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时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主要是写那些先进人物的如何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是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就是1840至1919年期间的。今晚就要了。急需啊!大家帮忙啊字数不少于1000字...
主要是写那些先进人物的如何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是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就是1840至1919年期间的。今晚就要了。急需啊!大家帮忙啊
字数不少于1000字 展开
字数不少于1000字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和特点
1、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三部曲(阶段特征)
①第一阶段:自雅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20多年
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
②第二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探索西学的热点转移到“格致之学”上,即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70年代以前主要是围绕军事技术,70年代以后开始超出军事技术的范围。其主要原因是洋务派为了制器不得不翻译西学,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的科学事业都与译书有不解之缘。
③第三阶段:从19世纪90年代以后
向西方学习开始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次。先是维新派思想家日益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也要学习“西政”,此后革命派也主张如此,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更进一步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次。
2、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时代特点
①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成为中国人看世界的开端。
②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③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本,西学为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③早期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④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以此为指导发起了辛亥革命运动。
⑥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彻底批判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⑦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最终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3、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特点
①从内容上看: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
②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
③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思想层次”的过程;
④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或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76726&PostID=2049537
参考资料:http://ming8995.blog.163.com/blog/static/15993512007468364144/
1、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三部曲(阶段特征)
①第一阶段:自雅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20多年
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
②第二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探索西学的热点转移到“格致之学”上,即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70年代以前主要是围绕军事技术,70年代以后开始超出军事技术的范围。其主要原因是洋务派为了制器不得不翻译西学,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的科学事业都与译书有不解之缘。
③第三阶段:从19世纪90年代以后
向西方学习开始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次。先是维新派思想家日益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也要学习“西政”,此后革命派也主张如此,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更进一步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次。
2、中国人民学习西方的时代特点
①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成为中国人看世界的开端。
②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第一个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③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中学为本,西学为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③早期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④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以此为指导发起了辛亥革命运动。
⑥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彻底批判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⑦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思想;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最终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3、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特点
①从内容上看: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
②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
③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思想层次”的过程;
④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或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76726&PostID=2049537
参考资料:http://ming8995.blog.163.com/blog/static/15993512007468364144/
展开全部
首先,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学习西方军队建设,买西方军火,购置战舰抵御英国侵略者。
魏源的海国图志和严复的天演论是两部极具影响力的书,他们让更多人了解了西方。而严复这个不会外语的人,却翻译了许多西方读物,成为中国近代史西学的不可不提的人物之一。
洋务运动是中国学习西方的高潮,开始他们建立了一批军事工业,并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个水师,尤其是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水师,在后来的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里,虽然中国都签订了屈辱的协定,但是正面战场上,中国的战斗力大大提升,已经能和日法抗衡是不争的事实。
后来,洋务运动以兴国为口号,创建了一批实业。在洋务运动中,张之洞和李鸿章发挥了重要作用。洋务运动还派出大量留学生,他们成了以后历史的主流。
在政治上,康梁主张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实行了百日维新。变法虽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但在慈禧和帝国主义联合下失败。但这次变法深入人心,后来的新政闹剧,虽然不值一提,但也是中国进步的表现,很大程度受到这次变法影响。
辛亥革命是西方资本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表现。而国民政府更是一个西式的资本主义政府,他们还实行府院制。
值得一提的是袁世凯小站练兵。它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军队,由于有了这支军队,西方列强再也不敢和中国兵戎相见。欧美国家在八国联军以后,再和中国打仗就是朝鲜战争了。这支军队成为以后中国历史很重要的北洋军。如果袁世凯不死,中国没有人能打败这支军队。即使在北洋军大分裂以后,北洋军阀仍继续统治国民政府。可以说,小站练兵是中国学习西方最成功的范例。北洋军还在一战中战胜了德国,夺回了山东。
这是主流政府的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也是西学的事例。但学界有争议。无论如何,在佛道主流的中国社会,提出上帝这个新奇理念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一种学习。当然,中国也有上帝,但类似与那种无身体的上帝,即无形神。而洪秀全提出的上帝完全是西方的基督的上帝,也就是他所说的耶和华。
这样大概就可以了,你在润色润色,加点史实,我好长时间不系统学习,时间都忘了,所以懒得写史实。写的不好,凑合用吧。
魏源的海国图志和严复的天演论是两部极具影响力的书,他们让更多人了解了西方。而严复这个不会外语的人,却翻译了许多西方读物,成为中国近代史西学的不可不提的人物之一。
洋务运动是中国学习西方的高潮,开始他们建立了一批军事工业,并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个水师,尤其是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水师,在后来的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里,虽然中国都签订了屈辱的协定,但是正面战场上,中国的战斗力大大提升,已经能和日法抗衡是不争的事实。
后来,洋务运动以兴国为口号,创建了一批实业。在洋务运动中,张之洞和李鸿章发挥了重要作用。洋务运动还派出大量留学生,他们成了以后历史的主流。
在政治上,康梁主张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实行了百日维新。变法虽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但在慈禧和帝国主义联合下失败。但这次变法深入人心,后来的新政闹剧,虽然不值一提,但也是中国进步的表现,很大程度受到这次变法影响。
辛亥革命是西方资本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表现。而国民政府更是一个西式的资本主义政府,他们还实行府院制。
值得一提的是袁世凯小站练兵。它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军队,由于有了这支军队,西方列强再也不敢和中国兵戎相见。欧美国家在八国联军以后,再和中国打仗就是朝鲜战争了。这支军队成为以后中国历史很重要的北洋军。如果袁世凯不死,中国没有人能打败这支军队。即使在北洋军大分裂以后,北洋军阀仍继续统治国民政府。可以说,小站练兵是中国学习西方最成功的范例。北洋军还在一战中战胜了德国,夺回了山东。
这是主流政府的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也是西学的事例。但学界有争议。无论如何,在佛道主流的中国社会,提出上帝这个新奇理念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一种学习。当然,中国也有上帝,但类似与那种无身体的上帝,即无形神。而洪秀全提出的上帝完全是西方的基督的上帝,也就是他所说的耶和华。
这样大概就可以了,你在润色润色,加点史实,我好长时间不系统学习,时间都忘了,所以懒得写史实。写的不好,凑合用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从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夕,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的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二、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
1.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上升到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虽然后来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告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用民主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激烈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虽然后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3.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学”
辛亥革命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而以前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陈独秀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二、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
1.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上升到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虽然后来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告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用民主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激烈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虽然后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3.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学”
辛亥革命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而以前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陈独秀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