。
3、增强竞争意识,正确地把握择业期望值和机遇。
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从这个意义上讲,竞争是生物进化法则注入人们血脉的一种本能。首先要认识到培养竞争能力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地需要,其次竞争是实力的展示,培养竞争能力的重要前提是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而不是一种争强好胜的抽象意识。
竞争是对人才的考验,因此每个毕业生都要培养竞争意识。要敢于竞争,克服自卑、胆小、怯懦等不良心理状态。
每年的毕业人数都呈现一个上升趋势,每年也都在创造新的记录,今年更是达到了1076万人,这虽然只是预估,但是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人群了。而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就业焦虑。
事实上,每年就业形势不会有太大变化,大学生就业也没有网上传得那么离谱。1076万毕业生是真,再创新高也是真,但并不是说因此就供大于求了,有很多大学生抱着简历无功而返,也有很多企业高薪却找不到合适的人。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会难呢?其实不过几个原因罢了。大学生的期望过高,总是想着一毕业就能够获得一份年薪数十万的工作,并且工作生活也想和学校生活相差无异。其次呢就是部分大学生的学业不精,在大学的学习中浑浑噩噩,并没有专精本专业的知识,导致了在未来找工作的阶段失去了竞争优势。还有就是很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了继续考研究生或者考公的道路,导致了学历遭受了一部分的贬值。归根结底呢,其实就是大学生们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们同时要思考的就是,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去找到并且坐稳工作,是否会德不配位。
说到研究生,这是很多毕业生都会去选择的道路,网上有人说:“本科生多如毛,研究生满地走。”虽然研究生无论是报考人数还是录取人数都是和毕业生一样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却还没有到满地走这样一个程度。数据表明,从1995年到现在,包括在校生在内,研究生人数一共是900万左右,与中国人口相比,那就是每1000个人中才有7到8人是研究生,的确随着人数的不断增长,研究生学历是有一点贬低,但是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值钱,所以不需要那么担心。
一、就业形势:相比以往而言,整体上就业形势并不十分严峻,从国家宏观方面看,劳动力供需矛盾并没有十分严重,每年有大批的大学生毕业,与此同时也有大批的劳动力退休,就业形势的严峻与否取决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
二、所谓“大学生就业难”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各方面准备不足。大学生在校期间,虚度光阴,“享受”大学生活,没有主动学到其应具备的技能。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电视剧,电影,小说,qq,微信,微博,贴吧。。。占据了大学生的时间。
2.大学生定位错误,没有正确的择业观。对自己未来职业充满幻想,自己为自己营造一种美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方向不明确,跟风现象严重。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高不成,低不就”。
3.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低。首先,职业能力素质不足,知识储备量少,知识技能暂存,时间一长,抛掷脑后。其次,身体素质差。整体上讲,大学生质量下降。
4.高校教育模式存在缺陷,滞后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