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告别》有感

 我来答
濒危物种1718
2022-07-04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6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6.3万
展开全部
文/管彩英

“告别” 一文是徐耀良的作品,是他在采访中写成的。文章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将军,有转战南北的老战士,有与他朝夕相处的老同亊……这些革命前辈已一一离他而去。作者为了纪念他们,写了《告别》 一文。我读后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升。

作者不辞辛苦用多种方式抢救挖掘前辈们的英勇事迹。为了从老前辈们手中抢到第一手资料,他去过很多地方。如去南京“江抗” 司令夏光家中慰问,请夏光为《沙家浜镇志》作序;去找与石楚材一起闹革命的沈福生家,了解土地革命时期的活动细节;去上海扬帆家看望,并赠送他《沙家浜镇志》书籍。 在筹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时,通过徐丙、张卫香、顾虞民三位新四军老战士的现身说法,收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宝贵资料。作者在任沙家浜教育馆馆长时,通过吴志勤和沈喜福,了解到叶诚忠是在1944年1月5日的苏北黄桥战斗中牺牲的经历。

作者与革命老前辈们增进了友谊,通过夏光认识了他夫人、儿子和女儿,并陪同夏光夫妇来沙家浜参观游览。当夏光夫妇面对茫茫芦苇荡时,激动地回忆伤病员在芦苇荡养伤的情景,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在沙霞新村,夏老激动地说:“想不到革命老区发展得如此之快。待我千年之后,把我的骨灰埋葬在沙家浜,我要与昔日的战友们在一起。”2012年,103岁的夏光走完了人生之路,他的骨灰安葬在沙家浜的“伤病员之墓” 中,实现了他生前遗愿。

作者与崔左夫经常来往,崔老是江苏东台许河镇人,因工作原因在湖北省黄石市定居,1998年10月,他第二次来到沙家浜时,向沙家浜文化站赠送了30本《血染着的姓名》。书籍的传递,增进了友谊,传承了历史文化。

作者对革命前辈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告别” 一文的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他在文中开头写道:“人生如梦,梦中与你们相遇相知,然而你们却一个个离我先去了,从此,我便走进了想思的风雨中,不知不觉中有些伤感。”在1996年10月,作者与离休老干部朱英、胥传坤、钱康元等在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多次召开筹备会,常熟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他们的的积极奔走下,才得以成立。

《告别》一文感人之深,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