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与九国公约的签订是怎样的
华盛顿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继巴黎和会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国际会议。会议由美国发起,于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出席会议的有9个国家,即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及东道主美国。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削减与限制海军军备,以缓和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日趋激烈的军备竞赛;同时企图解决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会上缔结的《九国公约》,就是与会的帝国主义列强为调整对华政策、巩固在华势力而签署的一项条约,是它们加紧侵略和加强争夺中国的表现。
华盛顿会议上所确立的远东国际关系格局,是巴黎和会上所确立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补充,一般并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列强在远东的角逐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进入20世纪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与太平洋地区的争霸愈演愈烈;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与沙俄是这场争霸战中的主要角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德国战败被迫暂时退出了逐鹿;沙俄政府被十月革命推翻;新生的苏俄摒弃了沙俄的帝国主义政策。这些都使帝国主义在远东的争霸局面为之改观。1919年的巴黎和会及其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主要是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对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划分,则因种种原因,悬而未决,成为一大遗留问题。
在战争中实力大为膨胀的美国,由于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未能取得充分体现出美国实力的成果,尤其愤愤不满。它极力寻找机会,在东方弥补这一缺憾。 战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霸最激烈的是美、英、日三国,其中又以日、美两国的矛盾更为尖锐。正如列宁所分析的那样:“近几十年来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积下了无数的易燃物,因此这两个大国必然会为争夺太平洋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而展开激烈的搏斗。” 帝国主义争夺的重点在于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帝国主义利用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而无暇东顾之机,加快了对华侵略的步伐,大有独吞中国之势。在政治上,1915年它提出了奴役中国的“二十一条”,企图使中国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17年,它又通过兰辛—石井协定,使美国承认日本在华的特殊权益。在经济上,1917年到1918年间通过“西原借款”,加强对华经济控制。
《凡尔赛和约》使日本继承了德国在山东的非法权益,其势力不仅扩张到华北,而且逐渐向英国在华势力范围长江流域与华南渗透。自1914年后,日本在上海的投资速度远过于东北,特别是棉纱行业。中国棉纺业里的外商纱厂,几乎尽为日商所有。据统计,日本在华开设的公司数,从1914年的955家上升到1921年的6141家。日本商品开始排挤英货,英、日矛盾日趋加深。日本在华势力的急速膨胀也危及美国的利益。美国不仅对英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华独占鳌头的地位十分眼红,而且也不能容忍日本势力的急速膨胀。在美国看来,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在英国、日本等国已捷足先登的不利形势下,美国只能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打进中国,分享杯羹。因此,它一向倡导“门户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