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导语:《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其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积累
学习课文之前,利用书籍、网络等课程资源辅助教学,指导学生登录“园林”旅游天地等网站,走进图书馆,了解苏州园林的概况,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充分预习,探究课后习题,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二)导入并简介作者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作者: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著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三)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鉴jiàn 赏 轩xuān 榭xiè 池沼 zhǎo 丘壑hè 嶙lín 峋xún
庸俗yōng 着眼zhuó 琢zhuó磨 镂lòu 空 蔓màn 延
蔷qiáng 薇 wēi 斟zhēn酌zhuó 相间jiàn 单调diào
因地制宜 别出心裁 重峦叠嶂 俯仰生姿 诸如此类 别具匠心
(四)自主式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儿方面人手?(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1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它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2分类: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特征: 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引资料。
5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里对十幅浮雕的说明。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位置来安排说明顺序。常用于对羣体事物的说明。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概括——具体 整体——局部
原因——结果 主要——次要
现象——本质 特点——用途
6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就是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就是说明文科学性要求,其作用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精读课文,理清结构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二部分(3—9):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为两层: 一、(3—6)围绕四个“讲究”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二、(7—9),从园林角落、门窗图案、屋室装饰等方面说明也没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前者从大处讲,后者从细部谈,说明这里的一切构成了“完美的图画”。
第三部分(10):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总—分—总 整体—局部 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
1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2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3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
总说(完美的图画) ——分说
大处讲究: 布局(3段)
配合(4段)
映衬(5段)
层次(6段)
细部注意: 每个角落(7段)
门窗图案(8段)
色彩(9段)
(六)布置作业
第2课时
(一)复习结构导入
1第一部分 1—2 (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①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设计理念)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②(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四个“讲究”,涉及苏州园林的总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也极好的领起了下面几段的分别说明。
(二)精读课文,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3—6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2)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 “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3—6),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3段,思考 :
(1)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
明确:作者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精讲)
(1)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的?(学生默读第四节)分假山和池沼两种景色加以说明。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2)教师追问:为什么游览者攀登假山时会“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明确: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两个词恰切地解说了原因。艺术,指能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苏州园林假山堆叠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决不是机械的堆叠。
(3)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明确: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布置景物;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并点缀一些石头或花草;池沼里既养鱼又植莲。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2)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1)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四)分析第二层(7—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前积累
学习课文之前,利用书籍、网络等课程资源辅助教学,指导学生登录“园林”旅游天地等网站,走进图书馆,了解苏州园林的概况,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充分预习,探究课后习题,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二)导入并简介作者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作者: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著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三)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鉴jiàn 赏 轩xuān 榭xiè 池沼 zhǎo 丘壑hè 嶙lín 峋xún
庸俗yōng 着眼zhuó 琢zhuó磨 镂lòu 空 蔓màn 延
蔷qiáng 薇 wēi 斟zhēn酌zhuó 相间jiàn 单调diào
因地制宜 别出心裁 重峦叠嶂 俯仰生姿 诸如此类 别具匠心
(四)自主式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儿方面人手?(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1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它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者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2分类: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特征: 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引资料。
5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里对十幅浮雕的说明。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位置来安排说明顺序。常用于对羣体事物的说明。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概括——具体 整体——局部
原因——结果 主要——次要
现象——本质 特点——用途
6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就是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就是说明文科学性要求,其作用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精读课文,理清结构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二部分(3—9):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为两层: 一、(3—6)围绕四个“讲究”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二、(7—9),从园林角落、门窗图案、屋室装饰等方面说明也没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前者从大处讲,后者从细部谈,说明这里的一切构成了“完美的图画”。
第三部分(10):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总—分—总 整体—局部 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
1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2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3问:读第10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总观全文的结构脉络
总说(完美的图画) ——分说
大处讲究: 布局(3段)
配合(4段)
映衬(5段)
层次(6段)
细部注意: 每个角落(7段)
门窗图案(8段)
色彩(9段)
(六)布置作业
第2课时
(一)复习结构导入
1第一部分 1—2 (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①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设计理念)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②(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四个“讲究”,涉及苏州园林的总的设计原则,又从大处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也极好的领起了下面几段的分别说明。
(二)精读课文,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3—6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2)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 “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3—6),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3段,思考 :
(1)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
明确:作者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精讲)
(1)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的?(学生默读第四节)分假山和池沼两种景色加以说明。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2)教师追问:为什么游览者攀登假山时会“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明确: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两个词恰切地解说了原因。艺术,指能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苏州园林假山堆叠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决不是机械的堆叠。
(3)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明确: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布置景物;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并点缀一些石头或花草;池沼里既养鱼又植莲。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2)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1)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四)分析第二层(7—9)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