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胎心监护
怎么看胎心监护
怎么看胎心监护,婴儿在妈妈的肚子里面是否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的最关心的事;现在已经有很多家庭开始在家中配备了小型胎心监护仪,可以做到每时每刻查看到腹中胎儿的胎心心率。那我们该如何通过仪器查看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使用。
怎么看胎心监护1
怎么看胎心监护2
胎心监护称为“无负荷试验”又称“无应力试验”(NST)——即在没有宫缩时,胎儿心率变化的情况。一般监护时间为20-40分钟,准妈妈们可以坐着,也可以半躺着进行检查。
胎心监护图怎么看
胎心监护图主要是观察5个方面的参考值,分别是胎动、胎心率基线、胎心率摆动振幅、胎动时胎心率增速、胎动时胎心率增速时间。
胎心监护图中格子横向代表时间,竖向达表次数。上一排图谱代表胎心率的走向,下一排图谱代表宫腔的压力。
正常的胎心率基线在120-160次/分之间,伴随胎动可以看到胎心率增速持续时间应大于15秒,上升幅度超过15次/分,20分钟内有3-5次胎动并由此而引起的加速反应。
准妈妈产检做胎心监护时,总分为10分,8分以上算正常,低于8分就要做进一步的观察和诊断。
怎么看缺氧、脐带绕颈和宫缩
胎心监护图低于或高于120-160的正常值有可能是缺氧,若评分7至8分说明疑似缺氧,7分以下说明胎儿宫内缺氧。
若是处于胎动时,胎心率下降明显,静止时,胎心恢复正常,就可以怀疑胎儿脐带绕颈。
如果胎心监护图在10分钟内有3次宫腔压力超过50次以上,说明这孕妇有临产的宫缩症状了,还没到预产期的妈妈,就需要格外注意安胎了。
胎心监护无加速反应
无加速反应结果称之为NST无反应型。通俗地讲,就是在监护时间内,无胎动或胎动后无胎心率的加速反应,监护图像整体趋于平稳。
出现这种情况妈妈们也不用太惊慌,胎心监护无反应型并不代表情况就一定不正常,只是意味着本次检查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这有可能是胎儿处于睡眠期的表现,也有可能是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窘迫的表现。
准妈妈们需要冷静下来,回忆一下近期的胎动情况。如果胎动良好,而且进行胎心率监护之前还能感知胎动,休息20-40分钟待胎儿睡醒后再复查;如果自觉胎动异常就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一步检查处理。
总之,胎心监测是准妈妈们在孕期了解胎儿宫内安危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得分低不一定就是胎儿异常,而得分高也不代表胎儿100%没有问题。需要结合胎动、妈妈的状况、B超等全面分析,明确诊断。
怎么看胎心监护2
怎么看胎心监护1
胎心监护法和胎动监护法在正常情况下,产科医生和孕妇习惯于使用传统的胎心监护和胎动监护来初步判断胎儿在子宫内的生活状况。当胎儿心率大于160次/分钟或小于100次/分钟时,认为胎儿窘迫、胎儿心率不规则或胎儿躁动是胎儿宫内缺氧的重要指征。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医生发现仅通过一次或间歇听诊胎儿心率来判断胎儿在子宫内的状况并不十分可靠。只有不断监测胎儿心率,才能动态观察胎儿心率的变化,特别是一些细微的变化,这对判断胎儿在子宫内的生存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分娩监测中,当子宫收缩时,用胎心听诊器很难听到胎儿心率。在这种情况下,胎心监护仪将不受子宫收缩的影响,并能及时发现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是否有宫内缺氧。胎儿心率监测不仅可以诊断胎儿心功能,还可以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如果胎儿所依赖的宫内环境恶化,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是第一个受到损伤的器官,因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缺乏储备能力,对缺氧的耐受性非常低,一旦受到损伤,它可能会终身存在。因此,产科医生非常重视胎儿心率的监测。相关知识:家庭胎心监护方法
1、胎心监护反映胎儿的生活。怀孕6个月后,胎儿的心跳可以在腹部听到。正常情况下,胎儿心率为每分钟120 ~ 160次。在产前检查中,医生首先确定胎儿心脏的位置。后来,当孕妇在家时,丈夫可以直接把耳朵贴在孕妇的腹壁上听,每天一至几次。当发现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时,表明胎儿子宫缺氧,可能危及胎儿生命,应及时治疗。
2、胎动监测和计数的方法是对孕妇自己从怀孕7个月(怀孕28周)到分娩时的胎动次数进行计数。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记录一次胎动,每次1小时。将早期、中期和晚期记录的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等于12小时内胎动次数。12小时内胎儿的活动次数通常为30次,这表明胎儿在子宫内状况良好。如果20或12小时内胎动次数比原来少50%,说明胎儿子宫缺氧,应立即就医,不能等到胎动消失后再去医院检查。胎儿运动的消失表明胎儿在子宫内严重缺氧,很快就会死亡。这时,只有到医院,往往来不及抢救,胎儿可能已经死在子宫里了。
3、孕妇体重监测也能反映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的体重每周增加约500克(怀孕2周后),通常可以每周测量一次。如果体重不是在所有的星期都增加,胎儿会慢慢生长。如果体重增长过快,孕妇可能会患水肿,或者身体可能会因暴饮暴食而迅速肥胖。如果你发现你的体重在怀孕期间没有增加或增加得太快,请找出并确定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