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地球点样运动? 地球自转是地球沿一根地心的轴(自转轴,也叫地轴)做圆周运动。 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自转的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5度;而表面每点的线速度随纬度而变化,是赤道的线速度乘以纬度的余弦。因此赤道的线速度是最大的,两极的线速度最小。 影响地球自转速度的因素 地球自转速度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总体使其趋慢。 长期变化:日月对海洋的引潮力使地球自转速度变慢,令地球一日的长度每100年增加1.6毫秒,导致一年的日数减少,有证据表明泥盆纪中期的一年有400日。 季节变化:有周年变化和半年变化。周年变化是风的季节变化引起的,其振幅为20-25毫秒;半年变化是由日月引潮力对大气的潮汐作用引起,其振幅约为9毫秒。 不规则变化:地外和地内的物质或能量交换,如陨星体对地球的撞击等,时而使地球加速时而使地球变慢。 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分4秒。但是近年来地球自转周期在缓慢增加(即转速缓慢减小),导致需要对全球计时器进行调整,例如2005年12月31日全球钟表统一加一秒。这样的调整称为闰秒。 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极移 地轴在地面上的运动,叫做极移。 极移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轴对于惯性轴偏离的结果,周期大约为14个月。另一种是大气季节性运行导致,其周期为一年。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原因,极移的振辐一般不超过15米。 极移的结果使地球上的纬度和经度发生变化。 进动 天极在天球上的位置的变化称为进动。 规律性 地轴的进动是一种圆锥形的运动,其规律性如下: 圆锥轴线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指向黄道两极。 圆锥的半径是黄赤交角。 运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即同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运动的速度是每年50秒点29,周期是25800年。 表现 表现为天极的周期性运动。 造成北极星的变迁。 地球赤道面和天赤道发生系统性的变化。 二分二至点每年在黄道上以50秒点29的速度西移。(岁差) 使回归年小于恒星年 原因 因为地球是一个明显的扁球体,所以隆起的部位所受的附加引力总是稍大于另一侧。二者之间的差值,总是存在于接近日月的一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日月经常在赤道面以外对赤道隆起施加引力。这样上述引力差就成为一个力矩,使得地轴趋近黄轴,天极趋近黄极。 第三,地球自转 因为上述的引力差,给地球的自转的角动量增加了一个增量,使得地球的自转方向发生偏转。这就是地轴的进动,也就是岁差。 后果 为符合 *** 的品质标准,这个条目或章节可能需要清理。 请在讨论页上讨论这个问题,或者改用其他标签以显示出本条目的具体问题。可使用编辑帮助。 不同天体的周日运动 恒星的周日运动真实地反映地球的自转轴。 恒星的周日运动真实地反映地球自转的方向。 恒星的周日运动真实地反映地球自转的周期。 太阳和月球的周日运动,不是地球自转的单纯的反映。所以太阳日和太阴日与恒星日是有差别的。 不同纬度的周日运动 反映为恒显星、恒隐星和出没星的范围大小不同。 在地球两极,只有恒显星区和恒隐星区,而没有出没星区;在地球赤道,只有出没星区,而没有恒显星区和恒隐星区。 恒显星区和恒隐星区,分别是天球上以天球两极为圆心的圆形地带;出没星区是以天赤道为中心线的环形地带。 在北半球看起来,天北极是仰极,即恒显星区的中心;天南极是俯极,即恒隐星区的中心。南半球则反之。天赤道以北的出没星,在地平以上的时间长于在地平以下的时间;天赤道以南的出没星则反之。在南半球,情况正好相反。 恒显星区和恒隐星区的半径,都等于纬度的倍数;出没星区的宽度,是余纬的二倍。 水准运动的左右偏转 原因,地球表面并不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会有惯性问题。 在北半球往右偏,在南半球往左偏。 这种使水准运动发生偏转的力,叫做地转偏向力,是一种视力。 地球 蓝色玛瑙 (阿波罗17号拍摄) 物理 赤道直径 12
756.274 千米 两极直径 12
713.504 千米 平均直径 12
745.594 千米 扁率 0.0033529 年龄 45.5 亿年 ~ 45.6 亿年 赤道圆周 40
075.02 千米 两极圆周 39
940.638 千米 子午圈圆周 40
007.86 千米 平均圆周 40
041.47 千米 表面积 510
065
600 平方千米 陆域面积 148
939
100 平方千米 (29.2%) 水域面积 361
126
400 平方千米 (70.8%) 体积 1.0832073×1012 立方千米 质量 5.9742×1024 千克 密度 5
515.3 克/立方厘米 赤道表面重力 9.7801 米每秒平方 [1] (0.99732 万有引力常数) 逃逸速度 11.186 千米/秒 恒星自转周期 0.997258 日 (23.934 小时) 自转速度 1674.38 千米/时 (465.11 米/秒) (赤道) 轴倾斜 23.439281° 北极赤经 0° (0 时0 分0 秒) 赤纬 90° 反照率 0.367 表面气温 最低 平均 最高 185 开 (-88.3℃) 287 开 (14) 331 开 (57.7℃) 表面气压 101.3 千帕斯卡 轨道 (在第J2000历元) 远日点 152
097
701 千米 (1.0167103335 天文单位) 近日点 147
098
074 千米 (0.9832898912 天文单位) 平均半径 149
597
887.5 千米 (1.0000001124 天文单位) 轨道圆周 924
375
700 千米 (6.1790699007 天文单位) 轨道偏心 0.016710219 恒星轨道周期 365.256366 日 (1.0000175 儒略年) 会合周期 无数据 最大轨道速度 30.287 千米/秒 最小轨道速度 29.291 千米/秒 平均轨道速度 29.783 千米/秒 轨道黄道倾斜 0° (与太阳赤道7.25°) 升交点经度 348.73936° 近日点幅角 114.20783° 卫星 1个 (月球,同时参见小行星3753) 大气 氮气 78.08 % 氧气 20.94 % 水气 0 % - 4 % 氩气 0.93 % 二氧化碳 0.038 % 其它 极微量 地球是太阳系中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现代科学目前确证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5千万年到45亿6千万年(4.55 ~ 4.56×109年)。在行星形成后不久,遭受小型天体撞击而产生一个天然卫星-月球。环中交叉十字是为地球的天文符号,十字的两画分别代表子午线和赤道 地球的运动 [编辑] 地球自转 地球沿着贯串北极至南极的一条轴自西向东旋转一周(1个恒星日)需要花时23小时56分4.09秒。这就是为什么在地球上主要天体(大气中的流星和低轨道卫星除外)一日内向西的视运动是15°/小时(即15'/分钟)-即2分钟一个太阳或月亮的视直径的大小。 在惯性参考坐标系中,地轴运动还包括一个缓慢的岁差运动。这个运动的大周期大约是25800年一个循环,每一次小的章动周期是18.6年。对处于参考坐标系中的地球、太阳与月亮对地球的微小吸引在这些运动的影响下造成地球赤道隆起,并形成类椭圆形的扁球。 地球的自转也是有轻微的扰动的。这称为极运动。极运动是准周期性的,所谓的准周期包括一个一年的晃动周期和一个被称为钱德勒摆动的14个月周期。自转速度也会相应改变。这个现象被称为日长改变。 地球公转 公转周期为365.2564个平太阳日(即1个恒星年)。地球的公转使得太阳相对其他恒星的视运动大约是1°/日-这就相当于每12小时一个太阳或月亮直径的大小。公转造成的视运动效果与自转造成的正好相反。 地球公转轨道速度是30 km/s,即每7分钟一个地球直径,每4小时一个地月距离。 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 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是月球。其围绕地球旋转一周需要用时一恒星月(27又1/3日)。因此从地球上看来月球的视运动相对太阳大约是12°/日-即每小时一个月球直径,方向同样与自转效果相反。
The information is e from ***
you can go to wiki
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日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
所以两极自转速度为零
而赤道的自转速度为每小时一千六百公里
越接近赤道自转速度越快
由于各地方有各自不同的自转速度
所以任何物体若从赤道向北极进发时
会不期然被偏折(Deflection)向右
在南半球则会偏折向左
此现象叫卡氏效应(Coriolis Effect).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年(365.2422日)
我们站在地球上看
会看到太阳一年中经过不同的天区(例如8月太阳在狮子座天区
9月太阳在室女座天区)
该轨迹叫做黄道(Zodiac)
太阳每一个月会经过一个星宫
一年后经过了黄道上十二个星宫
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地球轨道平面叫做黄道面(Ecliptic).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面交角23.5度
所以太阳直射的位置会随地球公转而不同
春分(vernal equinox)和秋分(autumn equinox)时
太阳直射赤道
可是夏至(summer solstice)时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被直射(有很多人误解
北半球在夏季时接受多些阳光
其实这是错误的
只是因为太阳那时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受到的阳光较密集)
所以北半球是夏季
南半球是冬季
相反的情形发生于冬至
形成季节(season). 由于地球自转
赤道地区会比较胀
可是月球并不是和黄道面持水平
相反它和黄道面交角5度9分
故月球的引力会把地球吸过去(太阳也有影响地球
不过只是月球影响地球的引力之3/8)
这导致地轴被吸过去一般摆动(情形就像一个受地心吸力影响的陀螺的轴一样)
地轴摆动一圈需时26
000年
这就是一个岁差周期
岁差导致地轴摆动
所以北极星亦会随之变更
5000多年前
北极星是天龙座的右枢.而在公元14
000年
北极星则会是天琴座的织女一.岁差亦导致春分时太阳所在的黄道天区(春分点逐年后退)
打个譬喻
现时地球春分在太阳的南面发生
看到太阳在双鱼天区
可是6500年后
春分时地球会在太阳的西面发生
故见到太阳在人马座. 历法上每年为三百六十五日
但因为地球公转每年为365.2422年
每年约多了四分之一天
所以要四年一闰年(leap year)添一日
此为凯撒所创之历法
称为儒略历(Julian Calendar). 1582年
教皇格里高利改良儒略历
把10月5日至10月14日整整十日划去
把10月5日改成10月15日
并决定以后逢一百年不润
但逢四百年却会润
即1700
1800
1900
2100
2200不润
1600
2000却是闰年
这把误差减之最低
逢三千五百年才有一天误差.据说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一年的时间越来越长
所以更有闰秒(leap second)的出现
这个我会在月球的运动一章再述. 以下是地球运动所造成的天象运动: 星体 每日运动 长远运动 太阳 东出西落 西向东于黄道上每日移1度 月球 东出西落
每天迟升50分钟 西向东于白道上以27.3日运行一圈
29.5日盈亏周期 行星 东出西落 西向东移动
水星移动速度最快
最慢是土星
有逆行. 恒星 东出西落
每日早升4分钟 星座一年之后
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北极星则会慢慢偏离北极点
26000年一次循环
参考: hometown.aol/lklstars3/5c
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三种运动
它们是自转(rotation)
公转(revolution)和岁差(precession). 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日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
所以两极自转速度为零
而赤道的自转速度为每小时一千六百公里
越接近赤道自转速度越快
由于各地方有各自不同的自转速度
所以任何物体若从赤道向北极进发时
会不期然被偏折(Deflection)向右
在南半球则会偏折向左
此现象叫卡氏效应(Coriolis Effect).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年(365.2422日)
我们站在地球上看
会看到太阳一年中经过不同的天区(例如8月太阳在狮子座天区
9月太阳在室女座天区)
该轨迹叫做黄道(Zodiac)
太阳每一个月会经过一个星宫
一年后经过了黄道上十二个星宫
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地球轨道平面叫做黄道面(Ecliptic).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面交角23.5度
所以太阳直射的位置会随地球公转而不同
春分(vernal equinox)和秋分(autumn equinox)时
太阳直射赤道
可是夏至(summer solstice)时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被直射(有很多人误解
北半球在夏季时接受多些阳光
其实这是错误的
只是因为太阳那时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受到的阳光较密集)
所以北半球是夏季
南半球是冬季
相反的情形发生于冬至
形成季节(season). 由于地球自转
赤道地区会比较胀
可是月球并不是和黄道面持水平
相反它和黄道面交角5度9分
故月球的引力会把地球吸过去(太阳也有影响地球
不过只是月球影响地球的引力之3/8)
这导致地轴被吸过去一般摆动(情形就像一个受地心吸力影响的陀螺的轴一样)
地轴摆动一圈需时26
000年
这就是一个岁差周期
岁差导致地轴摆动
所以北极星亦会随之变更
5000多年前
北极星是天龙座的右枢.而在公元14
000年
北极星则会是天琴座的织女一.岁差亦导致春分时太阳所在的黄道天区(春分点逐年后退)
打个譬喻
现时地球春分在太阳的南面发生
看到太阳在双鱼天区
可是6500年后
春分时地球会在太阳的西面发生
故见到太阳在人马座. 历法上每年为三百六十五日
但因为地球公转每年为365.2422年
每年约多了四分之一天
所以要四年一闰年(leap year)添一日
此为凯撒所创之历法
称为儒略历(Julian Calendar). 1582年
教皇格里高利改良儒略历
把10月5日至10月14日整整十日划去
把10月5日改成10月15日
并决定以后逢一百年不润
但逢四百年却会润
即1700
1800
1900
2100
2200不润
1600
2000却是闰年
这把误差减之最低
逢三千五百年才有一天误差.据说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一年的时间越来越长
所以更有闰秒(leap second)的出现
这个我会在月球的运动一章再述.
参考: .wrs.yahoo/_ylt=A8tU32wnZPFFvhUB8Iezygt.;_ylu=X3oDMTB2OWM1MXQ5BGNvbG8DdwRsA1dTMQRwb3MDNARzZWMDc3IEdnRpZAM-/SIG=11sph55h8/EXP=1173534119/**%3Ahometown.aol/lklstars3/5c
756.274 千米 两极直径 12
713.504 千米 平均直径 12
745.594 千米 扁率 0.0033529 年龄 45.5 亿年 ~ 45.6 亿年 赤道圆周 40
075.02 千米 两极圆周 39
940.638 千米 子午圈圆周 40
007.86 千米 平均圆周 40
041.47 千米 表面积 510
065
600 平方千米 陆域面积 148
939
100 平方千米 (29.2%) 水域面积 361
126
400 平方千米 (70.8%) 体积 1.0832073×1012 立方千米 质量 5.9742×1024 千克 密度 5
515.3 克/立方厘米 赤道表面重力 9.7801 米每秒平方 [1] (0.99732 万有引力常数) 逃逸速度 11.186 千米/秒 恒星自转周期 0.997258 日 (23.934 小时) 自转速度 1674.38 千米/时 (465.11 米/秒) (赤道) 轴倾斜 23.439281° 北极赤经 0° (0 时0 分0 秒) 赤纬 90° 反照率 0.367 表面气温 最低 平均 最高 185 开 (-88.3℃) 287 开 (14) 331 开 (57.7℃) 表面气压 101.3 千帕斯卡 轨道 (在第J2000历元) 远日点 152
097
701 千米 (1.0167103335 天文单位) 近日点 147
098
074 千米 (0.9832898912 天文单位) 平均半径 149
597
887.5 千米 (1.0000001124 天文单位) 轨道圆周 924
375
700 千米 (6.1790699007 天文单位) 轨道偏心 0.016710219 恒星轨道周期 365.256366 日 (1.0000175 儒略年) 会合周期 无数据 最大轨道速度 30.287 千米/秒 最小轨道速度 29.291 千米/秒 平均轨道速度 29.783 千米/秒 轨道黄道倾斜 0° (与太阳赤道7.25°) 升交点经度 348.73936° 近日点幅角 114.20783° 卫星 1个 (月球,同时参见小行星3753) 大气 氮气 78.08 % 氧气 20.94 % 水气 0 % - 4 % 氩气 0.93 % 二氧化碳 0.038 % 其它 极微量 地球是太阳系中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现代科学目前确证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5千万年到45亿6千万年(4.55 ~ 4.56×109年)。在行星形成后不久,遭受小型天体撞击而产生一个天然卫星-月球。环中交叉十字是为地球的天文符号,十字的两画分别代表子午线和赤道 地球的运动 [编辑] 地球自转 地球沿着贯串北极至南极的一条轴自西向东旋转一周(1个恒星日)需要花时23小时56分4.09秒。这就是为什么在地球上主要天体(大气中的流星和低轨道卫星除外)一日内向西的视运动是15°/小时(即15'/分钟)-即2分钟一个太阳或月亮的视直径的大小。 在惯性参考坐标系中,地轴运动还包括一个缓慢的岁差运动。这个运动的大周期大约是25800年一个循环,每一次小的章动周期是18.6年。对处于参考坐标系中的地球、太阳与月亮对地球的微小吸引在这些运动的影响下造成地球赤道隆起,并形成类椭圆形的扁球。 地球的自转也是有轻微的扰动的。这称为极运动。极运动是准周期性的,所谓的准周期包括一个一年的晃动周期和一个被称为钱德勒摆动的14个月周期。自转速度也会相应改变。这个现象被称为日长改变。 地球公转 公转周期为365.2564个平太阳日(即1个恒星年)。地球的公转使得太阳相对其他恒星的视运动大约是1°/日-这就相当于每12小时一个太阳或月亮直径的大小。公转造成的视运动效果与自转造成的正好相反。 地球公转轨道速度是30 km/s,即每7分钟一个地球直径,每4小时一个地月距离。 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 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是月球。其围绕地球旋转一周需要用时一恒星月(27又1/3日)。因此从地球上看来月球的视运动相对太阳大约是12°/日-即每小时一个月球直径,方向同样与自转效果相反。
The information is e from ***
you can go to wiki
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日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
所以两极自转速度为零
而赤道的自转速度为每小时一千六百公里
越接近赤道自转速度越快
由于各地方有各自不同的自转速度
所以任何物体若从赤道向北极进发时
会不期然被偏折(Deflection)向右
在南半球则会偏折向左
此现象叫卡氏效应(Coriolis Effect).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年(365.2422日)
我们站在地球上看
会看到太阳一年中经过不同的天区(例如8月太阳在狮子座天区
9月太阳在室女座天区)
该轨迹叫做黄道(Zodiac)
太阳每一个月会经过一个星宫
一年后经过了黄道上十二个星宫
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地球轨道平面叫做黄道面(Ecliptic).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面交角23.5度
所以太阳直射的位置会随地球公转而不同
春分(vernal equinox)和秋分(autumn equinox)时
太阳直射赤道
可是夏至(summer solstice)时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被直射(有很多人误解
北半球在夏季时接受多些阳光
其实这是错误的
只是因为太阳那时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受到的阳光较密集)
所以北半球是夏季
南半球是冬季
相反的情形发生于冬至
形成季节(season). 由于地球自转
赤道地区会比较胀
可是月球并不是和黄道面持水平
相反它和黄道面交角5度9分
故月球的引力会把地球吸过去(太阳也有影响地球
不过只是月球影响地球的引力之3/8)
这导致地轴被吸过去一般摆动(情形就像一个受地心吸力影响的陀螺的轴一样)
地轴摆动一圈需时26
000年
这就是一个岁差周期
岁差导致地轴摆动
所以北极星亦会随之变更
5000多年前
北极星是天龙座的右枢.而在公元14
000年
北极星则会是天琴座的织女一.岁差亦导致春分时太阳所在的黄道天区(春分点逐年后退)
打个譬喻
现时地球春分在太阳的南面发生
看到太阳在双鱼天区
可是6500年后
春分时地球会在太阳的西面发生
故见到太阳在人马座. 历法上每年为三百六十五日
但因为地球公转每年为365.2422年
每年约多了四分之一天
所以要四年一闰年(leap year)添一日
此为凯撒所创之历法
称为儒略历(Julian Calendar). 1582年
教皇格里高利改良儒略历
把10月5日至10月14日整整十日划去
把10月5日改成10月15日
并决定以后逢一百年不润
但逢四百年却会润
即1700
1800
1900
2100
2200不润
1600
2000却是闰年
这把误差减之最低
逢三千五百年才有一天误差.据说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一年的时间越来越长
所以更有闰秒(leap second)的出现
这个我会在月球的运动一章再述. 以下是地球运动所造成的天象运动: 星体 每日运动 长远运动 太阳 东出西落 西向东于黄道上每日移1度 月球 东出西落
每天迟升50分钟 西向东于白道上以27.3日运行一圈
29.5日盈亏周期 行星 东出西落 西向东移动
水星移动速度最快
最慢是土星
有逆行. 恒星 东出西落
每日早升4分钟 星座一年之后
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北极星则会慢慢偏离北极点
26000年一次循环
参考: hometown.aol/lklstars3/5c
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三种运动
它们是自转(rotation)
公转(revolution)和岁差(precession). 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日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
所以两极自转速度为零
而赤道的自转速度为每小时一千六百公里
越接近赤道自转速度越快
由于各地方有各自不同的自转速度
所以任何物体若从赤道向北极进发时
会不期然被偏折(Deflection)向右
在南半球则会偏折向左
此现象叫卡氏效应(Coriolis Effect).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年(365.2422日)
我们站在地球上看
会看到太阳一年中经过不同的天区(例如8月太阳在狮子座天区
9月太阳在室女座天区)
该轨迹叫做黄道(Zodiac)
太阳每一个月会经过一个星宫
一年后经过了黄道上十二个星宫
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地球轨道平面叫做黄道面(Ecliptic).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面交角23.5度
所以太阳直射的位置会随地球公转而不同
春分(vernal equinox)和秋分(autumn equinox)时
太阳直射赤道
可是夏至(summer solstice)时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被直射(有很多人误解
北半球在夏季时接受多些阳光
其实这是错误的
只是因为太阳那时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受到的阳光较密集)
所以北半球是夏季
南半球是冬季
相反的情形发生于冬至
形成季节(season). 由于地球自转
赤道地区会比较胀
可是月球并不是和黄道面持水平
相反它和黄道面交角5度9分
故月球的引力会把地球吸过去(太阳也有影响地球
不过只是月球影响地球的引力之3/8)
这导致地轴被吸过去一般摆动(情形就像一个受地心吸力影响的陀螺的轴一样)
地轴摆动一圈需时26
000年
这就是一个岁差周期
岁差导致地轴摆动
所以北极星亦会随之变更
5000多年前
北极星是天龙座的右枢.而在公元14
000年
北极星则会是天琴座的织女一.岁差亦导致春分时太阳所在的黄道天区(春分点逐年后退)
打个譬喻
现时地球春分在太阳的南面发生
看到太阳在双鱼天区
可是6500年后
春分时地球会在太阳的西面发生
故见到太阳在人马座. 历法上每年为三百六十五日
但因为地球公转每年为365.2422年
每年约多了四分之一天
所以要四年一闰年(leap year)添一日
此为凯撒所创之历法
称为儒略历(Julian Calendar). 1582年
教皇格里高利改良儒略历
把10月5日至10月14日整整十日划去
把10月5日改成10月15日
并决定以后逢一百年不润
但逢四百年却会润
即1700
1800
1900
2100
2200不润
1600
2000却是闰年
这把误差减之最低
逢三千五百年才有一天误差.据说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一年的时间越来越长
所以更有闰秒(leap second)的出现
这个我会在月球的运动一章再述.
参考: .wrs.yahoo/_ylt=A8tU32wnZPFFvhUB8Iezygt.;_ylu=X3oDMTB2OWM1MXQ5BGNvbG8DdwRsA1dTMQRwb3MDNARzZWMDc3IEdnRpZAM-/SIG=11sph55h8/EXP=1173534119/**%3Ahometown.aol/lklstars3/5c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