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明教吗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10-02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3万
展开全部

作者:有川姬

链接:://zhihu/question/22920551/answer/698032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事实上,小说里的这个明教是以历史上的明教为主,祆教为辅,造出来的一种结合体。

说起明教,我们先要了解摩尼教和琐罗亚斯德教。

波斯萨珊王朝的国教,名为琐罗亚斯德教,也被称为拜火教,唐代传入中国后称为祆教。

摩尼教亦源于波斯,但其教义与琐罗亚斯德教冲突,被波斯王判定为邪教。

摩尼本人被迫害致死,信徒四散,传教于世界各地。

唐代亦传入中国,与祆教、景教并称为三夷教。

后来在会昌灭佛时期,三夷教受佛教牵连,一同被灭。

祆教基本消失,景教在元朝又有传入,摩尼教则因当时势力最大,未被完全消灭,在北宋演化为明教,融合了中国传统佛道信仰和民间秘密宗教元素。

然后再说金庸小说里的明教。

「张三丰于魔教的来历略有所闻,知道魔教所奉的大魔王叫做摩尼,教中人称之为“明尊 ”。

该教于唐朝宪宗元和年间传入中土,当时称之“摩尼教”,又称“大云光明教”,教徒自称“明教”,旁人却称之为魔教。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明教的原型就是摩尼教。

不过,这个描述和历史上的明教还是有区别的。

明尊,是摩尼教中的至高神,而非摩尼。

摩尼一般称为明使,即光明使者。

摩尼教多以光明使者称呼历代先知,小说中的光明左右使就取材于此。

「大云光明教」和「明教」称呼,唐朝所未见。

唐朝只以摩尼、末尼称呼,至宋代始有明教、明尊教等名号。

唐代之后,摩尼教发展多与佛教产生冲突,故佛徒取摩尼之摩字,污名化为魔教。

「说不得道:“小兄弟,我明教源于波斯国,唐时传至中土。

当时称为祆教。

唐皇在各处敕建大云光明寺,为我明教的寺院。

我教教义是行善去恶,众生平等,若有金银财物,须当救济贫众,不茹荤酒,崇拜明尊。

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

」这一段,即证明小说的这个明教并非单纯以摩尼教为原型。

祆教,是琐罗亚斯德教的译名,不可与明教混同。

小说中明教拜火神,光明顶有圣火,又有「焚我残躯,熊熊圣火」之语,都是祆教的特色而非明教。

明教,顾名思义拜光明而不拜火,明尊是光明之神,秩序之神,永恒之父,而非火神。

此外,小说中以明教领导起义,明教宗教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应该是以宋代江南地区方腊等农民起义为原型。

所谓「行善去恶,众生平等」,想必也出自农民起义的口号。

历史上的明教,其教义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不过,方腊是否是单纯的明教信徒,或是信仰中掺杂了明教成分,到现在仍有争议。

至于元明两朝,明教式微,信仰元素逐渐流入其他民间秘密宗教之中,其名遂不存于世。

历史上元明之际的「明王出世」,应为白莲教弥勒信仰之明王,而非摩尼教明尊信仰之明王。

然后再说波斯明教的设定。

诚然,摩尼教起源于波斯,但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一直打压摩尼教,摩尼教不占主导地位,更别说堂而皇之在波斯设立总坛了。

元明之际,波斯信仰已经以伊斯兰教为主,祆教势力极弱,摩尼教更是基本消失。

小说中十二宝树王的设定,取自摩尼教十二慕阇。

宝树王十二名,分别为「第一大圣,二者智慧,三者常胜,四者掌火,五者勤修,六者平等,七者信心,八者镇恶,九者正直,十者功德,十一齐心。

十二俱明。

」摩尼教则以十二神代表十二法相,为「一者明尊,二者智惠,三者常胜,四者欢喜,五者勤修,六者真实,七者信心,八者忍辱,九者直意,十者功德,十一者齐心和合,十二者内外俱明。

」从小说和宗教经典的十二法相对比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小说中明教设定的思路。

金庸将「欢喜」改为「掌火」,显然是特意与小说明教拜火的设定相吻合,避免穿帮。

不过,这么一改,便和其他十一种的画风显得不一致。

其他十一种都是神的法相或者说品质、功德,掌火却是一种确切的职责或行为。

将「忍辱」改为「镇恶」,也是为了显得波斯明教杀气更重,与剧情相合。

至于圣女和风云三使等等设定,大概都是金庸原创,与历史无关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