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为了帮助同学们做好期末复习,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总结归纳了初一地理上册必考知识点,一起看一下具体内容,供参考。
地球和地图
1.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3)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2.经线和纬线
(1)经线
①经线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
②经度:定义为地球面上一点与两极的连线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的夹角。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2)纬线
①纬线是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向东西方向。纬线形状为圈。
②纬度:纬度是地球上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人们把纬度分为低、中、高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
(2)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
(3)地球表面的五带划分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4.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指的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3)比例尺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分子越大,比例尺就越大,内容也越详细,精度越高。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3.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4.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6.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7.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