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掌握初中物理 最好能短时间内的 我电学 力学和光学比较不会

我是平常分数60-75的想要进步到85左右... 我是平常分数60-75的 想要进步到85左右 展开
 我来答
校安然07O
2013-03-14 · TA获得超过120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41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451万
展开全部
其实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到了初三后期,你会觉得做过的题都是重复的,根本没有新意。物理:我建议你把两本教科书拿出来,翻公式,背好。因为考试中,物理大题公式一般有一到二分,就算题一点不会这个分也可以拿到。而其你说可以拿到20-30分,有的基础题你还是可以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错题本,没有的话借一本,然后有选择的把你认为很重要的典型题弄懂弄透,没事就去老师办公室,去烦他,这个时期,只要你有上进心,老师不会不理你,就算脸色不好,也不要管他。找两套中考的中上档难度的卷子做,无论哪道题,必须弄懂,不懂就问,然后把你答得擦掉,重答,这一次必须拿到120分。这样的话,会对你有一定启发。我想你在短时期内及格应该不是问题。化学:其实化学是中考送分的学科,一张卷纸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会涉及到20个左右的方程式,而初中所有的方程式全是书上的,当然,类比的都要会,比如说,书上给了Fe和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那么AI、Zn……与稀硫酸的反应你都要记住,还有各个反应所涉及到的颜色变化要找老师或同学笔记查一下,这个做推断题必考。一个方程式值2分。相比较于物理,化学要提高的快,我建议你以化学为主,物理为辅的的复习方式进行复习,毕竟你是要多拿分,而化学只需要背的好,60分不是问题。你们应该发考试大纲了吧,如果不知道从那下手,就看那个,一条条看,觉得那条不会就翻全解全部看一遍,会的越多越好呗。一张卷子会有难度划分的,你应该能感觉得到,基础题一般要占到6-7的比例,这个比例就是及格分,你现在时间不多,争取保基础。考试的时候不要太紧张,对多那份没好处。愿你的努力会有成果
铎铎110
2013-03-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8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6万
展开全部
记公式吧
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 计算式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m/h
  路程s S=vt m Km 1km=1000m
  时间t t=s/v s h 1h=60min=3600s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物理量 计算式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密度ρ ρ=m/v Kg/ m3 g/ Cm3 1g/ Cm3=1000kg/ m3
  质量m M=ρv Kg g 1kg=1000g
  体积v V=m/ρ m3 Cm3 1 m3=103dm3=106cm3 1L=103ml(c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 ρ水>ρ冰 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 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 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 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 把物体举高时W=Gh 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 P=W/t= Fs/t=Fv (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 水平W有=Fs 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 (S=nh) W总=W有/η W总= W有+W额 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 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十五、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 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八年级物理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
八年级物理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滑轮的计算公式:
拉力F与重力G关系:F=(G+G动滑轮总重)/n
【若题目不考虑动滑轮重,则G动滑轮总重=0,n是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总根数】
拉力移动距离s与重物移动距离h关系s=n*h
机械效率=(W有用/ W总)×100%=G*h/(F*nh)×100%
=G*h/{[(G物+G动)/n]*nh}=G/(G物+G动)

纯电阻电路是指电路中只含有电阻元件的电路。

欧姆定律适用于所有的纯电阻电路的计算
分流公式应用于并联电路,与分压公式相对
设R1,R2并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为I1和I2
U1=U2
I1R1=I2R2
I1/I2=R2/R1
I1/(I1+I2)=R2/(R1+R2) I2/(I1+I2)=R1/(R1+R2)
分压公式应用于串联电路。

假定在理想状态下电源内阻r=0
电源电压U
电阻1的阻值R1,电阻2的阻值R2
总电流I=U/(R1+R2)
电阻1上的分压U1=IR1=UR1/(R1+R2)
电阻2上的分压U2=IR2=UR2/(R1+R2)
谢谢请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inlingjia1234
2013-03-11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416
展开全部
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课,老师会把握重点和难点,然后记下你不会的问题,下来逐一搞清楚,或问老师,或问电脑,日积月累,进步是必然的,只是你必须坚持不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观樱坐莲e5
2013-03-11 · TA获得超过2.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36万
展开全部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 p = F / S
p =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
p =ρg 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
浮力 ① F浮 = G – F
②漂浮、悬浮:F浮 = G
③ F浮 = G排 =ρ液g 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
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悬浮
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
望采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何家干9
2013-03-11 · TA获得超过324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33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998万
展开全部
你别想一口吃成胖子,凡是没有可以一蹴而就的,都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这和盖大楼一个道理。
教你一个方法:从今起,不要脸面,一有问题就问老师,把你的债一点点还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