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珧字是什么意思
珧的意思是一种从浙闽粤沿海采集后进贡给中原帝王的美味海贝。
拓展资料如下:
1.珧,汉语二级字,读作珧(yáo),形声。字从玉从兆,兆亦声。“兆”意为“远”。“玉”和“兆”联合起来表示“远方进贡来的玉贝(一种海贝)”。本义:一种从浙闽粤沿海采集后进贡给中原帝王的美味海贝,亦称“江珧”。
2.说明:江珧和桃树的原产地都在距离中原帝都一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因此,这两个字中的“兆”都指“一千公里以远的地方”。蜃甲也。所以饰物也。礼记曰佩刀、天子玉琫面~珌。[段注]介物之壳曰甲。释器曰。以蜃者谓之~。
3.按尔雅蜃小者~。东山经。峄皋之水多蜃~。传曰蜃、蚌属。~、玉~。亦蚌属。然则蜃~二物也。许云一物者。据尔雅言之。凡物统言不分。析言有别。蜃饰物谓之~。尤金饰谓之铣。玉饰谓之珪。金不必皆铣。玉不必皆珪也。
4.《唐韵》余昭切《集韵》《韵会》《正韵》馀招切,𠀤音遥。《说文》蜃甲也。《尔雅·释鱼》蜃小者珧。《注》珧,玉珧,卽小蚌。山海经曰:激汝之水,其中多蜃珧。《郭璞·江赋》玉珧海月。《注》珧,音姚。亦蚌属。
5.《正字通》江珧形似蚌,壳中肉柱长寸许,似搔头尖,谓之江珧柱。甲可饰物。《本草》一名玉珧,一名海月又名马颊,马甲。广州谓之角带子。又古者天子以为刀饰。《诗·小雅·鞞琫有珌传》天子玉琫而珧珌。
6.又弓名。《尔雅·释器》以蜃者谓之珧。《注》用金蚌玉饰弓两头,因取其类以为名。珧,小蚌。《楚辞·天问》冯珧利决,封狶是射。《注》冯,挟也。珧,弓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