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求而不得,往往不求而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能否得到,由因果客观规律决定,即:因+缘=果。符合规律,不求亦得,反之求亦不得。
第一层,心有所求,不明因果,往往求而不得。
第二层,因缘具足,水到渠成,不求自得。
第三层,无欲无求,证悟大道,无得无不得。
第一层如某医,多在病的果上下功夫,探因不深,限于局部,效果有限。第二层如中医,在病的缘上下功夫,讲究经络运行,阴阳调和,五行平衡,整体着眼,可治疑难杂症。第三层如佛医,即因即果,直达根本,调心。在因缘上齐下功夫,治的是无明大病,了的是因果业障,解决的是生死大事。
普通人所求的一切都可以归结为福报,这里把福报用水做个比喻。多数人取下策,在第一层上下功夫,拼命找水,找到后一桶一桶往家提。中策修德,不找水,正因其取低位,格局大,心胸阔,所以能厚德载物,汇千川于一海,不求而自得。上策修道,道成,则无欲无求,随缘应事,无我而处处皆我,无为而无所不为,无得而无所不得。我即宇宙,宇宙即我,万事万物,随拈随用,随用随抛,了过无痕。
就我自己而言,小的来说,前段时间刚开始写作时,用心写的回答和文章无人关注,好几天才有一个赞。明知应无求,但功夫不到,难免偶生失落。现在只是用心写,逐步放下求关注点赞之心,也不求利益别人,能提升自己就够了。文章发出去,结果如何,既非我能控制和预测,亦与我无关。
目的不同,起心动念都不一样。若怀求赞之心,选题可能会凑热点,回答不喜欢不擅长的问题。在标题和内容上可能稍有夸张,甚至想如何抖机灵,讨好读者。现在回想,前段时间有些文章就有这样的问题。现在去除这些杂念,文字则更真实、平常、自然,反而更易契入人心。
大的来说,这几年,觉察到有求之心生起即全力窥破放下,只一心修道,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转化——心境提升,身体转好,家庭平安。这应该算是不求自得了吧。
世人不明其理,所以有求之心不歇。偶然碰上,符合规律,得之欢喜,不久则厌,转而求它,循环往复,乐此不疲。本可用来体悟大道的珍贵生命,就在这样的苦乐得失中消耗殆尽。
心有所求,认幻为真。与理相悖,与道相离。
有求皆苦,何如放下。随缘度日,任运逍遥。
第一层,心有所求,不明因果,往往求而不得。
第二层,因缘具足,水到渠成,不求自得。
第三层,无欲无求,证悟大道,无得无不得。
第一层如某医,多在病的果上下功夫,探因不深,限于局部,效果有限。第二层如中医,在病的缘上下功夫,讲究经络运行,阴阳调和,五行平衡,整体着眼,可治疑难杂症。第三层如佛医,即因即果,直达根本,调心。在因缘上齐下功夫,治的是无明大病,了的是因果业障,解决的是生死大事。
普通人所求的一切都可以归结为福报,这里把福报用水做个比喻。多数人取下策,在第一层上下功夫,拼命找水,找到后一桶一桶往家提。中策修德,不找水,正因其取低位,格局大,心胸阔,所以能厚德载物,汇千川于一海,不求而自得。上策修道,道成,则无欲无求,随缘应事,无我而处处皆我,无为而无所不为,无得而无所不得。我即宇宙,宇宙即我,万事万物,随拈随用,随用随抛,了过无痕。
就我自己而言,小的来说,前段时间刚开始写作时,用心写的回答和文章无人关注,好几天才有一个赞。明知应无求,但功夫不到,难免偶生失落。现在只是用心写,逐步放下求关注点赞之心,也不求利益别人,能提升自己就够了。文章发出去,结果如何,既非我能控制和预测,亦与我无关。
目的不同,起心动念都不一样。若怀求赞之心,选题可能会凑热点,回答不喜欢不擅长的问题。在标题和内容上可能稍有夸张,甚至想如何抖机灵,讨好读者。现在回想,前段时间有些文章就有这样的问题。现在去除这些杂念,文字则更真实、平常、自然,反而更易契入人心。
大的来说,这几年,觉察到有求之心生起即全力窥破放下,只一心修道,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转化——心境提升,身体转好,家庭平安。这应该算是不求自得了吧。
世人不明其理,所以有求之心不歇。偶然碰上,符合规律,得之欢喜,不久则厌,转而求它,循环往复,乐此不疲。本可用来体悟大道的珍贵生命,就在这样的苦乐得失中消耗殆尽。
心有所求,认幻为真。与理相悖,与道相离。
有求皆苦,何如放下。随缘度日,任运逍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