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的决定性战役是哪一场呢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的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间,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军发生的战争。
战争起因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使得韩国的上党成了孤岛。
打了败仗后的韩桓惠王慌了,立即派人到秦国谢罪,愿意出让上党的土地换取停战。君主是投降了,但臣子还没同意呢!上党郡的郡守冯亭不愿投降,他同上党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来抗秦,想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赵国君主赵孝成王和几个臣子一商量,最终采纳了平原君赵胜和赵禹的意见,“发动百万大军也很难攻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能失去这个机会。”于是,赵孝成王接受上党的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以防备秦军来攻。
赵国这一决策,立马给自己带来了战机,秦国打的仗,凭什么让战国得力,于是,秦国决定出兵攻赵。这就是长平之战的由来。
长平之战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四月,长平之战爆发,仅仅一个月,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二樟城和光狼城均被秦军攻占。
赵军主将廉颇深知赵国实力偏弱,不能与秦军硬拼,于是,他避开锋芒,依托有利地形固守营垒不出战,以消磨秦军的锐气,再伺机反攻。秦军一时也没办法,如此双方僵持了几个月,赵王看着庞大的军饷支出,内心焦虑不已,他迫切希望速战速决,几次下令廉颇主动出击,但廉颇均未听令。
此时的秦国更想迅速开战,因为一旦开战,以秦军的实力打败赵国不在话下。于是,秦国得知赵王的想法后,为了引诱赵国出战,特意派人去赵国散布谣言,表示秦国并不惧怕廉颇,而惧怕精于战术的赵括,秦国希望借赵王之手除去廉颇这个最大的障碍。
果然,赵王信以为真,立即罢免了廉颇,任命赵括为赵军主将。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他接过军权之后,推翻了廉颇的固守策略,大举反攻秦国。秦军主将白起迅速设计包围了赵军,四十五万赵军在坚持了三个月后最终全军覆没,赵括本人也在战乱之中被乱箭射死。
战争影响
经此一役,赵国国力日渐衰落,最终被秦国所灭。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转折点,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当代著名诗人王东满诗云:当年血战染长平,功过至今不厌评。竖子无情杀降卒,赵王有恨愧书生。两千余载一词训,四十万魂同日坑。天令斯文蒙此辱,中华始幸有同衡。
2020年7月15日,山西高平市南王庄村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