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经常出现以弱胜强,原因令人感慨
古代战争经常出现以弱胜强,其原因令人感慨!
喜欢古代军事的朋友,都会注意到,战争往往以弱势一方胜利而告终。依照常理来讲,人数优势的一方在心理等方面占据绝对主动的地位,对抗弱势一方更加具有优势,但其结果往往了出人意料。例如刘秀的昆阳之战,谢玄的淝水之战等。那么为何在古代战争经常性出现出乎意料的结局的呢?
1 强者一方往往过于自大
在两军对垒中,处于优势的一方在心理上往往出现自满的情绪,认为其结局一定注重,即自己会轻而易举的将对方击败。例如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在战争中非常的骄傲,因为自己的人数比曹兵多,因而他更加的刚愎自用,不接受他人的批评,不接受谋士的建议,只知道只要围困就能够将曹操困死,加上用人不善等,直接导致乌巢被偷袭,而自己在广度也一败涂地。
2 弱者一方更加的团结
弱者的一方士兵的来源都是比较单纯的,或者是自身的子弟兵,即亲兵,或者士兵来源于同一个民族,同一个阶层。而处于强者一方,士兵的来源过于复杂。例如在淝水之战中,东晋的军队完全是汉族,而前秦的军队来源多元化,其他民族未必服从苻坚,这使得苻坚的很多士兵出现出工不出力的问题。
3 强者一方往往处于非正义状态
通过分析在历次战争中,发现处于优势的一方,往往是非正义的代表,非正义一方在舆论等方面处于劣势状态,而正义的一方在士气方面往往占据非常大的优势。例如在顺昌之战中,金兀术本身就是入侵者,而刘琦的军队是保家卫国而战,在这种情况下,南宋广大官兵们定然会立下为国为民,虽死无憾的信念,在这种情况,士兵们定然会同仇敌忾,能够激发士兵以一敌十的信念。
4 弱者一方往往置之死地而后生
虽然前者在心理有优势,但是士气未必高涨,因为过度的优势就会变成麻痹大意,在这种情况下反而会丧失的斗志。而处于劣势地位的一方,往往能够通过鼓舞士气,将士同心。面对于强大的敌人,不仅心理不会产生畏惧心理,反而能够激发士兵的斗志。例如,在井陉之战中,韩信士兵虽然比较少,但是绝无退路,士兵要想活命,必须拼死一搏,最终能够战胜比自己强大的赵军。
5 弱者一方将领更加注重筹划
弱势一方的将军指导自身实力不如对方,但是通过细致的谋划,能够将不足弥补,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例如岳飞在收复六郡的战役中,通过系统的谋划,能够将自身的优势变得更加强大。而通过具体的措施弥补自身在对垒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而处于优势一方的伪齐与金朝军队,过于自大,没有对战争进行系统筹划,导致自身的劣势被无限的放大,而自身优势也被对方所控制,因而失败在所难免。
任何战争,都不是机械的人数对比,而是谋略、士气、人心、军备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如果弱势一方能够积极利用自身的产出,发挥士兵们的主观能动性,鼓舞士气,就会使双方的力量发生转化,那么发生以少胜多现象就不以为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