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3月月考试卷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08-09 · TA获得超过519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5万
展开全部

   高二语文下册3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国人大多都有一点历史癖,所以,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在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史占多少,剧占多少?哪些史实可以剧化,哪些史实不可以剧化?史与剧怎样结合?等等。其中一些讨论,与其说是认识上的分歧,不如说是在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分寸把握的难题。

  讨论历史剧,首先要区分古装戏和历史剧。古装戏不等于历史剧,古装戏的古装仅仅是一种假托,可能只是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均可虚构,剧中人可以穿着古装演现代故事,甚至可以移植外国故事。仅仅以古代服装为道具的戏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历史剧则不然。历史剧要求真实。真实是历史剧的基本品格。

  那么,什么是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我认为,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大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基本情节乃至服饰习俗等等细节都要符合真实的历史。不能把虚假的、编造的故事当做历史,乃至不能把本不是历史时代的建筑、器物、服饰、习俗作为那一时代的东西向观众展示。

  但是,仅仅有史实的真实就够了吗?显然不行,历史剧是对历史形象的解读,它通过艺术的手段告诉人们历史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为什么。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忠奸善恶,有的予以颂扬,有的予以鞭挞,也就是说,作品要表达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应该是对历史本质正确的、准确的把握。这就是我们对历史剧要求的另一方面的真实,把握历史本质的真实。不允许对历史迸行曲解,不允许颠倒是非黑白,乃至不能够颂扬过侈,贬抑过度。

  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其它形式的历史读物一样,应该具备认知功能、益智功能,因此它不能说假历史,不能把错误的历史知识告诉读者或观众;历史剧同时还具有史鉴功能、教化功能。

  但是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毕竟是文艺作品,还应该具有文艺作品的属性,应该可供观赏。具有娱乐功能。历史剧必须好看。不能简单地说教,也不能罗列史事;不是历史解说图,也不是历史情景的复原。它可以有适当的虚构和想象,可以移花接木,可以对历史事实进行提炼、使之更加集中更加深刻,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与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无异。历史剧应该比真实历史更生动、更感人。历史剧讲述历史 有历史书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把古人请出来。让他们形象地现身说法;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把今人带到古人的时代环境里去感悟,去潜移默化。历史剧是不可以用历史教科书或历史书籍取代的。

  从长期的文艺实践看,历史剧的创作还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对历史剧的教化、借鉴作用片面化、庸俗化。其结果导致说教,毫无艺术性可言。而最忌讳的,对历史剧以至对社会伤害最大的,是在为政治现实服务的口号下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现实作简单比对和影射。历史被当作特定的工具,史实必然要受到歪曲以削足适履;另一方面要避免或者坚决反对的就是对历史的戏说。戏说历史的作品,不顾基本史实,任意胡编滥造,其终极目的是娱乐,是票房。这种作品即使不祸乱人心,也会给观众传达错误的知识信息。

  我概括历史剧的写作原则是:大事真实,细节精致,剪裁润饰,不失本质。

  1、下列各项中有关“历史剧的历史真实”的表述,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历史剧中所有的历史背景、人物、情节乃至建筑、器物、服饰、习俗等都必须符合真实的历史。

  B、作者认为历史剧的真实是由史实的真实与对历史本质正确的、准确的把握构成的,惟其如此,它的认知功能、益智功能才得以彰显。

  C、所谓历史剧的历史真实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告诉人们历史是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为什么。

  D、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是不许对历史进行曲解,不许颠倒是非,乃至褒贬过度。

  2、下列对历史剧文艺作品属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剧应该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更感人。

  B、历史剧应有观赏价值和娱乐功能,它必须好看。

  C、历史剧适当的虚构和想象,或“移花接木”,或提炼历史史实,能够让历史剧更加深刻。

  D、历史剧创作的原则与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多少有点差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能够让历史人物形象地现身说法,又能够带观众到历史时代环境里去潜移默化的历史剧,就是好的历史剧。

  B、对于历史剧的许多讨论,其实并不是认识上的分歧,而是在实践上操作的难题、分寸把握的难题。

  C、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简单地与现实比对是对历史剧乃至对社会的最大伤害。

  D、历史剧在讲述历史方面比历史教课书有更大的优势。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丹霞记 (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别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 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横皴,无直理——直理:竖直的纹理

  B、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相见:看见它

  C、崖张高幂吞覆之——高幂:高高的幕布

  D、乃坐石磴而移足焉——石磴:即“石凳”

  5、下列句子中能够体现丹霞山风景“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特点的一组是:( )(3分)

  ①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

  ②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

  ③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

  ④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

  ⑤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

  ⑥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去丹霞山路上写起,描述水道萦回在群山之中的迷离景况,为写丹霞山的奇险作为铺垫。

  B、正式写丹霞时,作者使用细笔,渐渐写入,写山路、关隘、寺庙、群山之景,又通过梦“亦觉重”加以深化,饶有情趣。

  C、文章第四段津津有味地写从原路下山时的心情,并总结了景物特点。作为文人,作者以“理旧书”喻下山,又从游山联想到写文章,颇有理趣。

  D、文章末尾由游山的心得推广到读书上,指出名山大川被发现有早有晚,埋没的一定很多;知识无穷尽,未被探索理解的也很多,因此不能局限于前人之见,要勇于开拓。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

  ⑵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

  ⑶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 元始探得,此其证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8-9题。

  盐角儿?亳社观梅

  (宋)晁补之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8、请结合全词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梅花主要有哪些特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4分)

  9、“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一句用到了哪些手法?试作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总角之宴, 。《诗经?氓》

  ⑵ ,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

  ⑶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⑷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⑸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⑹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4分)

  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木棉、石栗、椰树、棕榈、凤凰树、木麻黄……这些树木,自然都洋溢着亚热带的情调,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但是在和南方居民生活关系密切这一点来说,谁也比不上榕树。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桠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风光。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都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中央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都随处有它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任何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历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使人想起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但是如果各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独木林。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十五亩)。广东的新会县有一个著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古代南方有“榕不过吉”(赣南的吉安)的俗谚,这种长江流域的人们难得是一见的树木,在南方却随处都有它们的踪迹。榕树的树子(和无花果一样,其实它的发育了的囊状的花托)很小,只有一粒黄豆大小,淡红带紫。我们坐在榕树底下乘凉,有时不知不觉,可以被撒个满身。把玩着那些柔嫩的榕子,真禁不住赞美造物的神奇。谁想得到,这么小一粒榕子,培育成长起来,竟可以成为参天大树,甚至形成一片小树林呢!自然,榕树最奇特的毕竟是它的根,气根落地又成树干,这就使得古老的榕树形成了一个个的穹窿门,可以让儿童穿来穿去地捉迷藏。它的地下的根也气势雄伟,往往在树干的底座形成了一团盘根错节的突起物,假如是城市街道旁的榕树,那拱起的树根甚至能使水泥地面都为之迸裂。南方有些乡村,在榕树的基座灌上一层一两尺厚的水泥,造成一个和树身紧连在一起的平滑的圆台,这就使得“榕树下”更加成为一个纳凉消夏的好去处了。榕树躯干雄伟,绿叶参天,没有强劲深远的根是难以支撑树身的。因此,它的地下根又很能够“纵深发展”,向四面八方蔓延,一直爬到极深和极远的地方。根深叶茂,这使得一株大榕树的树荫,多么像一个露天的礼堂呀,怪不得几百年前,就有人称誉它们做“榕厦”了。

  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在名山胜地的悬崖峭壁上,我甚至看过一些榕树,不需要多少泥土,也能够成长。一粒榕树种子落在峭壁上,依靠石头隙里一点点儿的泥土,好家伙!它成长起来了。它的根不能钻进坚硬的石头,就攀附在石壁上成长,在这种场合,这些根简直像一条条钢筋似的,它们发挥了奇特的作用,把石壁上的一点一滴的营养,都兼收并蓄,输送到树身去了。因此,你在石壁上看到有一株扭曲了的榕树在泰然地成长,一点也用不着惊奇。这样重视它的根的树木,在适宜的气候之中,还有什么地方不能生长的'呢!

  我从来没有看过一株榕树是自然枯死的。如果不是由于雷殛,不是由于斩伐,它似乎可以千年百代地活下去。正因为榕树具有这样神奇的生命力,在旧时代,一株老榕身上常常被人贴满了祈福禳祸的红纸,甚至在树根处给人插上了香烛,有好些迷信的老妇还在向它们焚香膜拜。

  (秦牧,1919年生于香港,广东澄海人,新加坡归国华侨。)

  11、以下各项对文章的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 )( )(4分)(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A、文章开头即写到“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开门见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B、文章第三段选取植物中的槐树、桉树、栗树、红松等和动物中的象与鲸作反衬,突出了榕树的“大”。

  C、这篇散文,作者在语言上平实冲淡,不疾不徐,仿佛述家常一般,突出地表现文章描述“智者”形象的这一特色。

  D、因为对根的重视,所以榕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把榕树的种子播洒在土地上,在哪里它都能茁壮地成长。

  E、作为当代最富盛名的散文家之一,秦牧的这篇《榕树的美髯》,跨越古今,不分中外,娓娓道来,充分地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色。

  12、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6分)

  ⑴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历沧桑的老人。

  ⑵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13、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为何要把“第一票”投给榕树。(6分)

  14、本文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对此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加以说明。(8分)

  第二卷 语言运用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恪守kè 颓圮pǐ 熨帖yùn 挥斥方遒qiú

  B、青苔tái 弄堂lng 赁屋lìn 长歌当哭dànɡ

  C、诅咒zǔ 敛裾jū 蛩音qiónɡ 叱咤风云chà

  D、猗郁yī 隽永jùn 攒射cuán 义愤填膺yīng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绿洲 喋血 倍受压榨 急不暇择 B、颓废 屠戮 卓有成效 陨身不恤

  C、窗扉 蜇伏 没精打采 钟南捷径 D、幽僻 嬉游 鱼翔浅底 浅尝辄止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B、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总是不仅仅是政府监管部门的问题,它与社会各领域有着千头万绪的联系,因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C、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首当其冲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氛围。

  D、一场天灾,让一片秀美的山河变得分崩离析,我们都听到了那里的悲泣,都看到了那里的泪水今天,我们同伸手,拂去灾区人民脸上的泪水,平慰灾区人民受创的心灵。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乌篷船转了一个弯,前面出现了一个挂满绿藤的石桥。抬眼望去,仿佛看到有马车的铃声轻轻响过,车内檀香氤氲,轻烟袅袅,徒增了一层古朴与神秘的色彩。

  B、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3D打印机成了“万能制造机”,大到房子,小到微米级的产品,甚至茶杯、拉链、汽车模型等都能打印出来。

  C、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更喜欢能够网络点餐、手机支付的餐饮服务,以麦当劳为代表的传统连锁快餐服 务模式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转型。

  D、父亲与徐先生在文艺思想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但两个人并未中断友谊。父亲一方面与徐先生积极沟通,另一方面,徐先生也非常关注父亲的创作。

  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其作品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巴金,原名李尧堂,字芾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家》《春》《秋》)和《激流三部曲》(《雾》、《雨》、《电》)。

  C、《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代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选辑。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D、雨果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主张自然中存在的一切,无论是丑的恶的还是美的崇高的,都可以成为艺术题材,并且提出了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

  20、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楚人的三种精神。(不得摘录原文短语)(4分)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他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人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种陶器),后来还吸取扬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21、阅读文段,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不要求字数完全相同)(4分)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那些感人的诗篇,是作者生命的倾诉,是作者情感的跃动。这样的倾诉,这样的跃动,王维将之投射于清新静谧的空山森林中, , ,徐志摩将之熔化在柔美潋滟的康河水波里。

   五、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网络调查,在统计了数千名网友的意见之后,结果显得有点黑色幽默:《红楼梦》高居榜首,而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无一漏网,而《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也跻身其中。正应了马克?吐温对经典的定义:人人都希望读过,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