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对联的两边都要互相对应。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
扩展资料:
春联的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对联的特点在于其结构的对称性和语言的精炼性。一副好的对联,它的上下联不仅意思相对应,而且每一行的音节、字数、平仄等都要尽可能地相同或相似,给人留下和谐、美观的印象。
说到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那时,人们在桃木上刻画以驱邪避鬼,后来桃符就演变成了对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联被认为是一种训练语言艺术的形式,也是知识分子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
对联的种类有很多,有春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等等,每种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合。比如春联是用于庆祝新年的对联,而挽联则用于悼念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