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2)

 我来答
少盐刮油c0
2022-06-28 · TA获得超过552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5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9万
展开全部

  (三)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7分)

  集中营的课堂

  程 刚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⑥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⑨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⑩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有删改)

  1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表格。(4分)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学校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 发展 (1)

  集中营里面 高潮 (2)

  16.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9.根据要求作文。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谁离得开大地母亲,离得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人远离故土,虽原因各不相同,但乡愁是共同的。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说明了祖先对土地的崇拜,开疆拓土是古代许多统治者成就霸业的目标,而保卫土地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如今,土地又被赋予了环境保护的意义。土地,哺育了人类,续写着辉煌。

  请以“土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兼用多种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要流畅;

  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答案

  1.B(A.“簇新”的“簇”读cù;C.“纤绳”的“纤”读qiàn;D.“瞰望”的“瞰”读kàn。)

  2.D(D项中“篙”应为“蒿”,“矛”应为“茅”。)

  3.B(B项中“未来”应为“现在”。)

  4. D(A项,成分残缺,“发出”缺少宾语,应在句末添加“的呼吁”。B项,语序不当,应是“防灾、减灾、抗灾”。C项,搭配不当,不能说“发扬”“学习方法”,可将“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去掉,也可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前加上“使用”一词。)

  5.B(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可以按逻辑顺序排序,注意关联词“因此”。)

  6.(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本题属于记忆型默写题,只要熟记所学课文即能写出,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7.不良天气是因素之一,排放了太多的污染物质是根源。(第①段主要从不良天气的角度谈空气的污染,连续的微风带来了“浓霾”。第②段主要从排放污染物质的角度谈空气的污染。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即可。)

  8.A(本诗并非用“纪实手法”,而是用“象征手法”。)

  9.“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在诗中的作用是:这四个词语组成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绵绵的思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要在通读并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进行。表示时间的词语一般具有贯穿全诗的作用。)

  10.“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叠词,以一种轻描淡写的笔触,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叠词的作用一般是强调。找出诗中的叠词,具体分析这几个叠词在诗中的作用即可。)

  11.《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相对的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为避免追求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分析一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即分析诗的建筑美,仔细分析全诗后可看出本诗具有整齐而参差之美。)

  12.(示例)“摸索”:痛苦和仇恨 →“轻抚”:热爱与幸福(意思对即可)(诗中“手掌”的活动——“摸索”“轻抚”“贴”分别表达的情感变化是“痛苦和仇恨”“热爱与幸福”“向往与期待”。从诗歌中找到“摸索”“轻抚”等领起的诗句,认真体会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仿照示例的形式,用两个词语加以概括。解答这样的题目,要从整体上对诗歌加以分析,体会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确定词语的范围,结合上下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3. ①实指诗人被残害的身体。②象征民族遭受的伤痛和屈辱(或象征祖国残缺的版图)。③表明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炽热的爱。(“残损的手掌”不仅写实,它还饱含深意。“残损”一词饱含血泪:既有自己深受摧残的痛苦,也有对日寇暴行的憎恨;既有对亿万同胞惨遭屠戮的同情,又有对苦难祖国命运的深沉思考……虽然被日本侵略者用酷刑将手掌残损了,诗人却始终没有屈服,表达了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热爱。解答本题,要提炼描写“残损的手掌”特征的词语,挖掘其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14.(示例)虚拟:诗人虚拟祖国的广大土地就在眼前,随思维变化转换空间,既可观其形色,又可感其冷暖,嗅其气味,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

  想象:借助“无形手掌”的活动,想象国土的今昔变化和不同区域不同的色彩、情景,形成诗歌的丰富内涵,寄寓深厚情感。

  对比:国土沦陷前后对比,突出表现祖国遭受的苦难及作者凄楚忧愤之情;沦陷区和“辽远的一角”对比,表达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待、向往以及坚定的信念。(诗人在虚拟性的总体形象之中,对现实事物作了直观式的细节描绘。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人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除从虚拟、想象、对比等方面进行赏析外,还可从暗示、烘托等方面进行赏析。回答时注意语言要流畅,表意要清楚。)

  15. (1)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2)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1)根据地点“集中营门口”可以锁定范围,然后归纳出事件“谢达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2)在集中营里面发生的故事比较多,但是高潮应该是“谢达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

  16. 示例一:例句:“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为“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埋下伏笔。作用:(1)交代谢达找到了巧妙传递情报的办法,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2)表现了谢达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

  示例二:例句:“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为“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或“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埋下伏笔。作用:交代谢达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的原委,表现了沙宁和谢达的机智、聪明。(伏笔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如本文第⑤段写了沙宁对谢达非常好,教他画画,为第⑨段谢达能把地图画出来并画在衣服里埋下了伏笔。第⑥段写了纳粹处死逃跑犯人的方式,为第⑦段写谢达“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埋下伏笔。)

  17. (1)描写了赛夫得知沙宁被捕后震惊的神态;表现赛夫为地下组织遭破坏后如何完成任务的担忧。

  (2)描写了沙宁在集中营看见谢达后的出乎意料、发愣的神情;同时表明沙宁对谢达来集中营意图的疑惑不解(或沙宁老师对谢达说“我来上课”的心领神会)。[解答这样的题目,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人物、作者、上下文等,把握词语的语境义、深层含义、特殊含义等。如(1)句中赛夫“惊”的是掌握毒气弹据点情况的沙宁被捕,也是对能否摧毁毒气弹据点这一任务的担忧。(2)句中沙宁“怔”的是在集中营见到谢达的意外,也是对谢达来集中营意图的疑惑不解。]

  18. 含义:一是沙宁在集中营给孩子们上课;二是以谢达为代表的波兰人民在集中营上演的为反抗纳粹而慷慨赴死的感人的一幕。作用:(1)故事围绕“集中营的课堂”展开,是文章的线索。(2)表明了地点的特殊性:集中营是关押囚犯的地方,课堂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以谢达、沙宁为代表的波兰人民却将集中营变成了反纳粹的课堂,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主题。(题目“集中营的课堂”一语双关,表层意义是指沙宁在集中营给孩子上课,更深一层的意义是指集中营的波兰人民上演的为反抗纳粹而慷慨赴死的感人一幕。文章讲了关于“集中营的课堂”的故事,可见标题是文章的线索;同时“集中营”点明了故事发生地点的特殊性,将“集中营”与“课堂”进行对比,反映了本文的主题。)

  19.思路点拨: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要求以“土地”为话题写作。在人类的历史上,土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没有土地,人类就无立足之地。可以结合学过的历史上的土地改革或现今土地的不合理使用的状况,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也可以讴歌对祖国土地的热爱等。

  在构思立意时,同学们要调动起生活的积累,调动起自己的感情,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或值得自己思考的方方面面,组织文章。要合理布局,精心描摹,细节具体,力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例文: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郁郁葱葱的土地——虽然树木已不再茂盛。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花香四溢的土地——虽然花儿们早已凋零。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游人如织的土地——虽然现在已无人问津。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燃烧着我们的青春的土地——虽然我们都已不再年轻。

  我爱这土地,这曾经如此美丽的土地——虽然它已渐渐枯萎,渐渐失去生命。然而在我们的记忆中,它永远生机勃勃、神采奕奕。

  远行的游子:

  我爱这土地,这孕育、哺育了我的土地。尽管我即将离你而去,但我不会忘记你,这熟悉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令我快乐、令我留恋的土地。尽管我即将离你而去,但让我最后看看你,这温柔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承载着我喜怒哀乐的土地。尽管我即将离你而去,但请让我带走这缤纷的回忆,这多情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遍布了我成长足迹的土地。尽管我即将离你而去,但请你微笑着挥手向我告别,别让我过分伤心,这可爱的土地。

  盲人:

  我爱这土地,这五彩斑斓的土地。我能听到孩子们描述着红色的花丛、绿色的草地、蓝色的天空和五颜六色的房屋。这神秘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绚丽多彩的土地。我能想象到碧绿的湖水泛起层层涟漪,金色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纯白的雪花洋洋洒洒地从天空中飘下,还有七色的彩虹架起一座通往天堂的桥。这令人向往的土地。

  我爱这土地,这梦想缤纷的土地。我能看到,是的,我能看到,火红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嫩绿的新芽努力地生长,洁白的云朵挡住暴雨,还有深蓝的海洋大声地咆哮。我用我心中的眼睛,看到了这生机勃勃的土地,这我生命中最灿烂的土地!

  点评:本文开头运用排比句式,以排山倒海之势而来,激起读者的共鸣。全文分三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以远行的游子和盲人的视角来写,新颖独特。全文文采飞扬,大气磅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