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论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文章 结合笔者的工作就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从事本行工作的同仁们一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就业
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导大学生群体中因存在着各种压力,而引发出多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比例高达18.58%,明显高于全国人均健康状况异常水平。有心理学家和 教育 学家已将这样的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对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寻找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存在的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自身采取的应对 方法 和策略十分关键,如方法得当将有效地舒缓压力,而方法不得当则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量的口头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同学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及医务工作者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 经验 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的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表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樊富珉指出:从宏观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理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模式等,其次是实证研究法,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人格、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等实证研究。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引导并采用正面的应对方式,避免采用负面应对方式。因为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如何应对等,往往是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分析压力原因,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排除干扰,教育学生要“越是艰险越向前”,做生活的强者。如果缺少对压力和困境的认识,便会不知所措,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最后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也启发我们思考日前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西南某大学设学生发泄室的做法是否得当,关键在于相关工作者是否对服务使用对象进行了先期或后期的必要导向。根据本研究结果,应当立体化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
(2)在不同的时期,比如进校期间、考试前、 毕业 前、实习或论文答辩等特殊阶段,开展适合需求的工作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比如开展考前心理咨询、主题 辩论 、特色班会、知识讲座或体育竞技等全面多样的活动来疏导、克服焦虑情绪,这些 措施 或 渠道 无疑为学生如何排除压力进行了训练,也能有效地防止压力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3)对于学生群体,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层次、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压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要关注男女生在压力、健康、应对策略方面的差异。比如女生更易使用“情绪取向”的应对策略,而男生更易采取“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策略等,以便对不同特征群体学生的压力、心理健康和应对策略的实际情况作更为细致准确的掌握,并制订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工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和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高校要加快心理咨询事业发展,“防重于治”;在心理教育中应根据“适应个别差异”原则,对面临压力调试能力较差的同学和群体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咨询,使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防卫压力过大的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把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工作体系,增强有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亚宁.简易应对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
[2]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二:《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亦愈来愈多。本文就是从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以期让每一个高职生都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压力管理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识别一个高职生是否心理健康,只要看他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是否完整和协调,是否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若是则该名高职生心理健康,否则心理不健康,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从目前各方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来看,当下中国高职生有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不安、多疑、不信任他人等心理问题现象的学生非常普遍,产生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生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各种现实压力不知如何处理造成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导致自残悲剧的发生。因此,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各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局。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就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三、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在对心理不健康的类型进行分类之前,应先弄清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并非心理不正常,精神障碍、确诊的神经质、变态人格属于心理不正常,神经病与神经症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两大类型。
1.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种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种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这种心理问题的高职生可能要送到精神病院的心理治疗师才能治疗好。
四、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压力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压力”。压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存压力加大和竞争程度亦愈来愈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遭受的压力前所未有。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指数似乎在逐日下降,处亚心理不健康惑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规模最近几年在中国空前高涨,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60%的中国人即有7亿左右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也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都是由压力造成的。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就业压力、职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处处都显示出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压力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当下高职生面临的压力不少,有经济压力,有学业压力,有就业压力,有社交压力及室友关系、恋人关系处理等压力,这些压力都是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压力若处理的好,可以转换为学习或工作上的动力,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三:《试谈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由于大学生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困境。找出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成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包括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工作时候碰到的难题、时代给他们来的压力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压力 心理健康 大学 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具有负面作用的,大学生也需要适当地运用压力的作用来深层次地激发自己的意识和潜能,使自己变得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展,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成长的空间,包括接触的群体也与前些年大大不同,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难免会出现精神压力较大的状况。因此,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源及了解大学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找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平衡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压力,对于他们更好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新时期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压力
1.1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压力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怕辜负家长的期望。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都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而且对大学生的各种行为都严加管束,从而导致学生们迫于家长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物价增长过快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们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讲,这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去做兼职,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活。第三,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来岁,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成熟,而且具有生理需求,渴望能够与异性建立关系,但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都不希望学生去谈恋爱,一旦男女学生们开始交往后,往往会受到来之家庭和学校的一些阻力,这种阻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1.2 迫于完成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对于任何一名大学生来说,学习都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除了要完成课程的内容外,还需要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例如,在高度竞争的今天,学生为了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使自己的竞争力更强,他们会主动参加社会考试,会参加培训班,不断给自己镀金,给自己创造一些竞争优势。另外,一些人由于过多地投入到 社会实践 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常不及格,为了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这部分学生压力更大,尤其是快考试的时候,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压力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不好的影响。
1.3 在选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性逐渐转移到了对大学生具备能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毕业后,学生们要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竞争上岗,适者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身心俱疲,心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更大的北上广地区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无疑会加大学生们的就业难度,更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地区的竞争强度。这些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各种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1.4 生活年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大爆炸,学生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多,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保证自己充分接触各种新鲜知识,了解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使得自己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另外,他们还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
2 应对压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2.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咨询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并有没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更谈不到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项目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建设中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保持学生乐观向上态度对于学生们抵抗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办学条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成立自理咨询室,让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有一个“输出”的场所,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抗压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同时,需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针对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应该有侧重点。
2.2 提高自控能力,做好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控能力对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做好自我调节有着巨大的作用。自控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当前状态、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够合理地自我调节。由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合理控制不良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防止不良情绪导致自身行为的失控。大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容易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做出某些后悔的事。所以,大学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 2.3 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样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同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可能不同,认识也不同,因而产生的压力感,以及对压力的认知就会不同。就目前而言,城市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恐惧感,进而产生压力。农村学生,家里条件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同时,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环境,掌握科学合理的 自我评价 标准,树立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做到有远大理想,又切合实际;既积极奋斗,又知足常乐、情绪平稳,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2.4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大学生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外,还应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压力,这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写作和相互配合。学生工作部门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们的动向,并将学生们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与家长相联系,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压力。同时,学生家长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学校,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这样学校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集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了解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如何通过自身来对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压力,合理地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同时,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孟亮.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3).
[2]孙凤梅.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
[3] 金芬.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
[4]韩守东.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5]邓军,肖海英,刘建成,柳勋,李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
[6]庄国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3).
[7]何风岗.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中小学管理,2008,(4).
[8]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9]夏小林.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2).
[10]殷江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3.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关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论文
6. 浅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论文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摘 要】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文章 结合笔者的工作就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给从事本行工作的同仁们一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就业
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导大学生群体中因存在着各种压力,而引发出多种心理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比例高达18.58%,明显高于全国人均健康状况异常水平。有心理学家和 教育 学家已将这样的大学生群体称为“心理弱势群体”。对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寻找对策,以缓解大学生存在的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自身采取的应对 方法 和策略十分关键,如方法得当将有效地舒缓压力,而方法不得当则会起到反向的效果或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大量的口头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数同学希望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及医务工作者如果充分地利用好“聊天”这一方法,能使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使压抑在内心的诸多问题得以倾诉,及时得到有效的沟通解决。有利于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另有还发生了多起在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 经验 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的研究指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正相关,表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樊富珉指出:从宏观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理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模式等,其次是实证研究法,主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人格、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等实证研究。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引导并采用正面的应对方式,避免采用负面应对方式。因为在面对压力时,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如何应对等,往往是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帮助学生分析压力原因,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排除干扰,教育学生要“越是艰险越向前”,做生活的强者。如果缺少对压力和困境的认识,便会不知所措,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所面临的困难,最后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这也启发我们思考日前在互联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西南某大学设学生发泄室的做法是否得当,关键在于相关工作者是否对服务使用对象进行了先期或后期的必要导向。根据本研究结果,应当立体化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需求。
(2)在不同的时期,比如进校期间、考试前、 毕业 前、实习或论文答辩等特殊阶段,开展适合需求的工作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比如开展考前心理咨询、主题 辩论 、特色班会、知识讲座或体育竞技等全面多样的活动来疏导、克服焦虑情绪,这些 措施 或 渠道 无疑为学生如何排除压力进行了训练,也能有效地防止压力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3)对于学生群体,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层次、学科的学生存在的压力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其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要关注男女生在压力、健康、应对策略方面的差异。比如女生更易使用“情绪取向”的应对策略,而男生更易采取“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策略等,以便对不同特征群体学生的压力、心理健康和应对策略的实际情况作更为细致准确的掌握,并制订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工作者要尽可能全面地研究和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高校要加快心理咨询事业发展,“防重于治”;在心理教育中应根据“适应个别差异”原则,对面临压力调试能力较差的同学和群体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参加心理咨询,使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防卫压力过大的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把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工作体系,增强有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解亚宁.简易应对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
[2]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二:《浅析高职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生所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亦愈来愈多。本文就是从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以期让每一个高职生都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压力管理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识别一个高职生是否心理健康,只要看他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是否完整和协调,是否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若是则该名高职生心理健康,否则心理不健康,甚至出现心理异常。
从目前各方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来看,当下中国高职生有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不安、多疑、不信任他人等心理问题现象的学生非常普遍,产生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高职生面对纷繁复杂世界的各种现实压力不知如何处理造成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导致自残悲剧的发生。因此,重视和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各级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大局。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就是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三、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类型
在对心理不健康的类型进行分类之前,应先弄清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并非心理不正常,精神障碍、确诊的神经质、变态人格属于心理不正常,神经病与神经症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两大类型。
1.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种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种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高职生为“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再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种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高职生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这种心理问题的高职生可能要送到精神病院的心理治疗师才能治疗好。
四、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压力
有一位哲人曾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压力”。压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尤其是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节奏加快,人的生存压力加大和竞争程度亦愈来愈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所遭受的压力前所未有。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指数似乎在逐日下降,处亚心理不健康惑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规模最近几年在中国空前高涨,我国的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60%的中国人即有7亿左右的中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但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也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都是由压力造成的。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就业压力、职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处处都显示出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压力自然就成为了影响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当下高职生面临的压力不少,有经济压力,有学业压力,有就业压力,有社交压力及室友关系、恋人关系处理等压力,这些压力都是影响高职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压力若处理的好,可以转换为学习或工作上的动力,处理的不好就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压力与心理健康论文篇三:《试谈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人的关注,由于大学生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困境。找出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成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包括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工作时候碰到的难题、时代给他们来的压力等,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抗压能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压力 心理健康 大学 对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具有负面作用的,大学生也需要适当地运用压力的作用来深层次地激发自己的意识和潜能,使自己变得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展,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成长的空间,包括接触的群体也与前些年大大不同,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上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难免会出现精神压力较大的状况。因此,明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源及了解大学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找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平衡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压力,对于他们更好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新时期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压力
1.1 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压力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怕辜负家长的期望。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都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而且对大学生的各种行为都严加管束,从而导致学生们迫于家长压力,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物价增长过快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从而导致学生们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对于一些贫困生来讲,这会给他们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迫于生活的压力而选择去做兼职,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大学生活。第三,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来岁,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成熟,而且具有生理需求,渴望能够与异性建立关系,但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家长都不希望学生去谈恋爱,一旦男女学生们开始交往后,往往会受到来之家庭和学校的一些阻力,这种阻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压力。
1.2 迫于完成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对于任何一名大学生来说,学习都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除了要完成课程的内容外,还需要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例如,在高度竞争的今天,学生为了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使自己的竞争力更强,他们会主动参加社会考试,会参加培训班,不断给自己镀金,给自己创造一些竞争优势。另外,一些人由于过多地投入到 社会实践 中,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时常不及格,为了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这部分学生压力更大,尤其是快考试的时候,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这些有关学习方面的压力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不好的影响。
1.3 在选择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后都将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性的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性逐渐转移到了对大学生具备能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毕业后,学生们要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竞争上岗,适者生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身心俱疲,心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就业压力更大的北上广地区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无疑会加大学生们的就业难度,更进一步加大了这些地区的竞争强度。这些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各种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1.4 生活年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
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大爆炸,学生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多,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并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他们还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保证自己充分接触各种新鲜知识,了解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使得自己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另外,他们还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自己的人格,以适应当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
2 应对压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分析
2.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咨询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并有没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更谈不到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项目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建设中来。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保持学生乐观向上态度对于学生们抵抗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符合办学条件的心理辅导课程或成立自理咨询室,让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有一个“输出”的场所,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来增强学生们的抗压能力,在活动中锻炼学生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同时,需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泛泛而谈,千篇一律,针对高低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应该有侧重点。
2.2 提高自控能力,做好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控能力对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做好自我调节有着巨大的作用。自控能力是指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当前状态、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够合理地自我调节。由于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承压能力,不断提高自控能力,合理控制不良情绪对于自己的影响,防止不良情绪导致自身行为的失控。大学生大多争强好胜,容易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做出某些后悔的事。所以,大学生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态。 2.3 提高大学生对压力的认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样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同的人群对事件的反应可能不同,认识也不同,因而产生的压力感,以及对压力的认知就会不同。就目前而言,城市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关照下成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所以,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恐惧感,进而产生压力。农村学生,家里条件较差,生活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对策。同时,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环境,掌握科学合理的 自我评价 标准,树立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做到有远大理想,又切合实际;既积极奋斗,又知足常乐、情绪平稳,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2.4 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大学生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外,还应为大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大学生的压力,这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写作和相互配合。学生工作部门要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们的动向,并将学生们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与家长相联系,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压力。同时,学生家长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告知学校,让学校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这样学校可以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学生们服务。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集结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使其了解遇到困难或困境时,如何通过自身来对压力进行调节,进而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压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抵抗压力,合理地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同时,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孟亮.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3).
[2]孙凤梅.浅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
[3] 金芬.呼伦贝尔学院教师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6).
[4]韩守东.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文艺(理论),2009,(1).
[5]邓军,肖海英,刘建成,柳勋,李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4).
[6]庄国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7,(3).
[7]何风岗.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J].中小学管理,2008,(4).
[8]张茜.大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8,(4).
[9]夏小林.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2).
[10]殷江南.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3.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 关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论文
6. 浅谈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论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2024-05-11 广告
在我们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特别推出心理健康免费测试。这项测试简单快捷,无需复杂操作,就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初步的心理健康评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关注自己的心理健...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