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是在大脑中间?
松果体位于间脑顶部,缰连合与后连合之间,四叠体上方的凹陷内,位于第三脑室顶。
人类松果体为长(5~8)mm、宽(3~5)mm的灰红色椭圆形小体,重(120~200)mg,其发育在7~8岁时达到顶峰,其一端借细柄与第三脑室顶相连,第三脑室凸向柄内形成松果体隐窝。松果体表面被以由软脑膜延续而来的结缔组织被膜,被膜随血管伸入实质内,将实质分为许多不规则小叶,小叶主要由松果体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等组成。
松果体的血管丰富,其血流量仅次于肾脏,由左、右脉络膜后动脉分支的微动脉穿入松果体被膜,走行于结缔组织之间,然后形成毛细血管网,经静脉汇集起来穿出被膜构成松果体奇静脉,最终注入大脑大静脉。
扩展资料
松果体的结构
人类松果腺在胚胎发育早期即出现,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出生后松果腺细胞停止增生,但体积继续增大,并增加神经胶质及间质等成分。7~10岁起,松果腺开始退化并逐渐钙化,形成脑砂(或松果砂),在头颅X光检查时往往可见。
据统计,70%的人,松果腺在60岁前均已钙化。 松果腺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后脉络膜动脉分支。支配松果腺的神经来自颈上神经节。此节发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随血管同行,进入松果腺。某些哺乳动物(如猴)的松果腺,可能还有副交感神经分布。这类纤维起源于脑桥上涎核,经岩浅大神经,分支到达松果腺。
生物化学研究的结果证实,哺乳动物的松果腺具有分泌功能。 1959年,美国L·J·勒纳等从牛松果腺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命名为褪黑素或黑色紧张素的物质,属于吲哚类化合物,叫做5-甲氨基-N-乙酰色胺。这一物质是在松果腺实质细胞内生成,以色氨酸为原料,在一系列酶促反应下,经5-羟色氨酸、5-羟色胺、N-乙酰-5-羟色胺等中间步骤合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松果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松果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