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具体指哪三省
东北三省是指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省。
东北三省是是东北地区的三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东北三省又称“东三省”,因在山海关以东,故名东三省。东北三省与东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东北三省的地形分布格局是山环水绕,被称为“白山黑水”之地。东北三省是我国对东北亚地区开放的窗口,毗邻的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在资源、市场、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各有所长。东北毗邻华北,有京、津等大都市支持。
1、黑龙江省:
黑龙江简称黑。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合计1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65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合计12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省会哈尔滨。
2、吉林省:
吉林简称吉。全省总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合计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0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16个县、3个自治县(合计6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省会长春市。
3、辽宁省:
辽宁省简称辽。全省总面积约14.57万平方千米。辖14个地级市,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合计10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省会沈阳市。
东北三省和东北地区的区别:
东北三省范围最为明确,指的便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而东北地区本身不是行政区划,而是文化地理区域,是一个东北文化区。以行政区划来看的话,东北地区主要指元朝辽阳行省、清朝盛京总管、1947--1954年的东北人民政府。其范围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河北省的承德市、秦皇岛市。
东北三省和东四省的区别:
东四省是东北四省的简称。指的是中华民国时期的东北四省:奉天省(范围包括今辽宁、内蒙古通辽、内蒙古兴安盟)、吉林省(今吉林和黑龙江东部)、黑龙江省(今黑龙江中西部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和热河省(今河北承德和辽宁义县、锦州和内蒙古赤峰、通辽)。东四省不仅仅比东北三省多了一个热河省,东四省中的黑吉辽远比现在的黑吉辽要大,还包括内蒙古的东五盟。新中国成立后热河省并入河北,即承德。
东北三省和东北九省的区别:
1945年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将东四省中的黑吉辽三省划分为9个省: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热河省不变。也就是说,东北九省便是将原来的东北三省每一个省分成三个省:辽宁省分为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分为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分为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此外, 除了设置9个省外,在东北还设有三个院辖市,直属于行政院,即大连市、沈阳市和哈尔滨市。
东北三省的由来:
东北三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东北地区因为较好的工业基础及优越的地理位置(靠近苏联)成为了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较好发展经济,提升工业产值,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行政区划便成为摆在新政权面前的首要问题。为适应时代需求,共和国在国民政府东北9省的基础上,将东北东部的兴安盟、呼伦贝尔等草原地带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余下部分另设4省7直辖市,形成东北13省的格局,并在省之上设置东北大区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东北各省。1953 年后,东北的政区再次发生变动,东北大区人民政府与7座直辖市被撤销。 1955 年,东北迎来了最后一次省级政区调整,该地区的省份由6省减少至3 省,即辽宁、吉林与黑龙江,此格局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人们口中所谓的“东北三省”。
尽管东北三省在百年间经历了数次省份、区划变迁,但无论省份区划怎样变化,对于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而言,不变的永远是那个令他们为之骄傲的名字“东北”。因为这里的人民,不仅操着一口相似的方言,有着相同的风俗,更重要的是他们同这片黑土地一起经历过“闯关东”的艰辛、委身他者的屈辱、抗击侵略的悲情乃至作为共和国初期的荣光。正是这些共同经历的过往,将黑土地上的人民以“东北”之名紧紧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