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
很喜欢这篇文,刚看题目便被它所吸引,遥远的绝响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绝响会是怎样的辉煌呢? ·
“对于那个时代、那些人物,我一直不敢动笔,《遥远的绝响》读后感。”这句话让我很好奇,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让余秋雨先生不敢动笔。看完这文感触很多。特喜欢嵇康和阮籍能够不羁于世俗礼法的框架,做着最真的自己。 ·
阮籍是一个我很佩服的存在。 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直到路走到了尽头。真的没路了?他会哑着嗓子自问,会声声抽泣,会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然后走到另一条路的尽头,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荒草野地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他是不羁的,他也是不困于世俗的。
· 阮籍更让人感到怪异的,是他对于礼教的轻慢。例如父母去世时的繁复礼仪,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欢,甚至三年守墓,一分真诚扩充成十分伪饰,让活着的和死了的都长久受罪,在最不该虚假的地方大规模地虚假着。正是在这种空气中,阮籍的母亲去世了,那天他正好和别人在下围棋,死讯传来,下棋的对方要求停止,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下完棋,他在别人惊恐万状的目光中要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才放声大哭,哭的时候,口吐大量鲜血。几天后母亲下葬,他又吃肉喝酒,然后才与母亲遗体告别,此时他早已因悲伤过度而急剧消瘦,见了母亲遗体又放声痛哭,吐血数升,几乎死去。他完全不拘礼法,但他却是最真。在母丧之日喝酒吃肉,但他对于母亲死亡的悲痛之深,又有哪个孝子比得上呢?·
而嵇康,在我心中是一个很神圣的存在。随性,是吸引我的最大因素。他的随性和洒脱,胜于七贤里的任何一个。当随性大到不羁的时候,这种无拘束的性格成了他致命的缺点。他从来不知道“韬光养晦”为何物。从钟会的报复和写给吕巽的绝交书这两点上看,显而易见。
· 说到“绝交书”,就不得不提《与山巨源绝交书》。这封信与上文提到的性质完全不同,只要对嵇康有一点了解,就知道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对友情非常重视。即使下了绝交书,可是与山涛的感情藕断丝连,那种感情的细腻程度,都让我觉得不应该属于这样一个随性的人。
· 打铁,这项事业,在我认识嵇康后,就变的高贵了起来。他在思想上的归隐和淡泊,甚至高于孙登这样的人物。正好应了那句“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
· 还有就是那千古一绝的琴音。对于他死时的那首“广陵散”议论纷纷,写得也可能过于夸张或多是臆测。但,我却总是禁不住想象,在断头台上抱琴而坐、琴声疾驰于天地间的情景。面对死亡,脸上的镇定自若,心中那份不变的坚持,加上一曲震撼激射的绝响,该有多少人当场倾倒!监斩的那位官员,不知道有没有一瞬间想要与罪犯共饮!?
· 阮籍和嵇康都是不羁的,都是不为世俗所有的人,他们有才,有情,他们不假,他们最真。
很喜欢这篇文,刚看题目便被它所吸引,遥远的绝响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绝响会是怎样的辉煌呢? ·
“对于那个时代、那些人物,我一直不敢动笔,《遥远的绝响》读后感。”这句话让我很好奇,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让余秋雨先生不敢动笔。看完这文感触很多。特喜欢嵇康和阮籍能够不羁于世俗礼法的框架,做着最真的自己。 ·
阮籍是一个我很佩服的存在。 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直到路走到了尽头。真的没路了?他会哑着嗓子自问,会声声抽泣,会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然后走到另一条路的尽头,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荒草野地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他是不羁的,他也是不困于世俗的。
· 阮籍更让人感到怪异的,是他对于礼教的轻慢。例如父母去世时的繁复礼仪,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欢,甚至三年守墓,一分真诚扩充成十分伪饰,让活着的和死了的都长久受罪,在最不该虚假的地方大规模地虚假着。正是在这种空气中,阮籍的母亲去世了,那天他正好和别人在下围棋,死讯传来,下棋的对方要求停止,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下完棋,他在别人惊恐万状的目光中要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才放声大哭,哭的时候,口吐大量鲜血。几天后母亲下葬,他又吃肉喝酒,然后才与母亲遗体告别,此时他早已因悲伤过度而急剧消瘦,见了母亲遗体又放声痛哭,吐血数升,几乎死去。他完全不拘礼法,但他却是最真。在母丧之日喝酒吃肉,但他对于母亲死亡的悲痛之深,又有哪个孝子比得上呢?·
而嵇康,在我心中是一个很神圣的存在。随性,是吸引我的最大因素。他的随性和洒脱,胜于七贤里的任何一个。当随性大到不羁的时候,这种无拘束的性格成了他致命的缺点。他从来不知道“韬光养晦”为何物。从钟会的报复和写给吕巽的绝交书这两点上看,显而易见。
· 说到“绝交书”,就不得不提《与山巨源绝交书》。这封信与上文提到的性质完全不同,只要对嵇康有一点了解,就知道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对友情非常重视。即使下了绝交书,可是与山涛的感情藕断丝连,那种感情的细腻程度,都让我觉得不应该属于这样一个随性的人。
· 打铁,这项事业,在我认识嵇康后,就变的高贵了起来。他在思想上的归隐和淡泊,甚至高于孙登这样的人物。正好应了那句“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
· 还有就是那千古一绝的琴音。对于他死时的那首“广陵散”议论纷纷,写得也可能过于夸张或多是臆测。但,我却总是禁不住想象,在断头台上抱琴而坐、琴声疾驰于天地间的情景。面对死亡,脸上的镇定自若,心中那份不变的坚持,加上一曲震撼激射的绝响,该有多少人当场倾倒!监斩的那位官员,不知道有没有一瞬间想要与罪犯共饮!?
· 阮籍和嵇康都是不羁的,都是不为世俗所有的人,他们有才,有情,他们不假,他们最真。
展开全部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 很喜欢这篇文,刚看题目便被它所吸引,遥远的绝响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绝响会是怎样的辉煌呢?
· 对于那个时代、那些人物,我一直不敢动笔,《遥远的绝响》读后感。这句话让我很好奇,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让余秋雨先生不敢动笔。看完这文感触很多。特喜欢嵇康和阮籍能够不羁于世俗礼法的框架,做着最真的自己。
· 阮籍是一个我很佩服的存在。 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直到路走到了尽头。真的没路了?他会哑着嗓子自问,会声声抽泣,会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然后走到另一条路的尽头,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荒草野地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他是不羁的,他也是不困于世俗的。
· 阮籍更让人感到怪异的,是他对于礼教的轻慢。例如父母去世时的繁复礼仪,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欢,甚至三年守墓,一分真诚扩充成十分伪饰,让活着的和死了的都长久受罪,在最不该虚假的地方大规模地虚假着。正是在这种空气中,阮籍的母亲去世了,读后感《《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那天他正好和别人在下围棋,死讯传来,下棋的对方要求停止,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下完棋,他在别人惊恐万状的目光中要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才放声大哭,哭的时候,口吐大量鲜血。几天后母亲下葬,他又吃肉喝酒,然后才与母亲遗体告别,此时他早已因悲伤过度而急剧消瘦,见了母亲遗体又放声痛哭,吐血数升,几乎死去。他完全不拘礼法,但他却是最真。在母丧之日喝酒吃肉,但他对于母亲死亡的悲痛之深,又有哪个孝子比得上呢?· 而嵇康,在我心中是一个很神圣的存在。随性,是吸引我的最大因素。他的随性和洒脱,胜于七贤里的任何一个。当随性大到不羁的时候,这种无拘束的性格成了他致命的缺点。他从来不知道韬光养晦为何物。从钟会的报复和写给吕巽的绝交书这两点上看,显而易见。
· 说到绝交书,就不得不提《与山巨源绝交书》。这封信与上文提到的性质完全不同,只要对嵇康有一点了解,就知道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对友情非常重视。即使下了绝交书,可是与山涛的感情藕断丝连,那种感情的细腻程度,都让我觉得不应该属于这样一个随性的人。
· 打铁,这项事业,在我认识嵇康后,就变的高贵了起来。他在思想上的归隐和淡泊,甚至高于孙登这样的人物。正好应了那句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
· 还有就是那千古一绝的琴音。对于他死时的那首广陵散议论纷纷,写得也可能过于夸张或多是臆测。但,我却总是禁不住想象,在断头台上抱琴而坐、琴声疾驰于天地间的情景。面对死亡,脸上的镇定自若,心中那份不变的坚持,加上一曲震撼激射的绝响,该有多少人当场倾倒!监斩的那位官员,不知道有没有一瞬间想要与罪犯共饮!?
·阮籍和嵇康都是不羁的,都是不为世俗所有的人,他们有才,有情,他们不假,他们最真。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 很喜欢这篇文,刚看题目便被它所吸引,遥远的绝响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绝响会是怎样的辉煌呢?
· 对于那个时代、那些人物,我一直不敢动笔,《遥远的绝响》读后感。这句话让我很好奇,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让余秋雨先生不敢动笔。看完这文感触很多。特喜欢嵇康和阮籍能够不羁于世俗礼法的框架,做着最真的自己。
· 阮籍是一个我很佩服的存在。 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木车上载着酒,没有方向地向前行驶,直到路走到了尽头。真的没路了?他会哑着嗓子自问,会声声抽泣,会号啕大哭,哭够了,持缰驱车向后转,另外找路。然后走到另一条路的尽头,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荒草野地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他是不羁的,他也是不困于世俗的。
· 阮籍更让人感到怪异的,是他对于礼教的轻慢。例如父母去世时的繁复礼仪,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欢,甚至三年守墓,一分真诚扩充成十分伪饰,让活着的和死了的都长久受罪,在最不该虚假的地方大规模地虚假着。正是在这种空气中,阮籍的母亲去世了,读后感《《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那天他正好和别人在下围棋,死讯传来,下棋的对方要求停止,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下完棋,他在别人惊恐万状的目光中要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才放声大哭,哭的时候,口吐大量鲜血。几天后母亲下葬,他又吃肉喝酒,然后才与母亲遗体告别,此时他早已因悲伤过度而急剧消瘦,见了母亲遗体又放声痛哭,吐血数升,几乎死去。他完全不拘礼法,但他却是最真。在母丧之日喝酒吃肉,但他对于母亲死亡的悲痛之深,又有哪个孝子比得上呢?· 而嵇康,在我心中是一个很神圣的存在。随性,是吸引我的最大因素。他的随性和洒脱,胜于七贤里的任何一个。当随性大到不羁的时候,这种无拘束的性格成了他致命的缺点。他从来不知道韬光养晦为何物。从钟会的报复和写给吕巽的绝交书这两点上看,显而易见。
· 说到绝交书,就不得不提《与山巨源绝交书》。这封信与上文提到的性质完全不同,只要对嵇康有一点了解,就知道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对友情非常重视。即使下了绝交书,可是与山涛的感情藕断丝连,那种感情的细腻程度,都让我觉得不应该属于这样一个随性的人。
· 打铁,这项事业,在我认识嵇康后,就变的高贵了起来。他在思想上的归隐和淡泊,甚至高于孙登这样的人物。正好应了那句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
· 还有就是那千古一绝的琴音。对于他死时的那首广陵散议论纷纷,写得也可能过于夸张或多是臆测。但,我却总是禁不住想象,在断头台上抱琴而坐、琴声疾驰于天地间的情景。面对死亡,脸上的镇定自若,心中那份不变的坚持,加上一曲震撼激射的绝响,该有多少人当场倾倒!监斩的那位官员,不知道有没有一瞬间想要与罪犯共饮!?
·阮籍和嵇康都是不羁的,都是不为世俗所有的人,他们有才,有情,他们不假,他们最真。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8-04-15
展开全部
乱世总会出现过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播扬过一种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他们以自己的想法而生存,不在乎封建礼教的拘束,显得真实而不虚伪。而在这批人当中,嵇康走在了最前面。
从来都是喜欢着嵇康的,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或许是惊异于他对生死的坦然,或许是羡慕于他能摆脱约束的心境,又或许是喜爱于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的气质,不管如何,这就是嵇康。
嵇康的生命乐章比阮籍的更清晰,更明亮,因为他活的比阮籍更明确,更透彻。他的心中有一个家园,远离官场,回归自然,享受悠闲,这个家园便是竹林。
乱世的读书人,胸中积郁了多少苦闷?可是有七个人,个个有苦闷却都能在苦闷中抬起头来,于是便有了"竹林七贤"在这乱世中吟唱着自己的生命价值观。嵇康很珍惜彼此之间这份特殊的亲情,浓烈且淡泊。可是,往往越是珍惜,能留住的也就越稀少。
山涛不懂他,吕巽也不懂他,钟会更不懂他,竹林诸贤,向来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弹琴,沉默,打铁,啸声相和。山涛进入官场,是否把竹林精神给忘了?是否把嵇康的人格给忘了?吕巽乱伦,是否也把嵇康“朋友”的定义给忘了?对于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而这两件事,无疑给嵇康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的心里充满了悲愤与无奈,一封接着一封的绝交书,加之钟会的谗言,最终把他推向了死神的手中。
行刑的当天,他破例穿的很漂亮,他要尽显龙章凤质,他将在刑场完成他最后的生命之舞。他坐在琴前,将他最后的风度注入《广陵散》,琴音铺天盖地,丝毫不乱。弹毕,从容赴死。四十岁的美男子身首异处,鲜血从颈腔喷出,三千太学生泪飞如雨...嵇康的一腔正气化为清气,一腔热血化为长虹,而他所演奏的真正的《广陵散》却早已成为遥远的绝响,追不回了。
嵇康用他昂贵的生命作为代价,诠释了作为朋友的至真至诚以及对官场仕途的极度厌恶。这样的嵇康,怎么不让人尊敬与崇拜?
不知道遥远的他是怎样度过那乱世里的岁月的?不知道遥远的他在晴朗的夜晚是否曾在月下长叹?如今我们也无从知晓了,但至少有我们在遥远的今天为他叹息,为他倾倒,点点墨迹换来后世多少的追寻。感谢他曾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曾给我们带来空灵的回想。
嵇康,终究是活在我们心里的吧。
从来都是喜欢着嵇康的,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或许是惊异于他对生死的坦然,或许是羡慕于他能摆脱约束的心境,又或许是喜爱于他“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的气质,不管如何,这就是嵇康。
嵇康的生命乐章比阮籍的更清晰,更明亮,因为他活的比阮籍更明确,更透彻。他的心中有一个家园,远离官场,回归自然,享受悠闲,这个家园便是竹林。
乱世的读书人,胸中积郁了多少苦闷?可是有七个人,个个有苦闷却都能在苦闷中抬起头来,于是便有了"竹林七贤"在这乱世中吟唱着自己的生命价值观。嵇康很珍惜彼此之间这份特殊的亲情,浓烈且淡泊。可是,往往越是珍惜,能留住的也就越稀少。
山涛不懂他,吕巽也不懂他,钟会更不懂他,竹林诸贤,向来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弹琴,沉默,打铁,啸声相和。山涛进入官场,是否把竹林精神给忘了?是否把嵇康的人格给忘了?吕巽乱伦,是否也把嵇康“朋友”的定义给忘了?对于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而这两件事,无疑给嵇康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的心里充满了悲愤与无奈,一封接着一封的绝交书,加之钟会的谗言,最终把他推向了死神的手中。
行刑的当天,他破例穿的很漂亮,他要尽显龙章凤质,他将在刑场完成他最后的生命之舞。他坐在琴前,将他最后的风度注入《广陵散》,琴音铺天盖地,丝毫不乱。弹毕,从容赴死。四十岁的美男子身首异处,鲜血从颈腔喷出,三千太学生泪飞如雨...嵇康的一腔正气化为清气,一腔热血化为长虹,而他所演奏的真正的《广陵散》却早已成为遥远的绝响,追不回了。
嵇康用他昂贵的生命作为代价,诠释了作为朋友的至真至诚以及对官场仕途的极度厌恶。这样的嵇康,怎么不让人尊敬与崇拜?
不知道遥远的他是怎样度过那乱世里的岁月的?不知道遥远的他在晴朗的夜晚是否曾在月下长叹?如今我们也无从知晓了,但至少有我们在遥远的今天为他叹息,为他倾倒,点点墨迹换来后世多少的追寻。感谢他曾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曾给我们带来空灵的回想。
嵇康,终究是活在我们心里的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