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阅读答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8.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4分)
19.“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4分)
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
2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6分)
答案18.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2分) 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憎恶其高而忘本,不知感恩。(2分)
19.“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2分)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2分)
20.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 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2分)
21,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2分) 行文婉转曲折,自然舒展。(2分) 结合原文赏析;(2分)
19.“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4分)
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
2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6分)
答案18.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2分) 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憎恶其高而忘本,不知感恩。(2分)
19.“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2分)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2分)
20.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 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2分)
21,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2分) 行文婉转曲折,自然舒展。(2分) 结合原文赏析;(2分)
展开全部
1.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
2. 杨柳平凡朴实和不忘根本,杨柳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是其“贱”,它不贪图自己的荣光,而是“条条不忘记根本”。
3.欲扬先抑,对比,作用是突出杨柳不忘本,知道自己的一切是谁给予的品质。
4.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下垂”。 5下面这几句话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说说他的妙处。
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
2. 杨柳平凡朴实和不忘根本,杨柳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是其“贱”,它不贪图自己的荣光,而是“条条不忘记根本”。
3.欲扬先抑,对比,作用是突出杨柳不忘本,知道自己的一切是谁给予的品质。
4.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下垂”。 5下面这几句话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说说他的妙处。
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