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传统服饰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傣族的风俗习惯和服装 傣族的风俗习惯:我国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平、元江、金平等30余县。居住山间平原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傣族人口数为1158989。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尽相同。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文字改革。
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傣那”、“傣绷”等。汉晋时称之为“滇越”、“掸”、“擅”、“僚”或“鸠僚”。唐宋时称“金齿”、“黑齿”、“茫蛮”、“白衣”等。元朝时“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等。清以后称之为“摆夷”。解放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
风俗习惯: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日常食俗
傣家宴席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汁,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宗教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浴佛节(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
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入夏节(傣历9月15日)、出夏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节庆食俗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
傣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傣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尤其是傣家少女的 服饰更是婀娜多姿。妇女服饰上身服装淡雅,下身大红大花 ,扎包头,发上插各种花、梳子或装饰等,与过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料子的质量、花色品种、服装的 式样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他们一般都喜欢穿绯色的紧身小背心(胸前缝有各种色的花边),外面穿的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 ,也有对襟,有淡红色、淡黄色、青绿色和天蓝色等;下身穿筒裙,一 直长齐脚背,色彩鲜亮美丽,大都用丝绸、缎子、的确良、锦 纶等料子缝制。腰间系一根工艺精细的银腰带 ,宽一寸多。妇女的衣服、 筒裙都紧紧地裹住身子,将人体的线条勾勒得更加流畅。
男子服装,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 ,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 布、红布包头。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傣族青年历来是自由恋爱,谈恋爱的时间主要是秋收结束后松闲的日子里。傣族青年谈恋爱找对象的方式多种多样
傣族的服装和习俗 无提问者:LQB09追问:补充: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后加水后,用一个玉米胡塞上,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那可是美味至极啊。 普洱茶是云南普洱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香茅草烤鱼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并抹上适量的猪油,烤时香气四溢,这样烤出来的鱼香味扑鼻,鱼肉酥脆、味道鲜美独特。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傣族的服饰叫什么? 族服饰 傣族是云南省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础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傣族男子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
傣族的服装,饮食,习俗是什么? 无提问者:LQB09追问:补充: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后加水后,用一个玉米胡塞上,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那可是美味至极啊。 普洱茶是云南普洱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香茅草烤鱼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并抹上适量的猪油,烤时香气四溢,这样烤出来的鱼香味扑鼻,鱼肉酥脆、味道鲜美独特。
傣族服装主要颜色来历特点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 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欢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到2000年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
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筒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如今的傣族女子,内穿色泽淡雅的无领、无袖紧身胸褂(城镇傣族女子多戴文胸),外穿无领细袖紧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长裙及地。长裙打折,多用银带系于腰际,该显则显,当敛则敛,使女性曲线分明,下肢修长,显出亭亭玉立的苗条身姿。城镇女子已极少缠巾,多挽髻于顶,插花、别簪、卡梳作饰,更显绰绰风姿。衣裙色泽以孔雀绿、淡绿、肉红粉红、淡黄、嫩黄为众。
衣料多选用薄而柔软的乔其纱、的确良或有锦丝绸缝制。外出参加 *** 或赶摆时,足登时髦皮鞋、凉鞋,肘挂拎包、手撑花伞遮挡烈日,处处显出优美动人之风采。 衣裙款式在吸收传统服饰“精华”的基础上,朝着优美、轻柔、亮丽、淡雅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显示出孔雀之乡的孔雀羽毛般绚丽多彩的特点。
傣族人有什么风俗风俗、饮食、服饰 傣族 云傣族与古傣族“百越”人有渊源关系。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信仰小乘佛教。人口约1025128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傣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历医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族习俗: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傣族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傣族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傣族服装: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
傣族有哪些节日。及生活习惯,服饰的特点 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临兴的耿马、孟定,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有人说,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他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把他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颈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科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就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背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刷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男女青年则除了互相祝福外,还互相泼水为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届时五洲四海的宾客云集西版纳和德宏,热闹异常。
傣族习俗
傣族在思茅全区均有分布,以景谷、孟连、澜沧、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连的为傣那支系,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江城土卡河的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结构,以茅草或瓦覆盖,进门为中厅,设煮饭、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铁三脚架,厅中铺床,供待客用,中厅左右两厢小房为主人寝室。房屋结构有落地式和干栏式两种,干栏式的掌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放柴禾和生产工具。干栏式房屋冬暖夏凉,以竹木为建筑材料,以杂木为主,多用红毛树、锥栗树、黑荆树当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顶盖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用木板或竹笆围墙,楼后搭有晒台,孟连、澜沧、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栏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鸡罩笼房。
景谷傣族的服饰,男子头缠白头巾,节日......>>
云南傣族的服饰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云南地带属湿热地区,夏季多雨,短短的傣族上衣与气候有关,清凉舒爽。还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区有关
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傣那”、“傣绷”等。汉晋时称之为“滇越”、“掸”、“擅”、“僚”或“鸠僚”。唐宋时称“金齿”、“黑齿”、“茫蛮”、“白衣”等。元朝时“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等。清以后称之为“摆夷”。解放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
风俗习惯: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日常食俗
傣家宴席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汁,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于消化。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
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
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宗教食俗
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浴佛节(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
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入夏节(傣历9月15日)、出夏节(傣历12月15日),均为南传上座部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大体与当地汉族一样,较典型的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节庆食俗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众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
傣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傣族服饰在民族服饰中相当具有特点,尤其是傣家少女的 服饰更是婀娜多姿。妇女服饰上身服装淡雅,下身大红大花 ,扎包头,发上插各种花、梳子或装饰等,与过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料子的质量、花色品种、服装的 式样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他们一般都喜欢穿绯色的紧身小背心(胸前缝有各种色的花边),外面穿的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 ,也有对襟,有淡红色、淡黄色、青绿色和天蓝色等;下身穿筒裙,一 直长齐脚背,色彩鲜亮美丽,大都用丝绸、缎子、的确良、锦 纶等料子缝制。腰间系一根工艺精细的银腰带 ,宽一寸多。妇女的衣服、 筒裙都紧紧地裹住身子,将人体的线条勾勒得更加流畅。
男子服装,一般穿无领对襟小袖衫 ,下穿长管裤,用白布、蓝 布、红布包头。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傣族青年历来是自由恋爱,谈恋爱的时间主要是秋收结束后松闲的日子里。傣族青年谈恋爱找对象的方式多种多样
傣族的服装和习俗 无提问者:LQB09追问:补充: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后加水后,用一个玉米胡塞上,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那可是美味至极啊。 普洱茶是云南普洱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香茅草烤鱼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并抹上适量的猪油,烤时香气四溢,这样烤出来的鱼香味扑鼻,鱼肉酥脆、味道鲜美独特。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傣族的服饰叫什么? 族服饰 傣族是云南省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础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傣族男子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
傣族的服装,饮食,习俗是什么? 无提问者:LQB09追问:补充: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糯米装进竹筒后加水后,用一个玉米胡塞上,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烧烤。傣族的凉拌也十分美味,比如干巴丝,包烧鱼等等,那可是美味至极啊。 普洱茶是云南普洱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香茅草烤鱼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如有一种糍粑是用糯米饭舂成团,包苏子糖馅做成的圆饼,用抹上腊油的芭蕉叶包好,食时可用火烘软或炸后蘸蜂蜜吃。粑丝是用水把米粉搅成颗粒,蒸熟后舂成团,擀成薄而大的圆饼,冷后叠成叠,食时烫软入碗,撒各种调料。泼水糍粑是用糯米粉和成团,包红糖蒸熟,再裹上一层炒香的碗豆面,用芭蕉叶包好可作待客点心。还有把糯米饭泥炸后做成的麻脆等。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并抹上适量的猪油,烤时香气四溢,这样烤出来的鱼香味扑鼻,鱼肉酥脆、味道鲜美独特。
傣族服装主要颜色来历特点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 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欢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到2000年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
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筒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如今的傣族女子,内穿色泽淡雅的无领、无袖紧身胸褂(城镇傣族女子多戴文胸),外穿无领细袖紧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长裙及地。长裙打折,多用银带系于腰际,该显则显,当敛则敛,使女性曲线分明,下肢修长,显出亭亭玉立的苗条身姿。城镇女子已极少缠巾,多挽髻于顶,插花、别簪、卡梳作饰,更显绰绰风姿。衣裙色泽以孔雀绿、淡绿、肉红粉红、淡黄、嫩黄为众。
衣料多选用薄而柔软的乔其纱、的确良或有锦丝绸缝制。外出参加 *** 或赶摆时,足登时髦皮鞋、凉鞋,肘挂拎包、手撑花伞遮挡烈日,处处显出优美动人之风采。 衣裙款式在吸收传统服饰“精华”的基础上,朝着优美、轻柔、亮丽、淡雅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显示出孔雀之乡的孔雀羽毛般绚丽多彩的特点。
傣族人有什么风俗风俗、饮食、服饰 傣族 云傣族与古傣族“百越”人有渊源关系。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信仰小乘佛教。人口约1025128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傣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以历医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 傣族习俗: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 傣族婚俗: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婚礼之日双方家里都要举行婚礼,大都先在女家进行。婚宴时,席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及各式菜。宴前新郎、新娘要做拴线仪式,即由主婚人用一根白线绕过双方的肩,又用两根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然后由高龄老人将糯米饭捏成三角形蘸上盐,置于火塘上的三脚架的顶点上,任其火烧后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像铁一样坚实。 傣族食俗: 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干黄鳝等。 傣族服装: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
傣族有哪些节日。及生活习惯,服饰的特点 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临兴的耿马、孟定,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有人说,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他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把他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颈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科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就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背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刷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男女青年则除了互相祝福外,还互相泼水为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届时五洲四海的宾客云集西版纳和德宏,热闹异常。
傣族习俗
傣族在思茅全区均有分布,以景谷、孟连、澜沧、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连的为傣那支系,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江城土卡河的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结构,以茅草或瓦覆盖,进门为中厅,设煮饭、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铁三脚架,厅中铺床,供待客用,中厅左右两厢小房为主人寝室。房屋结构有落地式和干栏式两种,干栏式的掌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放柴禾和生产工具。干栏式房屋冬暖夏凉,以竹木为建筑材料,以杂木为主,多用红毛树、锥栗树、黑荆树当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顶盖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用木板或竹笆围墙,楼后搭有晒台,孟连、澜沧、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栏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鸡罩笼房。
景谷傣族的服饰,男子头缠白头巾,节日......>>
云南傣族的服饰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云南地带属湿热地区,夏季多雨,短短的傣族上衣与气候有关,清凉舒爽。还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区有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