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反思的"我是谁"到底是个什么问题

1、哲学家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2、解答这个问题应当从何入手?3、哲学史上人们是如何回答的4、这个问题涉及的内涵问题包括哪能些?希望得到言之有理的回答,如果问题涉及面太广的... 1、哲学家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
2、解答这个问题应当从何入手?
3、哲学史上人们是如何回答的
4、这个问题涉及的内涵问题包括哪能些?
希望得到言之有理的回答,如果问题涉及面太广的话,可以推荐一些资料或书单,不欢迎打酱油。对言之有理,或书单有意义者,本人除了表示深深敬意外,给予100分奖赏(见笑了)
展开
 我来答
迷茫者的呓语
2013-03-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9万
展开全部
某种程度我可以把我初期的思考归于对主体性的思考,或称之为对我是什么的思考,对认识你自己这个任务的追寻。在进一步谈论前,我想我有必要说明我究竟是什么?——正比如这句话,第一个我无疑指这个在写东西的作者,而第二个则是相对概念化的,也让我们疑惑的我本身。可这种我本身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比较容易认同的是我在做的一些事,比如我在回忆过去,我为朋友订婚而高兴,我抬起手臂拍蚊子等等。我正是在做着这些事情,可做着这些事情的我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不知道。或许这一点就像是我们因为眼睛长在自己身上而看不清自己的全貌,因为我们正是“我”,所以看不到我究竟如何?可如果承认这样的话,我本身的存在就是没有根基的(无法实证),但是我们却无法否定它的存在。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的时候,因为我始终在思考抑或其他什么。这个否定的过程正如庄周梦蝶,黑客帝国,但是这个所谓最确定的东西—我—也是那么诡密,这单从理论上说其实是比较让人绝望的。
哲学上有一个经典的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从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它的悠久历史,毕竟在现代化思潮作为主流的如今问人从哪里来到哪去实在没什么意义。科学会说,这是不科学的,意识是大脑的功能,在人死后人自然就没了,而人在精子和卵子相遇之前更是无从谈起。总之,我对这个问题的热情已经被科学消灭了,毕竟在我并未对生死困惑的年纪,科学就已经灌输了一套解释给我。但我是谁这个问题的魅力科学消灭不了,正是因为这困惑以更直观的方式给予我们,正是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我(这更是以一种难以言说的方式)。科学纵使说出我是大脑的论断,却无法解释我们被它激起的惊奇。
下面我简单说下主体性问题究竟如何?而这我以为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实现:一如我们上文提过的我们能像把握一块石头一样去把握主体嘛?我无法做到,面对着我这一片虚无,我更多的感觉只是我必须存在。比如我们经常说的灵魂,我们又何尝真正的感受过吗?我们可以想个聪明些的答案,我们感受到的一切都是“我自己”,也就说“我”是我们感知的一切存在的一个最基本的属性,可这样我究竟是什么我们仍不知道,笑问,任何东西都具有和都不具有的区别究竟有多大呢?黑格尔曾如此重视否定,在此表现为差别,其意义可见一斑。
我先澄清我在思考以此来说明我的存在是很荒唐的。单从文字上说,肯定“我在思考”即已经肯定了我的存在,这个推理其实就约等于定义。这个所谓的反推是很奇怪的,在我们真正的思考过程中,我想问“我”以什么方式在场呢?意思就是我们可是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我”而且其确定性肯定性足够实现主体间性意义上的认同?我们如果真正的回忆思考的过程的话我们会发现“我”始终是缺席的。我更多只是在反思中显现,而换句话说我更多是语言上的,而且是一个所指不明的常用词汇。当然这里或许有人可以反驳说灵魂只在此刻显现,当你回忆它的时候是发现不了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看待这个意见,一是就算如此这样的“我”能被认同嘛(一般这种表述指的是实证意义上的认同)?
一来我们没有其他方面的例证可参考,另一方面就算是此刻我们也内省不到“我”的存在。于是,某种程度上这个反驳只能进一步修改以可能达到说明我的存在的目的,就是将我的存在归为一个在新的维度(比如视觉方式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个维度,听觉是一个,而我的存在是以第N感的方式)显现的东西被我们知觉——这其实也陷入了奥卡姆剃刀之局,而当我们以求真的目光观之,我的存在被忽视了,以此说来我的存在之谜的答案就是我出于一些原因只能被感受而不能被证明。但这可能嘛?
第二种看法是给予这种反驳以肯定的。这个反驳事实上让我感觉是很亲切的,某种程度上说我就是这么认为的。萨特等形而上学家分析过一个模型,第一步是被意识的某物。第二步我意识到某物。第三部我意识到自己意思到某物。想要发展出第四五步大家可以自己去推。这里举这个例子只是说明真正的我总是这个意识者,而这个意识者想要捕捉自己某种程度上就要不断地后退,举一例比如我们盯着一棵树看,事实上那时整个世界就只有树罢了(或者说可以被承认的只有树罢了),可我们知道是——我在看树。也就是那一张“只有树的世界图景”应该是还有一个“我”才对。可事实上我们无法办到给那张图加上点什么。我们通过视域融合的方式可以意识到是“我在看树”——可是这时我又出现在认识行为背后。这里千万别搞混,“被意识到的我”不具有证明的效力,而这个意识到我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行为,这时真正的被设想有证明效力的我正是这个认识者,可它本身没有被认识。到它被认识的时候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者,而这个沦为“被意识的我”也就失去了意义。这个讨论中我们要注意一点,“被意识的我”怎么就不一样了呢?原因在于说“我被意识到”理由就不够充分,除了我这个单词被反复提及外“我”并没有任何程度上暴露了自身。其实就目前的讨论而言,说“我”在于此刻的感受,是一种格式塔的东西多近乎一种妄想
我们还是适可而止吧,最后略提身体意义上的我。如果一个人公然宣称我是身体的话那么受到的嘲笑是可想而知的。而事实上心理学行为主义就有这种倾向,科学教给我的也有这种倾向。不过这里如果从哲学上讨论的话(哲学仅做爱智之意),身体必然不会是视觉意义上的身体,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他者不都是一个个“自我”了。其实认为我是肉体还是比较有创意的,现象学家注意到过自己身体和别人身体本质的不同,而且身体提供了一个让我解除无所指的尴尬的机会。不过总的来说认为“我”的存在的本质是由于肉体还是说不过去的。毕竟意识中的想象也好,文字流动也好一般都不归于肉体。
下面不谈关于主体的相对专业的问题——其实我们也可以很简单的一言以蔽之,我是必须存在的,因为我们聊天也好,追求兴趣也罢都需要“我”存在为前提。某种程度上一涉及到意义,我就必须存在。其实在我们没开始思考主体性之前,对我的观念也就有了。其实就日常生活领域来说,问“我存在吗”都难以问到位,比如你问别人你觉得你自己存在吗?如果他是你朋友会毫不犹豫回答你我当然存在。而如果是陌生人那估计就会回一句神经病,在日常的用语中"我"更多意味着活着以及并未受压迫的一种状态。我只是一种感受到的“内发的欲望”的朦胧化——这一点学术化就是心理学的人格概念。
(我们的各种渴望:坠地即有的对乳汁的渴望,嘴唇对乳头触感的渴望,身体对合适温度,合适触感的渴望,大一些对玩具的喜爱,青春开始萌动的爱情,离家还可能会对父母产生留恋等等。)
到这里关于主体的导论就差不多了,
本人原创,希望对你有帮助
太平洋的水a
2013-03-06 · TA获得超过312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47万
展开全部
首先假设有人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是无疑知道的人非常少,甚至以人类整体正在询问这个前提----很可能没有人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如果一个人做出这些回答确实需要有大量的精力投入。
我知道大致脉络也可以推荐一些东西让你去考察,但是限于自己也比较忙碌,无法抽出她多时间整理。
1.人类在彼此的互动过程中会有很多困惑,这些困惑终究是人类自身的问题,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源于人类自身。比如环境污染 社会架构制度 战争 经济.....所哟领域的问题其实都是人类自身的问题,人类有问题就会在现实中投射出相关的问题。人类自身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认识自己”,因为所有的问题解决都是以这个问题被认识,而被终结,而不是这个问题被处理而被终结。比如我们搞环境治理,其实完全没必要,环境的问题表面上看是经济盲目发展带来的问题,经济盲目发展又是因为我们被穷怕了,我们为什么这么害怕贫穷.....以此类推,最终我们发现的就是人类自身的问题了。
2.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所有领域入手。假设人类是一个坏了的苹果,被病毒侵扰,你会发现这个坏了的苹果虽然每个地方坏的样子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他年过一个根本问题的表现,这些表现都有那个最根本问题的基因。
3.更久远的古代没有哲学,人类认识自己从宗教中获得灵感,最近的几百年人类的认识迅速变化,各种领域群雄并起,彼此排斥。哲学自认为是总老大,科学认为宗教是扯淡,宗教认为科学过于浅表。唯物主义假想出一个唯心主义在那里叨叨不休。西方和东方差异巨大.........
4.人既然要人士自己。所以这个问题的内涵完全是关于如何理解人类的存在。人是否有灵魂?物质 意识的关系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建议你先探索人是否有灵魂这个主题可以百度“门罗”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心理学家如是说
2013-03-05 · TA获得超过92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3万
展开全部
1、在西方不是有说哲学起源于好奇吗,好奇的不仅是针对外在世界,还有人类自己,所以“认识你自己”就成为了相传刻在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人类的复杂,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两只足,更关键的是人类能思考,且他还知道他能思考。所以,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萨特也说我知道我在思。
2、关于“我是谁”的论述,随着西方哲学的三个转向而有所不同。第一阶段应该是本体论的时候,第二次是关于认识论的转向,第三次是语言学的转向。从历史的脉络上,我觉得你不妨从这个角度考虑。参考书籍,我记得大学时读过一本人大版的西方哲学问题研究,也许可以看一看。
3、回到当下,直指我们自己,这更复杂,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也许,应该换个思维,不应该说我是谁。“我是谁”从逻辑上暗示着一种层层向上的定义方式。比如,人是能思考的动物,这意味着人仍然属于动物的一种,何不换种角度。人有什么,以接受的方式,罗列,我们有什么。这样的话,从思维、情感、语言、本能、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这样的话所涉及的哲学流派更多,别的我不敢说,但有有些流派我觉得你无法避开,那就是现象学、存在主义、诠释学,另外,有些人物也不能绕开,他们是克尔凯郭尔、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下面的书籍我没推荐他们他们的著作。
4、只是想大致的了解 话,我觉得下面 书不妨一看。
(美)乔纳森•布朗著 陈浩莺等译《自我》,人民邮电出版社

(德)马丁·布伯《我与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美)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赫舍尔《人是谁》,贵州人民出版社

(挪威)乔斯坦·贾德 《苏菲的世界》,作家出版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锦莲莲
2013-03-06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364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693万
展开全部
1、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值得追溯的过程。这个问题,最原始的载体是全人类,而非只是哲学家,就是因为这样,哲学家才会提出这个问题,而又可以引起共鸣。
很多人都会说,不要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无解的,这就跟我们为什么存在是一个道理,但很明显,这代表着,这样说的人实际上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百解而不得后,放弃了。
2、
①可以走历史路线,人类一步步走到今天,那第一个发现自己是可以思考的,可以说话的,具有感情的,那个人他会是什么心情呢?(这条路线想象空间比较大,嗯~也算是浪漫路线吧,如果是文学创作,或者是有意引导可以选择使用,但写论文什么的还是算了)
参考资料的话,如果文学修养到家,推荐《说文解字》还有一些甲骨文,或古文字的资料,尤其是象形文字的,这都是古人对事物的思考的具象化体现。还有一些比较古老的诗歌,咬文嚼字的,还是能出来很多东西,但一定要有对文学的敏锐性与想象力(如果有这些资料,那加在论文里应该也可以成为一大亮点)
②心理学路线,比如照照镜子什么的,从心里到生理上剖析人类,很多人到了这一步,喜欢从生理学上直接下定论,事实上,这是对人类的不负责任。我们是有感情,有规则的生物,我们并不是无所畏惧,百无禁忌的存在。到了这一步,从心理到生理上,或者从生理到心理上都是可以做出的选择。当然,也有些人到了这一步,经常会来个,人类的感情就是大脑分泌了某某激素,嗯~问题在于大脑为什么会分泌这种激素,或许这是躯体配合情感的一种体现,当然当一个人没有这种情感,我们硬是给他打一针,这是非常有问题的做法。
到了这里,除了参考各类心理学、生物学上的书籍外,还可以参考各地民俗、民风、历史传统什么的。嗯~比如姓氏文化什么的也是一个可以选择的对象。当然针对姓氏文化,会有地域的区别,哲学嘛,本来就是要从个性当中找到共性的说。还有宗教文化、神话传说也是可以选择的。
③比较路线。跟各类存在做出比较,而后得出答案。这条路线很好理解吧,当然如果写不好很容易变得肤浅。
不过,也可以向价值上发展,这里的不同,指的不只是外在或内在的不同,还包括功能上的,我是谁也代表着我的价值是什么。
3、嗯~那么多,百度吧。
4、包括人类的价值,自我的价值,总结起来也就是价值观的问题。
附加问题是,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什么我要活着。
可大可小吧,大的可以扯到宇宙,小的只是自己,不大不小的就是家庭与社会。
——————————————————————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本末问题,一个是立场问题。
很多人为什么不能对这个问题思考下去,并不是因为智商不够或者什么,而是到了最后,连自己的立场都舍弃了,一大就没有了立场,这是最要命的。越大越需要立场。
仁者爱人,古今不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海蚀之心
2013-03-08 · TA获得超过457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3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44万
展开全部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值得回顾。这个问题,所有人类最原始的载体,而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家,正因为如此,哲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但可以引起共鸣。
很多人会说,不要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它告诉我们为什么有一个原因,但很明显,这表示,这样的人究竟是谁想过这个问题。只是一个个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放弃。

①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第一次发现自己在想,能说的感情的男人,他会是什么心情? (啊?可以被认为是浪漫的路线,如果它是一个文学创作,或旨在指导路线的想象力,可以选择使用,但写论文或忘了)
的资源,如果回家的文学修养,“字典”甲骨文,古文字建议,特别是象形文字,这是古人的思维形象化的东西体现。有一些较古老的诗歌咬文嚼字的,或者是出了很多的东西,但必须有敏感和想象力的文学(如果这样的信息娜迦论文也应该是一大亮点)
②心理学路线,例如,在镜子里看的东西,从心的生理分析的人,很多人到了这一步,像直接从生理学的结论,事实上,这是不负责任的人。我们是感性的,生物的规则,我们是不是无畏,无畏的存在。这一步可以选择从心理到生理,从生理到心理。当然,有些人已经到了这一步,通常的感情,人类的大脑分泌出某些激素,啊?为什么现在的问题是,大脑会分泌这种激素,这也许是身体与情绪的反映,当然,当一个人没有这个情绪,我们只需给他一个镜头,这是非常有问题的做法。
在这里,除了参考各种书籍在心理学,生物学,也可以参考整个民间,民俗风情,历史传统。啊?例如什么样的姓氏是选定的对象。当然,也有地域区别,哲学姓氏文化嘛,最初发现共性的个性。宗教文化,神话传说可以选择。
③比较航线。随着不同类型的存在作一比较,然后得出答案。这条路线是很好理解的,当然,如果写的不好很容易变得肤浅。
但是,发展的不同,这里的价值,不仅是指外部或内部不同的功能,我谁也代表我的价值是什么。
3,啊?这么多,百度。
4,包括人的价值,总结的值?自我价值。
另外一个问题是说我来了,我们要去的地方,和我想要的生活。
或大或小,大可以边跟踪一个小宇宙,只是一个小型的家庭和社会。
----------------------
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个是车前马后,一个立场。
为什么很多人不能想想在这个问题上,而不是因为智商不够或什么,但到了最后,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立场,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是最可怕的。需要站在越大。
仁慈的,古代的和现代的不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