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女儿为什么叫公主
皇帝的女儿为什么叫公主
“公主”称呼的由来
《春秋公羊传·庄公元年》载:“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诸侯嫁女于大夫,必使大夫同姓者主之。”意思是天子下嫁自己的女儿,贵为至尊,不能亲自主婚,只能由同姓的诸侯主婚,诸侯国的国君的爵位是“公”,“公”来主婚,故称“公主”。
不过,“公主”的称谓是从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的,当时普通诸侯的女儿也称作“公主”,因为周王室的地位早已衰落,各诸侯国才敢于僭越,违反礼制。
从汉代开始,“公主”只能用于皇帝的女儿。《续事始》中说:汉制,天子女为公主,姊妹曰长公主,帝姑为大长公主。后汉诸王女封县主。《汉书·高帝纪》载,汉高祖十二年,刘邦下诏:“重臣之亲,或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女子公主”。
汉初制度宽松,爵位最高的列侯几乎等同于坐拥诸侯国,而且僭越天子之制,可以自行置备官吏、收税,列侯的女儿也可以称“公主”。
到了东汉和晋代,“公主”也称“县主”或“郡主”,因为不像以前的公主“未有封邑”,这时候的公主则都有封地,公主封号之前都是县名或郡名。比如汉武帝的姑母刘嫖称馆陶公主,馆陶在河北,现在还叫馆陶县。晋武帝的女儿称平阳公主,平阳为郡名。隋唐时期,太子的女儿称“郡主”。诸王的女儿称“县主”,都不能称“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