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风习俗的作文(450字左右)

 我来答
fhywj2008
2013-03-05 · TA获得超过828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51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201万
展开全部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各行各业开假,放鞭炮,商店开门营业,工厂开工,机关开始上班。九十年代后,作习时间进行调整,现在是初八上班。一些服务行业,则春节仍在营业。
2..傣族服饰,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黑色或白色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上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妇女的服饰以美观大方著称,民族特点浓郁,而且各地不同。但束发、筒裙和短衫这三样则是相同的。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羊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傣族妇女的束发不同于苗、瑶等族的束发,她们是将头发打成发髻顶于脑后,或稍偏于脑的一侧,这种发髻一般不束带,有的仅鹎 梳子或顶块花头巾。傣族妇女的筒裙,式样象水桶一样,与景颇族、佤族、布朗族等族不同的是,以长到脚背为特点。傣族妇女的短衫,尤其是西双版的窄袖短衫,更独具民族风格,袖管又长又细,仅够穿进一只胳膊;衫身,除紧身外,长仅及腰部,后摆还不及腰部,少许脊背外露,时隐时现,为整个服装增色不少。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染齿,将牙齿用黑烟染成黑色,被傣族妇女认为是一种美,如同男女纹身一样。在西双版纳外,随处可见黑齿的老年妇女,但在青年人中已不见了。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乾隆六下3.江南的秘密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分别于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二十六年、乾隆三十年、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南巡,到过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徽州、江宁等江南诸多地方。下江南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最新资料考证,乾隆之所以要六次下江南,一个重要原因为了
“江春大接驾”上的“皇印烧饼”而来。乾隆六下江南,均是由清代著名
“两淮八大总商”之首,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
的徽州人江春承办一切供应,筹划张罗接待,即所谓“江春大接驾”。江春在乾隆最初驾临之时奉上的第一道茶品是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的烧饼,食之,令舟马劳顿的乾隆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并欣然御赐名“皇印烧饼”。寓意乾隆对该烧饼的喜爱程度堪比随身皇印,予之以最崇高的褒赏。乾隆在回京后,仍对“皇印烧饼”回味异常,几次旨令御厨仿制,却始终难以如愿,总是做不出当初的味道。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带御厨班子随行,以便学得“皇印烧饼”技艺,并采购到相关食材带回宫中去试做。然而却都未能奏效,于是只得一次又一次地让他们随行、再学,直到彻底失望为止。其实“皇印烧饼”是由江春的徽州班底构成的家厨团队根据他的精心设计并集体开发研制的成果。抓住皇上的胃,这正是江春的高明之处,是其他地方官员或缺的,也是其能够参与每一次的接驾并获得乾隆的厚评与表彰,“以布衣结交天子”闻名天下,任总商四十年不倒的重要原因。“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这是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之后写下的诗句。而昔日身份尊贵,荣耀万分的“皇印烧饼”在数百年后的今天涅槃再生,上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成为办公白领、上网一族们在品茶、上网、早餐、夜宵之时必选的休闲食品。
4.种花,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围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逛庙会,逛庙会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见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内城外寺院都举办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饱餐一顿,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连的羊肉串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饱喝足,随我往前继续观赏,一路小跑,便来到儿童天地,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种有奖游戏,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气枪打靶”、“绵羊拉车”、“力劈华山”,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庙会游戏有的刺激,有的有趣,无不让人张大嘴巴睁大眼睛,大饱眼福, 其乐无穷,我
虽然没玩(感觉忒幼稚!)但这些活动却让无数的小孩子欢天喜地。

玩够了,告别游乐场,随我一同去听“国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谛 。不早早赶到演出戏场,那还真是难以看到台上演员的表演,剧场是十里八层被文艺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这儿的节目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有京剧、评剧、相声、小品、哑剧等,一个连一个,让台下的观众过足了瘾,熟悉的哼上两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划,跟着旋律,摇头晃脑,享受京剧的音韵,小品的欢快。演完一出,拍手声响遍了整个场地,久久回荡在庙会的上空。

我东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却也乐在其中,虽然没有鞭炮的喜庆,但也不失节日的气氛,反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老庙会,新庙会,东西南北大聚会,它有它的独特风韵,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风情,却让我为之一爽!5.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一共五篇,选一篇你最喜欢的望采纳奥~
仁者当寿
2013-03-16 · TA获得超过558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4万
展开全部
关于腊八粥的习俗。腊八,是指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它是汉族一个传统节日。它由来已久,是古代中国人年终祭祀的一个节日,叫作“腊祭”。汉代蔡邕在《月令章句》中说︰“蜡祭︰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腊。”唐朝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记载︰“十二月腊日也……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所以农历十二月也被人称为腊月。汉代的腊日定在冬至後第三个戌日,南北朝时改为腊月初八。元明之後,腊祭日益不被人们所重视。至清乾隆时,皇帝终於下令废除腊祭,但是,腊日的一些习俗仍然保留在民间,这就是吃腊八粥的风俗。
关於腊八粥的起源,说法很多,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 它来源於佛教。唐代道世和尚在《诸经要集‧兴福‧衬施》中说,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和降伏六师外道之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佛教各寺院在这一天作浴佛会,煮七宝五味粥以供佛斋众。所以腊八粥也叫“佛粥”。南宋诗人陆游就曾写道:“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扬州人就有去金山寺喝用一百零八种食物做成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起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相传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乔达摩‧悉达多,即佛祖释迦牟尼,因他痛感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各种苦痛,於是寻求解脱之道。他二十九岁时,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他经过六年,艰苦奔波,走遍印度名山大川,求师访贤,於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来到了比哈尔邦的尼连河畔,因为又饥又累,他昏倒在地上。这时有一个叫释迦罗越的牧羊姑娘看见了,她用自己身带的杂粮和野菜,煮熟了乳糜粥来餵他,佛祖因而得救。他在尼连河内洗了一个澡,然後向着东方,盤腿坐在菩提树下,深思悟道。到了十二月八日的夜里,他忽然大澈大悟,觉悟成佛。所以佛教称这一天为“成道节”。各寺院在这一天,用香谷和乾菜熬成粥以此供佛,也布施给众人。据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十二月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八宝五味粥与门徒,谓腊八粥。”後来,这种喝腊八粥的习俗,由佛寺扩展到了民间。
自宋代以後,家家做粥。北京一些主要街道出现了许多粥棚。而且做粥的用料,也越来越讲究,越来越丰富。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腊八粥》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瓤、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由此可见,腊八粥是一种多样谷物粮食和果类熬成的杂米粥。
在皇宫内廷,每到腊八,在坤宁宫支起能装一百多斤米的大锅,於初七晚上,通宵熬粥,一共有六口大锅。第一锅的粥供佛,第二锅献皇上,以及朝政元老,第三、四、五锅赏王公大臣、封疆大吏。这五锅用剩下的粥连同第六锅,拿到宫外,施舍百姓,以表示“皇恩浩荡”。一般平民百姓,也在这一天家家做腊八粥,粥中用料,是根据各自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定。人们除了用粥供佛祀祖外,还馈赠给亲朋好友,街坊邻里,而且人们还给猫、狗、鸡、猪等动物也吃一点。北京有句童谣︰“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就是院内的果树花卉,也涂抹一点,据说来年会枝叶繁茂,果实纍纍。如果家中有亲丧“守制”的,不能熬粥。由此可见,腊八粥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每年此时,粮米店老板也会趁机,大赚一笔。他们将各种米类、豆类搀和在一起出售,称之谓“腊八米”。腊八食粥,实际上是揭开了春节的序幕。人们从此开始节的庆祝活动作各种准备。所以有一童谣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过了腊八,“年”味就越来越重了。关於腊八粥的来历,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自然爱如掌上明珠。两位老人整日辛勤劳动,早起晚睡地耕田种地。可是他们的儿子长大以後,非常懒惰,娶了个媳妇更是好吃懒做。两个人整日躺在家中,甚麼活也不做,过着饭来张口,水来伸手的日子。老两口心中很是懮虑。他们感到一年比一年老了,将不久於人世了。所以有一天,他们把儿子和媳妇叫到面前,对他们说︰“我们已经年纪大了,不知道哪一天就要离开你们,有一句话要告诉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这话的意思是,谁家能起得早,谁家的庄稼就会长得好。说後不久,两位老人相继去世了。可是他们的儿子和媳妇,根本没有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依然是啥活都不干,整天吃爸爸妈妈为他们积攒下来的粮食。这样过了半年,不觉来到了冬季。这一天媳妇又去仓中拿米,发现所有的粮食都已吃光,装米的器具都已空空。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天气异常寒冷。他们腹内无食,灶中无火,真是饥寒难挨。到了晚上,他们实在打熬不过,丈夫说︰“我再去仓中,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点粮食。”他抖一抖装米的袋子,掉出一点米粒,又扫了扫地上残留的各种豆子,就这样东捡捡,西扫扫,找到了一小碗各种杂粮。他拿回屋内,只够熬一点粥。当粥熬好後,二人捧起碗喝了一口,这时他们才感到,这粥是这麼香,这麼热,於是猛然间想起了爸妈的话︰“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这时,他们才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於是第二年春天开始,两个人每天早起晚睡,辛勤耕种,秋天时果然获得了丰收,他们的日子也一天天富裕起来了。人们说这就是腊八粥的来历。
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带有民间的泥土芳香。我想,不是因为有了这个故事,才有腊八粥,而是因为有了腊八粥,才有了这个故事,它给人有益的启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baby云11
2021-03-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98
展开全部
估计会超过基层干部反映出故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ttzttz666
2020-02-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32
展开全部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