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清热方剂有哪些?有哪些清热的中药方剂?
1个回答
2023-06-12 · 国内高端的健康、美容、美体产品及服务平台
关注
展开全部
清热是中医里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炎症,溃疡,红肿等症状是热邪所伤导致的,对于这些病证就需要采取清热疗法,清热的方剂很多,今天小编通过这篇文章为大家介绍几种临床上常见的清热的中药药方,以及对应治疗的疾病,来学习下。
1、清热的中药方剂
竹叶石膏汤
【成份】竹叶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麦门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凉膈散
【成份】川大黄、朴消、甘草各20克,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10克,连翘40克。
【主治】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普济消毒饮
【成份】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左金丸
【成份】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
【主治】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音,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属肝火犯胃者。)
泻白散
【成份】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主治】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清胃散
【成份】生地黄6克,当归身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本方常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火上攻者。)
2、清热解毒的中药
1、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2、夏枯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内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
3、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绿原酸,肌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证明:金银花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
用量:一般为6-12克;但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用量:一般为9克左右。
4、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5、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1、清热的中药方剂
竹叶石膏汤
【成份】竹叶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麦门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凉膈散
【成份】川大黄、朴消、甘草各20克,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10克,连翘40克。
【主治】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普济消毒饮
【成份】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左金丸
【成份】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
【主治】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音,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属肝火犯胃者。)
泻白散
【成份】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主治】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清胃散
【成份】生地黄6克,当归身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本方常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火上攻者。)
2、清热解毒的中药
1、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2、夏枯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内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
3、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绿原酸,肌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证明:金银花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
用量:一般为6-12克;但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用量:一般为9克左右。
4、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5、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