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的归有哪些意思
1. 古文里的“归”字有哪些解释
古文中“归”的解释: 1、返回,回到本处。
例句: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释义: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 。
2、还给。 例句: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释义: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很快。 3、辞官回家。
例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释义: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
4、趋向;归向。 例句: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资治通鉴》 释义: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倾慕他,就象水归大海一样。 5、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例句: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释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扩展资料: “归”字组词: 1、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出 处:《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释义:仆人莫名其妙,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上岸去见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说:“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
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 2、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出 处:《孙子·军事》:“归师勿遏,师必阙,穷寇勿追。” 释义: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
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以免不测的牺牲。 3、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出 处:先秦·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释义: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4、百川归海 出 处:《淮南子·泛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释义: 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
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 。
2. 初中的文言文的规 归出现在哪几篇课文里
规:名词义:1、会意字。
金文字形,从聿从周,当系以规画之意。本义: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
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
——《说文》规矩方圆之至也。——《孟子》规者,正圆之器也。
——《诗·沔水》序·笺圆曰规,方曰矩。——《楚辞·离骚》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墨子·天志上》圆者中规,方者中矩。——《荀子·赋》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荀子·劝学》2、法度、准则。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难蜀父老》3、模范;典范;风仪。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三国魏· 王粲《咏史》素德清规足传于汗简矣。——《晋传书王承传论》4、成例;标准;法则。
夫萧规曹随。—— 扬雄《解嘲》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
——《韩非子·饰邪》5、文体名。如:五规(唐代文体名。
即《出规》、《处规》、《戏规》、《心规》和《时规》)。动词义:1、画圆。
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国语·周语下》曲眉规只。
——《楚辞·大招》2、划分土地而占有。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
——《国语·周语中》规方千里:划定王都周围千里的地方。甸服:畿内之地,作为直接收取谷物的地方。
3、劝告;建议;尤指温和地力劝。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
——《庄子·盗跖》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4、计划;打算。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5、谋求;谋划。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资治通鉴》6、效法;摹拟。
7、揣摩。8、通“窥”。
窥察。不能死之,千人环规。
——《商君书·境内》形容词义:1、圆形的。冥冥皓容,规规皓质。
——唐·蒋防《姮娥奔月赋》2、浅陋、拘泥的样子。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清·黄宗羲《原君》归:动词义:1、会意字。从止从妇省。
本义:女子出嫁。归,女嫁也。
——《说文》帝乙归妹。——《易·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有归。
——《礼记·礼运》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杜甫《新婚别》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2、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大归曰来归。——《公羊传》3、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4、返回;回来。归,返也。
——《广雅》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zhé)令彝》分兵断其归津。
——《资治通鉴》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乐府诗集·木兰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主人忘归客不发。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归还。久假而不归。
——《孟子·尽心上》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6、辞官回家。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7、死。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袁枚《祭妹文》8、投案自首。
9、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微斯人,吾谁与归?——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樊将军以贫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战国策·燕策》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黄宗羲《原君》10、趋向;归向。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汉·贾谊《论积贮疏》11、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12、结算。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13、通“馈”。
饷;赠送。归公乘马,祭服五称。
——《左传·闵公二年》名词义: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如:九归。
形容词义:1、羞惭。面目犂黑,状有归色。
——《战国策·秦策》动词义:1、通“馈”。赠送。
2、惭愧。
3. “或”在初中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或的古义:
1、有的;有的人;有的事。
例句:先秦·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或百步而后止。”
翻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
2、有时。
例句: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翻译:有时使用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
3、又。
例句:先秦·佚名《诗经·宾之初筵》:“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翻译:已设酒监来督察,又设酒史来戒警。
4、或者;或许。
例句:民国·徐珂《冯婉贞》:“猱进鸷击,或能免乎?”
翻译:像猿猴那样敏捷地进攻,像鸷鸟那样勇猛地搏击,或许能避免这场灾祸吧?
5、通“惑”,迷惑。
例句:汉·班固《汉书·霍去病传》:“别从东道,或失道。”
翻译:从东方的道路进军,因为迷了路失去方向。
4. 其在初中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在哪些文言文中
“其”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与例句: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
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
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
③其夫呓语。(其:她的。)
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
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
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他:她们的)
2、其中,其中的。例: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
①并自为其名。
②舍其文轩。
③既其出。(其:我们)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
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⑧遂前其足。
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⑩亦各言其志也!
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
①妻跪问其故。
②念悲其远也。(其:她)
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
④望请其指教。(其:她们)
⑤成以其小,劣之。(其:它)
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
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
②其孰能讥之乎?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④其为死君乎?
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
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
②怀其璧。(其:那块)
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本义项指后一个“其”:那个。)
④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一说“如果”。)
⑤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
⑥未必有其实。(其:那样)
7、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③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此其:这种。此、其同义连用。)
9、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
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
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10、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
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则齐国其庶几乎?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5. 初中文言文中其字的意思分别有哪些
其 jī
名词义:
1、通“諅”。周年。
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墨子》
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其年,民被白布。——《管子·轻重戊》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其 qí
代词义:
1、形声字。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 孔子。——韩愈《师说》
3、他们;她们;它们。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4、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5、它的。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6、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7、这样;如此。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副词义:
1、也许;大概。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国语·晋语》
齐国其庶几乎。——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齐其庶几乎。——《孟子》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表示祈使。当;可。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详之。——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其善抚之。——清·林觉民《与妻书》
弟其宽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
3、将;将要。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4、表示诘问。通“岂”,难道。
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欤。——唐·韩愈《师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国其果老矣乎。——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极;甚。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连词义:
1、如果;假设。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2、或许;大概。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3、还是。表选择。
其真无马耶。——唐·韩愈《杂说》
其真不知马耶。——唐·韩愈《杂说》
其亦足乐乎。——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助词义:
1、用作语助。
2、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云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6. 有一个文言文叫归什么
《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
原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