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三十三,乱刀斩”?
“三十三,乱刀斩”是中国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 是指女性到了三十三岁这一天,需要到超市或菜场买一块生肉,在砧板剁完后扔出窗外,寓意抛去33岁前所遭受的苦难,迎接新的生活。
具体流程如下:
1.原料:斩的原料必须是非自己属相的动物,多数为猪肉。
2.时间:
①生日的早上;
②大年30晚,从00:00不到开始斩,斩过00:00;
③大年初一不能用刀,必须在大年夜12点以前做这项工作。
3.斩法:只要斩33刀,不能多也不能少。
4.谁来斩:母亲、女性长辈、老公、自己,多数是自己斩,不用别人代劳。
5.处理方法:
①斩完后必须把它扔掉,扔得越远越好;
②用红纸包好从窗口用力扔出去;
③扔到有钱人家的房顶上;
④扔到比你家高的屋顶;
⑤放在门口,最好被小狗吃掉;
⑥跑出房门,一口气扔到屋顶上去。
拓展资料: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当中国社会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表现为民俗文化的变化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寻找民俗文物,留下民众生活的历史,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俗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