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二十大谋士
为您奉上,请参考:
1、 伊尹
商朝大臣,名阿衡,尹为官名。
一说名挚,阿衡为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
是有莘氏在一个叫空桑的地方拾到的弃儿,因在伊水边上,遂以伊为氏。
商汤娶有莘氏女,为陪嫁媵臣。
当时夏桀暴虐残忍,滥用民力,弄得民不聊生。
伊尹看出夏朝气数已尽,於是用自己高超的烹调手艺,接近商汤,并以“调味”比喻治国安邦的道理,很受商汤赏识,擢为宰相,综理国政。
《史记》中说“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
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力量开始壮大。
不久,伊尹就向商汤建议起兵讨伐夏桀,汤联合诸侯之师在有戎之虚打败夏桀的军队,在鸣条活捉夏桀,并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建立商朝。
商汤听取伊尹的建议,励精图治,爱护百姓。
受到百姓的爱戴。
商汤逝世后,伊尹继续辅佐外丙、中任治理国家。
中任死,商汤的嫡孙太甲继位,三年,不遵汤法,暴虐乱德。
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亲自摄政,以朝诸侯。
帝太甲在桐工住了三年后,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把太甲迎接回来,还政于他,自己告老还乡。
太甲返位之后,修德爱民,诸侯归附,社会安宁。
史称“太宗”
伊尹逝世后,帝沃丁(太甲的儿子)以天子之礼葬于亳。
孟子称他为“圣之任者”。
2、 姜太公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
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3、 管仲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 汉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4、 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后期吴国大臣。
名员,字子胥,原为楚国人。
有谋略,具胆识。
父伍奢是楚国大夫,曾任辅导楚太子建的太傅。
楚平王七年(前522),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极谗言,逼走太子建,杀伍奢及其长子尚。
伍子胥经宋、郑等国逃到吴国。
乃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被召为行人(官朝觐聘问的官职),参与国事。
荐著名兵家孙武于吴王阖闾,并助吴王整饬内政,加强武备,使吴国日渐强盛。
自吴王阖闾三年(前512)起,多次率吴军攻楚伐越,屡获胜利。
六年,指挥吴军在豫章(在今安徽境内)击败楚军,攻占居巢。
九年(前506),偕孙武与吴王定破楚之策。
吴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之仇。
后吴国又相继战败越国与齐国,吴王夫差北上与中原诸侯争霸,成为一方霸主。
5、范蠡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
后人尊称“商圣”。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
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6、李斯
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与赵高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7、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初政治家、军事家,西汉开国元勋,史称“汉初三杰”之一。
至今,安徽庐江、陕西汉中、河南兰考、张家界,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等都说有张良墓,令人真假莫辨。
张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
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
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
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
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
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8、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成都有武侯祠。
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9、徐茂功徐茂功
徐茂功(594~669):名世绩,字懋功,后赐李姓,又避李世民讳,改单名李绩,离狐人(今山东东明东北)。
17岁随翟让在瓦岗起义。
瓦岗军采用他的计谋,击斩张须陀,屡败宇文化及,声威大振。
瓦岗军失败后归唐,深受李渊赞赏。
随李世民迫降王世充,击灭窦建德、刘黑闼等,累迁左监门大将军。
又从李孝恭攻灭反唐的辅公祏。
李世民即位后,任并州都督。
后任通汉道行军总管,率军大败东突厥军于白道。
后与李靖合谋,趁东突厥颉利可汗懈而不备,以精骑奔袭并从背后堵截,歼其部众于阴山。
后又击败薛延陀,其余众逃至漠北,薛延陀屡被唐军所败后请降,徐世绩受命招降薛延陀军。
消除了东突厥、薛延陀对唐的威胁。
累功晋封英国公。
他驻守并州16年,令行禁止,李世民誉其胜于长城。
从李世民征高丽,用其计巧渡辽水,攻克玄菟、盖牟城和重镇辽东,又随李世民攻取白岩、安市等诸城。
因天寒粮将尽,李世民决定退兵,他又和李道宗共同顺利完成了殿军的任务。
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左仆射、司空、太子太师。
666年作为主帅再征高丽,唐军大胜,高丽全部平定。
669年十二月病卒。
《新唐书》说他“用兵多筹算,料敌应变,皆契事机。
闻人善,抵掌嗟叹。
及战胜,必推功于下。
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
然持法严,故人为之用……既没,士皆为流涕。”
徐世绩从不讳言自己的过去,他常说:“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10、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中国古代军事家,字伯温,谥曰文成,中国浙江青田(今文成县)人。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追问
那陈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