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见到熟人不打招呼真是没礼貌吗?不!你的言传决定孩子的举止
文/爸妈快来看
昨天在公园遇到一位妈妈教训自家孩子没有礼貌,站在第三方的旁观角度我看到了孩子无措的眼神,事情是这样的:
妈妈带着男孩正在公园漫步,不一会就撞上了小区里经常往来的邻居大姐,从双方的互动和打招呼方式可以看得出,这两家的关系应该还不错、不是那种几面之缘的平淡友情,唠嗑几句之后妈妈才意识到自家儿子没有跟邻居打招呼,视线转移到儿子身上后想都不想地批评孩子:"你怎么回事,见到阿姨也不招呼,阿姨平时都白疼你了是不是"
男孩听到妈妈批评后,带着哭腔说了一句"阿姨、好"!
当即,邻居大姐还有些责怪妈妈地说"他还是个孩子,你跟他计较什么"
那一刻,我觉得邻居大姐说的话很有道理,但也非完全是道理
有道理的原因在于:
家庭教育的深层含义,永远在于家长的言传决定孩子的举止,在妈妈和邻居大姐双方打招呼里,我并没有看到应有的"礼貌"方式,比如"大姐你好呀,怎么今天也来逛公园了",她们的打招呼方式过于直接,也完全跳过了开头的礼貌问候,这样的交谈方式给孩子的感觉就是不需要礼貌问候。
可能很多人觉得:"我们的关系很好,不需要那些虚头巴脑的过场话",但往往这种关系好就可以随随便便的观念却是不尊重对方,也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观点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永远都在索取父母、不知道感恩,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里父母就是在付出,他们也把这种付出当成了理所应当,所以在父母没有形成见面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孩子自然也会用直接说话的方式去打招呼。
非完全是道理的原因在于: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习惯的养成不分国界、也不分男女老少,越是年纪小的孩子越需要尽早形成习惯认知,不管在什么时候习惯的养成都是越早越好,尽管孩子不愿意以礼貌用语打招呼的方式有很多,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里我们不得不承认,以礼貌用语打招呼不仅仅是礼貌之基础,是人心内涵的基础修养,也是尊重对方的良好友情搭建。
所以说,养成良好的礼貌用语打招呼很有必要,但孩子见了熟人不打招呼也不能单一地规划为孩子没有礼貌,这是对孩子的否定更是不尊重他们,因为孩子见了熟人不打招呼的原因是多方面,比如孩子胆小害怕、孩子没有礼貌用语打招呼的意识,又或者是孩子和对方有些内在矛盾。
那么,在孩子遇到熟人不愿意和对方打招呼的时候,爸爸妈妈该如何应对呢?
1、关于胆小害怕,告诉孩子:打招呼会让你变得更勇敢
关于打招呼这件事情看起来非常简单,实际上等到了真正实践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原本胆小害怕孩子的喉咙仿佛被控制住了,那种想开口、又不敢开口的孩子,通常都是由于自己不自信、不敢言语,这个时候我们跟孩子说什么大道理,都无法让孩子跨越自己内心的那道伤疤,所以这个时候不是批评、也不是讲道理的时候。
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打招呼会让你变得更勇敢"。
孩子见到熟人没有打招呼,尤其是那些日常性格就比较内敛、胆小的孩子,我们不要单一地说孩子没有礼貌,这个时候应当鼓励孩子,通过打招呼的方式去得到来自外界的更多赞许,这份赞扬也是孩子通过外界获得的勇气,从打招呼到被夸奖再到内心勇气荡漾的时候,那句"打招呼会让你变得更勇敢"也实现了本该有的价值。
2、关于无打招呼意识,先做好自己的言传才能影响孩子的举止
关于孩子没有打招呼的意识,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先做好自己的言传才能影响孩子的举止,比如见到熟人时我们主动先说"嗨,你今天穿的衣服好有范儿",这种带着夸赞的礼仪范打招呼,也是站在欣赏的角度去尊重对方,而身旁的孩子也会在观察二者的交流里,悟出夸赞型的打招呼方式对方会更开心。
相信有很多家长会有疑问:为什么有些孩子说话自带哄人的小甜嘴,有些孩子三句话有两句自带火气、甚至还无缘无故乱发脾气。
同样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说话方式,这些也是完全受家长的言传身教影响,在小甜嘴的孩子背后也一定有个"会说话"的父母,而那些说话自带呛呛的孩子背后,也自然有个说话总是带刺的父母,故而你说出什么样的话、做出什么样的言传,最终孩子才能受到怎样的举止影响。
3、关于内在矛盾,告诉孩子:矛盾归矛盾、打招呼还是要有
有些孩子不是不想打招呼,而是孩子的性格直率坦诚,有的时候不喜欢做些违心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说小孩子喜欢记仇,记得小时候小叔总是说我"太笨",这句话也让我从小到大记恨着小叔,见面不愿意跟他打招呼、平时也不愿意挨着小叔,这样的举止在外人看来都说我这个侄女太没良心了,对待亲小叔这般没礼貌。
实际上,又有谁站在不打招呼的角度去分析原因呢?有的时候不是小孩子没有礼貌,而是那些成年人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充满了小不点的藐视态度。
当孩子因为某些内在矛盾不愿意和对方打招呼时,我们要告诉孩子:矛盾归矛盾、打招呼还是要有,这个时候孩子肯定会有一阵不愿意的表情,我们可用行为举止影响孩子,比如和需要打招呼的人述说友情里的一段矛盾,比如"之前有过什么样不愉快的事情,现在关系又好到恨不得天天腻歪在一起"。
这样的举止是为了告诉孩子:没有什么关系是可以一直维系美好,亲情、友情都是如此,也只有放下心中的不愉快、才能以崭新的心情去面对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