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的这段时间,宇航员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结果令人心疼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十三号 成功发射了。自从1958年10月20日成立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后,先后执行了110次航天发射任务,成功将145颗卫星、11艘飞船、11名航天员送入了太空中。这些成就可以载入史册,供后人学习。
自从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之后,按照计划,神舟十三号将定于4月中旬返回地面。掐指一算,从神舟十三号飞行至今也有差不多一个年头,所以我们伟大的宇航员, 翟志刚 、 叶光富 和 王亚平 将乘坐 返回舱 在东中着陆场返回地球。
此外,神舟十四号首发宇航员的名单已经确定,但是目前还没有公布出来,这也让我们十分的期待。在神舟十四号发射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三位宇航员在空间站呆了那么久,他们的身体是否会发生变化。因为在空间站的生活跟地面上完全不一样,尤其是受到微重力的影响之后,这种变化更加明显。
1、人体肌肉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人类在地球上行走的时候,身上的肌肉在微重力作用下会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当我们想要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需要协调身体各部位肌肉,克服地球体100多斤质量的拉力进行移动,相当于我们身体上的肌肉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锻炼”。
然而在空间站的时候,宇航员不再需要保持肌肉拉伸的状态。这时候肌肉就会自动萎缩,当宇航员行走或者站立的时候也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了。由于肌肉得不到锻炼,所以就会萎缩了。
虽然他们在空间站的时候,每天都会进行肌肉锻炼,但是效果并不大。即便是宇航员回到地面上,这样的情况依然不会自动消失,不过可以通过后期的锻炼来恢复到原先的水平。
2、骨骼组织发生流失
骨骼其实就是人体的一个支架,人体通过肌肉拉伸骨骼,克服地球重力,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人体的骨骼会变得比较致密。而且骨骼的生长需要外力的刺激,只有通过外力的挤压,才能刺激骨骼的生长,以此来避免骨折。
然而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骨骼所承受的重力将会减少, 骨组织 的活动性也会明显下降,骨骼的负荷能力大幅降低。人体骨骼中, 成骨细胞 和 破骨细胞 之间的平衡会被打破,骨组织便开始逐渐流失,骨骼生长也随之降低。
实验数据表明,宇航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越长,他们的骨组织流失就会越严重,特别是骨盆、腿骨等重要承重部位,骨组织流失现象更为严重。正是因为这样,宇航员在返回地球后,需要被人从太空舱里抬出来。
为了防止骨骼流失严重,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锻炼,还有食用一些微量元素高的食品,以此来防止骨骼流失。
3、身体会变高一些
你绝对想不到,在微重力的作用下,脊椎周围的肌腱和韧带得到明显的放松,所以在空间站的时候,宇航员的身体会长高几厘米。看起来是不是非常的羡慕,因为这个年纪还能长高,实在是神奇。
不过这样的神奇之处,在宇航员回到地面上之后就会消失了。而且在恢复的时候,宇航员的脊椎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且这种疼痛会必须漫长一段时间,实在是非常的痛苦。
此外,由于宇航员长时间待在空间站,他们患上脊椎病的概率要比平常时高出4-5倍。所以说看似长高了,其实就是受罪。
4、免疫系统会下降
在太空中,由于受到微重力、太空辐射以及昼夜变化的影响,所以宇航员的免疫力就会发起很大的变化。加上环境的影响,在宇航员睡觉的时候,他们需要用绳子把自己绑起来,不然根本睡不着。
由于绑着睡觉,一晚上都是一个姿势,根本无法翻身。除了环境的影响,他们还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长时间不能见到亲人,这样的伤害也是挺大的。
而且一旦生病了就比较麻烦,虽说在空间站也有一些医疗物资,但是总归比不上地面。生病后也无法继续出太空舱工作,一来耽误工作,二来会传染给同伴。
5、 视力有所下降
国外科学家发现,在太空中待的时间越长,宇航员回到地球后患视觉障碍颅内高压综合征的几率就越高,表现形式有视神经水肿、视网膜结构改变、眼球形状改变和远视等视觉变化,一般而言,在太空待满3个月以上的宇航员,患病几率更高。
而且国外航空航天组织对约300名宇航员进行过视力调查,结果发现执行过长期太空任务的宇航员中,有60%的宇航员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情况在宇航员回到地面上的时候就会恢复,不过这个过程也有些辛苦。
6、被高强度辐射
由于宇航员需要出太空舱工作,所以就会面对宇宙的辐射。虽然这些辐射不会直接照到宇航员的身上,但是当照到空间站的时候,这些辐射就会释放出大量的颗粒,这些颗粒就会进入空间站内,所以这种辐射根本无法避免。
根据国际空间站给出的数据,在轨执行任务的宇航员每天接受的辐射量为0.7到1毫希沃特,在轨飞行六个月受到的辐射,可以媲美地球上60年的所受到的量。
这些伟大的宇航员,他们为国家的宇航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没有的贡献,那么在这块上将会落后很多别的国家,所以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