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滥用输液程度有多严重?为啥人们一进医院无论大病小病都让输液?

百度网友dc3dce5ae4
2013-03-04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百度网友dc3dce5ae4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8312 获赞数:209927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学士学位,现任某医疗卫生单位医生。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纯粹从一名医务工作者角度回答这个问题,输液又被称之为打点滴或者挂水,指的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向体内注入大剂量的液体(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


第一个问题,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曾透露仅一年中国输液就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过度用药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当然,要是这些液输了真能治病又没什么副作用那也就罢了。关键是,据统计,70%的输液都是不必要的;目前我国每年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死亡的高达20万人,其中大部分和输液有关。好多中国人都得了“输液病”,迷信输液的疗效,又不知其危害。

第二个问题,住院=输液,这几乎成了常识,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渊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财政体制处于转型阶段,滥用不必要的药物注射作为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愈演愈烈,静脉滴注成为一般疾患的普遍治疗方式,“吊水”或“打点滴”也成为十分流行的话语,

患者:静脉注射药物能被完全吸收,药效也比较快,十几秒钟就能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就只是一种错觉或心理作用,感冒打点滴就属于此类。对许多患者来说,上医院看病就要打点滴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另外现代人都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假如一个感冒要花很多天的时间慢慢好,似乎变成了耗不起的事情。另外,打针比输液疼也是一个原因。而在所有医保报销种类中,医保病人输液治疗或预防性输液报销比例偏高也是患者喜欢输液治疗的原因。调查显示,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医院:有利益成分,也怕担责任,有数据称50%以上的门诊患者都会主动提出输液。医生会想,假如没有输液病情加重或者出现别的问题,那怎么办呢。所以为了规避医患纠纷,也都同意了患者的请求。

xiangnel
推荐于2017-11-25 · TA获得超过7.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万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4718万
展开全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近日披露了一个惊人数据,去年一年中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尽管中国人“爱”输液、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早已不是秘密,但是比国际水平多出五六瓶还是着实让人大吃一惊。据统计,70%的输液都是不必要的;目前我国每年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死亡的高达20万人,其中大部分和输液有关。好多中国人都得了“输液病”,迷信输液的疗效,又不知其危害。
  危害:每年20万人死于不良反应
  现状:10个门诊病人,3个就挂水
  去年一年,整个中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液8瓶。而在2003年,是30亿瓶,2007年,是70亿瓶,可见增长幅度惊人。资料还显示,“爱输液”是个普遍问题,不管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喜欢输液,地域差异不大,并且输液率一直都在持续增长中。
  有报道称,在国外输液治疗是有严格控制的,门诊输液率一般在10%以下,在我国输液率却高达60%—70%。而一篇2006年的报道显示,门诊病人的输液率为30%。住院病人则更高,在国外为45%,而在我国的一些医院达到可怕的90%。
  输液又被称之为打点滴或者挂水,指的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向体内注入大剂量的液体(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倘若吃药是步枪、打肌肉针是机关枪的话,输液就是不折不扣的大炮了。可问题在于,谁都知道,拿大炮打蚊子是多么不靠谱的事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数据显示,中国70%的输液都是无用的。比如,有记者在医院门诊部看到,输液的人中有80%都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而输抗生素,但实际上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输抗生素没半点用,我们的身体也是有着自愈的能力的,很多时候感冒不吃药就会痊愈。
  还有一类输液就更没有道理了,美其名曰“保健性输液”。许多患心脑血管病的老病号都要定期到医院输液,打点儿活血化淤药物“冲血管”,以防疾病复发,但是实际上毫无用处,而且液输得越多,针越扎不进血管,偏偏这样的人还很多。还有人喜欢输点营养品来保持体力。最无厘头的还是“美白针”,用输液的方式将所谓抗氧化物质输到血管里,1天1针,10针一个疗程,一般要打6个疗程。可是专家都很担心,这不仅不美白,还可能引发曾经的“奥美定”那样的悲剧。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占59%,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剂型分布也以注射剂为主,占79.16%。而主要的注射方式就是静脉滴注(输液)。
  另外,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另有数据显示,每年我国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据此保守估计,每年起码有10万人输液之后丧命。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洋宜春69
2013-03-04 · TA获得超过605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74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35万
展开全部

从个人的经历来说明到底有多严重吧,当你医生给诊断完的时候,首先第一句话:是输液吧,输液好的快点!我不知道其他的网友有没有遇到个这个情况,反正我这26年遇到了不下于10次啦,我相信这么大年龄的,每个人遇到的数字应该和我遇到的次数不相上下吧,再加上年长的人,人均遇到的医生要求输液的次数,应该不下于15次吧(不算实际输液的次数),按中国人口13算的话,13亿乘以15这个结果很吓人吧!量化之后就足以见得输液的程度有多严重啦。

至于为什么大小病都让输液,这个要从利益方面出发去找原因。医院不给你输液他们争什么钱呢?大病输液无可非议,但是大病毕竟占少数啊,如果每个人小病都是拿点药的话医院那屁给医生开工资啊。再加上医生来上这么一句话:不输液好的慢,有可能会加重病情。你说谁想加重病情呢?你到时候不输液都不行。医德如此,我等奈何?

据报道在一些发达国家,拿最平常的感冒来说,医生是不建议你输液的,甚至连药都不给你拿!只丢给你一句话:回家好好地休息,多喝些水,多吃些水果。其实就是这样研究表明一般的感冒都会自行痊愈的。人体的抵抗力足以应付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惠风和畅也
2013-03-04 · TA获得超过207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1万
展开全部
来自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

一项来自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静脉输液的确有其优势。首先,满足了急救的需要,是迅速达到治疗效果的途径。 其次,解决了某些病人不能通过胃肠道或其他途径用药的问题。最后,克服了某些药品不能口服的缺陷。  
不管得什么病,只要一输液肯定好得快——这是我国很多老百姓的“共识”。于是,不少人到医院看病,第一句话就是“医生我不行了,赶紧输液吧”,而不少医生也就乐得顺水推舟。
  
固然,静脉输液的确有其优势。首先,满足了急救的需要,是迅速达到治疗效果的途径。
  
其次,解决了某些病人不能通过胃肠道或其他途径用药的问题。最后,克服了某些药品不能口服的缺陷。
  
然而,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一直“高居榜首”,可以说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比如,药物在生产、消毒过程中,没有除尽污染物而引起品质恶化,就是静脉输液非常常见的问题。此外,很多药物也不适合做成注射剂型。如葛根注射液,其口服剂型安全有效,但做成输液剂型后,就出现了溶血反应,而被国家禁止。再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许多静脉注射液价格昂贵,盲目使用是不必要的浪费。
  
当然,对输液情有独钟并不都是老百姓的“错”,这和我国医疗大环境颇有关联。“以药养医”让某些医生养成了爱开大处方、动不动就输液的习惯,天长日久,老百姓就会误以为输液治病“天经地义”,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此外,药企的责任也不可推卸。由于新药研发难度大,企业为求发展,转而在改剂型上“下工夫”,这是为改变而改变,却在无意间酿成祸端。
  
需要谨记的是,用药方式分轻重缓急,能口服就口服,能皮下注射的就别静脉注射。医院严格控制,老百姓不要片面追求,这才是万全之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智侃GMAT
2013-03-04 · TA获得超过450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96
采纳率:53%
帮助的人:378万
展开全部
  来自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一项来自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静脉输液的确有其优势。首先,满足了急救的需要,是迅速达到治疗效果的途径。 其次,解决了某些病人不能通过胃肠道或其他途径用药的问题。最后,克服了某些药品不能口服的缺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