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熊孩子
俗语说“自家孩子自家养”。家长们不妨转变一下思路,如果是别的孩子来你家不守规矩,你会怎么办?如果没有规矩,没有看管,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不是更可怕吗?
允许“熊”但要有度
“熊”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作为大人应允许孩子有“熊”的行为,但不能没有限度。孩子在“熊”时,也在观察大人的底线,如果一味溺爱放纵,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养成孩子的不良习惯。
转移孩子注意力
面对熊孩子们,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当孩子要表现出熊的一面时家长应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破坏物品,也免除了与孩子的正面冲突。对于孩子,无论是打骂说教或许都会给他造成不良影响,要尽量避免。
需要循序渐进
想要把熊孩子改造成好孩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因为孩子的出格举动当众严厉训斥或体罚,应该将其带到没人的地方再进行耐心教育。孩子虽小但是自尊心很强,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至深,或许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要想让熊孩子真正有所转变,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
家长要赏罚分明
其实熊孩子所表现出的,都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不必对他们过于苛求,要想让熊孩子真正转变成人见人爱、乖巧听话的萌孩子,需要平时长期的教导。家长必须赏罚分明、言出必行,平时给孩子订好规矩、做好榜样,言传身教的将正能量传递给孩子,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给孩子立个规矩
要给熊孩子立个规矩,让他从小就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个意识在宝宝头脑中扎下了根,就会成为他的行为准则,形成自律。宝宝需要一个界限,这个界限给他展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如何避免做“熊”家长?认真对待孩子犯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则更容易犯错误了,对于孩子犯错误,很多家长是采取暴力的态度,责罚孩子,但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却认为自己孩子干什么都是对的,采取无限溺爱的态度,从而让孩子一错再错,“熊孩子”就是这样炼出来的。俗话说,“熊”孩子都是“熊”家长惯出来的,怎样避免做一名“熊”家长呢?私以为,认真对待孩子犯错是最好的方式。
0~2岁:这个时期的孩子犯错,都是无意的,因为孩子还分不清楚是非,也难以分辨对错,所以及时孩子犯错也是必然的,所以作为家长不能随意责罚孩子。否则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犯错,要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才能避免孩子犯错。
2~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是非观念,正确和错误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认知,如果孩子犯错,那么家长可以清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教育要顺其自然,不能采取责罚的态度。
5~12岁:孩子5岁以后,是非观念都比较明确了,如果犯了错,他也有意识到是自己错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告诉孩子这些规则是不能违背的,并且告诉孩子犯错了是要承担责任的,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
地铁上,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一定要妈妈抱着,哪怕是有座位也不肯坐下。妈妈解释说自己累、地铁晃不安全也不行,孩子就在地铁上喊叫跺脚,当然免不了引起大家关注的眼光。
这个孩子算不上熊,顶多也就是稍微任性而已。
见过更熊的。有一次,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小男孩,要玩妈妈的手机,妈妈不给,小孩就捶打其母,还抓扯头发。能看出,作为妈妈的无可奈何,除了摆出貌似生气的样子、提高点音量外,别无他法,甚至在这样的公共场合还略显尴尬。
当然,还有更熊的。一个奶奶或者外婆带着一个小男孩,老人想让小孩安安静静坐在座位上,不让其到处乱窜。小孩却不愿意,老人只能去抱,不曾想,这小孩对老人拳打脚踢,外加污言秽语。倘若我是这孩子的长辈,早就上去一顿教训,但我不是。倘若我真上去指责这小孩子,老人说不定还会怪我多管闲事。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奇怪。自己的孩子再不对,只有自己才有权利去评判和处理,其他人连说都不能说。不知道是不是把自己的孩子当着是尊严的象征,儿女被称赞,脸上自然有光,儿女要出丑了,也只能是家丑不可外扬。
在知乎上,专门有讨论熊孩子多熊,如何治熊孩子的话题,有时会发现,没有最熊,只有更熊。
熊孩子是怎么产生的,这是个宏大的问题。每个人都会经历孩提时代,也知道孩子天性散漫,不愿意被约束。调皮、撒娇、任性、熊,这些词汇间的差距很微小很微妙。
说是熊家长造就熊孩子,这一点不假。因为亲眼目睹了一个熊家长示范下,孩子是怎么熊的。
有一次,在高铁上,有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往好了说是活分,往不好了说是顽皮,跟前面提到的“熊”差不多。
乱扔垃圾、摇晃别人座椅、大声喊闹,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不知者无罪,或许是小孩子第一次坐火车,比较兴奋,公共场合的礼节不太懂。
其父亲看起来也是个本分的人,因为他们只买了一张票,父亲就把座位让给了孩子。不时也在边上跟孩子说,要安静、不能乱扔垃圾,不时还询问孩子是否是渴了饿了。
中途有乘客下了火车,后排就空出了三个位置。这位父亲就赶紧带着孩子去占了靠窗户和中间的座位。当座位的真正主人询问时,这位父亲坚定地说那是自己的位置。当乘客展示了自己的票时,这位父亲不准备挪动的姿态和商量的语气跟乘客说换座位的事情。在乘客的再三坚持下,不情愿而委屈地挪回自己的位置。
小孩子接下来的表现令人震惊。他扭过头去告诉刚上车的乘客说,“你们坐了我们的座位,那是我们的座位”。后面的乘客瞪了一眼,并不理会。
后来,他们又占了后排的座位,后来的乘客答应换座位后,这小孩又对前面的乘客说,
“你坐了我们的座位,那是我们的座位”。
短短的一趟火车,完美演绎了熊孩子是怎么产生的。但是熊家长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来源: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