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意思
米(拼音:mǐ)是汉语碰罩升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象形字。其本义指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假借指长度单位。
“米”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米字旁的汉字多与粮食作物有关,如:糕、粒、粟、糙、粉、粥、糊、粮、糖等。
象形字。像一堆米粒之形。原像在一横的上下各有三点,各个点都像米粒之形。后来上下中间的两点都变成长竖,又后来两个长竖连在一起,与原有的一横交叉成十字形。闷蚂
楷书化后,下面左右的两点分别变成了一撇一捺,本义是去掉皮的粮食作物的子实。后词义泛化,指所有脱去皮的籽粒,如花生米。又引申指像细米一样的绣纹,还引申作量词,表示少量。
康熙字典:
《广韵》《正韵》莫礼切。《集韵》《韵会》母礼切。𠀤弥上声。《说文》:粟实也。象禾实之形。注:穬,颗粒也。
十,其稃汇开而米见也。八八米之形。郑康成诗笺:米之率,粝十,𥺛九,𥽦八,笑老侍御七。《周礼·地官》:舍人掌米粟之出入。注:九谷六米。疏:九谷六米者,九谷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与小豆、小麦三者无米,故云九谷六米。
又姓。唐有米嘉荣。
又学名。《礼·明堂位》: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又《本草》:蛇牀一名蛇米。《广东新语》:薏苡,一名𧆐米,亦曰薏珠子。
又《日本土风记》:倭国十二支之巳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