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童的人格教育》
展开全部
我第二次阅读阿德勒的心理学著作——《儿童的人格教育》。
那些困扰教师致使我们焦虑不堪的问题儿童——在阿德勒看来的“生活失败者”,他们种种错误的行为及生活方式都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无计可施的我们似乎发现了解决问题的门道,有了一种柳暗花明般的喜悦。
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常常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在孩子需要最好教育的时候,我们却偏偏把他们交给了隔代的老人,或交给过早传授知识的幼儿教师手里,还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阿德勒指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在3—5岁时候就已经固定了,学校所谓的问题儿童,基本上都是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学校只不过是一种测试情境,把潜在的问题显露出来而已。
很显然,当儿童带着家庭教育的失误走进学校的时候,教师不得不担负起来自于纠正错误的重担。当然,我们摆脱不了这个责任,如果一味发泄不满、埋怨家长,不仅于事无补,处理起问题来还会雪上加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缺少教育的智慧,爱孩子的说法既抽象又显得苍白无力。阿德勒通过分析问题儿童的生活风格,引导和帮助其提高 社会 兴趣,面对现实,追求 社会 有益的优越感,无疑为我们帮助问题儿童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智慧。
在教育功利化的今天,一个优秀的老师不能光关注班内优秀的学生,班内后十名的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更需要得到我们关爱,这是一个教师应有的良善和慈悲情怀。
那么,在指导和帮助这些落后的学生身上,阿德勒的心理治疗更具有现实意义。改变一个问题学生的生活风格,激发他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并追求对 社会 普遍有用的目标,不仅是个体心理学的指向,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智慧,润泽生命,培养美好的人格和人性,引领人类不断走向崇高。
在问题儿童的指导和帮助上,阿德勒非常强调儿童遭遇新环境的改变。他认为,所有儿童的行为错误只能被理解为他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是他们遭遇未曾准备的新环境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儿童遭遇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或死亡、弟弟妹妹的出生;从家庭到上学,等等,遭遇这些新的环境,这对儿童来讲都是一个挑战,这种挑战具体体现在儿童失去关爱、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等带来的不安全感。
当儿童在发展他 社会 能力时选错了方向,错误的目标必然导致了错误的行为。这样的认识促使我们立足于儿童人格的统一性作出仔细分析和判断。同时提醒我们要帮助儿童在面临新环境时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这让我对很多学校的入学课程引起了重视。很多经验都证实了,儿童在刚刚入学时由于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而怀有恐惧之心。也许那些不熟悉的面孔会让儿童不安,也许新老师没有给他更多的关注都会导致孩子对学校的恐惧。
开学的第一天,有些孩子抱着父母的腿哭着不肯进入学校(或教室)可能就是最好的佐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那种迎新的入学课程就变得那样可爱了。想象一下:红色的地毯、鲜花,还有满脸洋溢着笑容的老师和学长们,那种轻松的氛围怎不会让孩子心向往之?何况在此后的日子里,还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儿童们认识老师、学生及校园的环境呢!在孩子人生成长的路上,这的确又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基于儿童的心理诊断和分析,帮助儿童走上 健康 发展的道路,尽可能地避免教育的失误,正是《儿童的人格教育》给父母和教师最好的回馈。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解决纷乱繁杂的教育问题,这正如我们虽然得到了一件称心的工具却并不一定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一样。
世界上最远又最近的距离,是从“知”到“行”的距离,最重要的不在于我们知道了多少,而在于当他知道后不是坐着说,而是站起来做。
那些困扰教师致使我们焦虑不堪的问题儿童——在阿德勒看来的“生活失败者”,他们种种错误的行为及生活方式都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无计可施的我们似乎发现了解决问题的门道,有了一种柳暗花明般的喜悦。
在教育孩子上,我们常常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在孩子需要最好教育的时候,我们却偏偏把他们交给了隔代的老人,或交给过早传授知识的幼儿教师手里,还美其名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阿德勒指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在3—5岁时候就已经固定了,学校所谓的问题儿童,基本上都是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学校只不过是一种测试情境,把潜在的问题显露出来而已。
很显然,当儿童带着家庭教育的失误走进学校的时候,教师不得不担负起来自于纠正错误的重担。当然,我们摆脱不了这个责任,如果一味发泄不满、埋怨家长,不仅于事无补,处理起问题来还会雪上加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缺少教育的智慧,爱孩子的说法既抽象又显得苍白无力。阿德勒通过分析问题儿童的生活风格,引导和帮助其提高 社会 兴趣,面对现实,追求 社会 有益的优越感,无疑为我们帮助问题儿童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智慧。
在教育功利化的今天,一个优秀的老师不能光关注班内优秀的学生,班内后十名的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更需要得到我们关爱,这是一个教师应有的良善和慈悲情怀。
那么,在指导和帮助这些落后的学生身上,阿德勒的心理治疗更具有现实意义。改变一个问题学生的生活风格,激发他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并追求对 社会 普遍有用的目标,不仅是个体心理学的指向,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智慧,润泽生命,培养美好的人格和人性,引领人类不断走向崇高。
在问题儿童的指导和帮助上,阿德勒非常强调儿童遭遇新环境的改变。他认为,所有儿童的行为错误只能被理解为他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是他们遭遇未曾准备的新环境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儿童遭遇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异或死亡、弟弟妹妹的出生;从家庭到上学,等等,遭遇这些新的环境,这对儿童来讲都是一个挑战,这种挑战具体体现在儿童失去关爱、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等带来的不安全感。
当儿童在发展他 社会 能力时选错了方向,错误的目标必然导致了错误的行为。这样的认识促使我们立足于儿童人格的统一性作出仔细分析和判断。同时提醒我们要帮助儿童在面临新环境时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这让我对很多学校的入学课程引起了重视。很多经验都证实了,儿童在刚刚入学时由于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而怀有恐惧之心。也许那些不熟悉的面孔会让儿童不安,也许新老师没有给他更多的关注都会导致孩子对学校的恐惧。
开学的第一天,有些孩子抱着父母的腿哭着不肯进入学校(或教室)可能就是最好的佐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那种迎新的入学课程就变得那样可爱了。想象一下:红色的地毯、鲜花,还有满脸洋溢着笑容的老师和学长们,那种轻松的氛围怎不会让孩子心向往之?何况在此后的日子里,还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儿童们认识老师、学生及校园的环境呢!在孩子人生成长的路上,这的确又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基于儿童的心理诊断和分析,帮助儿童走上 健康 发展的道路,尽可能地避免教育的失误,正是《儿童的人格教育》给父母和教师最好的回馈。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解决纷乱繁杂的教育问题,这正如我们虽然得到了一件称心的工具却并不一定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一样。
世界上最远又最近的距离,是从“知”到“行”的距离,最重要的不在于我们知道了多少,而在于当他知道后不是坐着说,而是站起来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