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关于佛教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发过一次,没成功在《静坐与禅定》一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在乡下当年,我的父亲当年告诉我,有个出家的和尚,他诗作的好。后来我就偷偷抄了一首诗,我还很小给我父亲看。...
这个问题我发过一次,没成功 在《静坐与禅定》一文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在乡下当年,我的父亲当年告诉我,有个出家的和尚,他诗作的好。后来我就偷偷抄了一首诗,我还很小给我父亲看。父亲说你也会做诗啊,我说会啊。你抄那个和尚本子上来的,就一下给他抓住了,揭穿了。他就讲,一个大字不认识,出家了。出家也不念经也不打坐,就拜佛。天天拜了两三年,不拜了。跑去睡觉了。这睡觉是右胁而卧(左手摆在左髋骨下大腿根位置,右手贴右侧面颊枕于枕头上),一睡睡了三年,三年一个姿势没有动过。他那个师弟啊跑来找师父说,有个师兄si掉了。你不要管你不要管,不要乱讲,你倒一杯水放在他屁股上看,你过三天去看看。过了三天那杯水一点也没漏出,可见没有动摇过,这是身定。后来他这样睡了三年起来就会作诗,没有读过书的,诗、文什么都会。所以生命的自性里头一切智慧都具备,所以六祖开悟了以后,“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真正开悟了,你自性里头具备了一切,充满一切。譬如大家读书,好象老师、学校给你的学问,没有啊!老师、学校不过帮你把你家里那个脑子里头心里头那个仓库打开了,你真的学问是你自己里头本有具备的啊。 以上一段话我可以这样理解吗:一切自性本来具有,那是不是我只要精进熏习培育定力,乃至开悟得无上智慧,就可以成了全知全能了?世间法世间智都不用重视,乃至不读书不工作,宇宙一切都无所不知?比如说物理化学生物数学文学等等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不用靠老师教自己学,都能够通晓? 我一直怀疑一件事,耶稣也是全知全能,释尊也是,比如说佛陀得道后给一专业养牛人说《饲牛经》说得头头是道,无人不服。佛陀可能是知道飞碟等高科技技术的(我有些心跳,不算泄露了天机吧),但是由于时代性,那个时候跟他们说飞碟肯定是对牛弹琴了!佛陀不能帮人转因果,消业力,但是不代表他不知道这些,只是他不说罢了!为什么普罗米休斯盗火明明是做了一件好事,却要受到千年酷刑?神话毕竟是神话,可是潜在的道理是宇宙法则(因果法则)缘故!不是说那个时候的人就不应该拥有火的技术,是还没到时候知道!那些人明明是受苦的,但是普罗米休斯帮他们承受了业!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啊! 不知道各位同修同意我的观点不?
补充一点呵呵:建议你们看看《海奥华预言》!那个地方的尊者都是悬浮的,跟佛陀一样有见地和智慧! 展开
补充一点呵呵:建议你们看看《海奥华预言》!那个地方的尊者都是悬浮的,跟佛陀一样有见地和智慧! 展开
18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说的对。佛。有正遍知智慧。通晓三世。
但这是成佛才拥有的智慧。不是开悟者。
开悟者是没有这么厉害的。
开悟只不过是标志着。可以开始正确修行了。如此而已。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但这是成佛才拥有的智慧。不是开悟者。
开悟者是没有这么厉害的。
开悟只不过是标志着。可以开始正确修行了。如此而已。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展开全部
少时学语苦难圆 ,只道功夫半未全。
到老方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到老方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说的观点,我不反对。道理上没有错。
但是,你说的“只要精进熏习培育定力,乃至开悟得无上智慧”,那是需要很深的善根。六祖大师的善根不是我们都具足的。
善根其实每个人都一样,但是,每个人的障碍不一样。有的人被埋得深,都的人被埋得浅。
但是,你说的“只要精进熏习培育定力,乃至开悟得无上智慧”,那是需要很深的善根。六祖大师的善根不是我们都具足的。
善根其实每个人都一样,但是,每个人的障碍不一样。有的人被埋得深,都的人被埋得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呵呵
进步很大呀
不过“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不同于您的“一切自性本来具有”
我相信您心明白
只是一时没有找到恰当表述
佛陀知道飞碟手机细事
不屑于费力讲述
佛一动念足以穿透一切历史把一切空间合并为一维空间
您读下楞严经
读下维摩诘所说经
就知道一切现代文明
全没有逃出如来手掌心
半生读书
出儒入道
从圣经走出
看到东方光明
无限
开卷有益
阿弥陀佛
进步很大呀
不过“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不同于您的“一切自性本来具有”
我相信您心明白
只是一时没有找到恰当表述
佛陀知道飞碟手机细事
不屑于费力讲述
佛一动念足以穿透一切历史把一切空间合并为一维空间
您读下楞严经
读下维摩诘所说经
就知道一切现代文明
全没有逃出如来手掌心
半生读书
出儒入道
从圣经走出
看到东方光明
无限
开卷有益
阿弥陀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八正道是佛陀提出的修行的首要方法。脱离八正道就不能称之为学佛,只能视之为佛学。
1、正见:对事的如实知见,出世间的正见唯有在见道者最为清净;对宇宙人生生死与解脱之四圣谛理,智所证知,直窥实相。世间正见只是一堆经验所积累的知识,是通过名称、标志及事物的相貌与形状之正确分别罢了。出世间正见唯有通过修禅定及放下一切杂染心才能生起。若依多闻佛法而分别邪正因果,也能生起正见,所以正见由多闻、思维、修持佛法得来。
2、正思维:没有贪嗔等烦恼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故又称为正欲或正志。由正思维才能做出正确之身口意业的行为。比如说蟑螂损害人类是害虫,我们应该杀它,如果这是正确的道理,那人类损害其他的众生,它们也应该杀我们!这是不正确的思维,因为这其中掺杂了“我”的烦恼,以人为中心,认为有损人类利益的是害虫,所以就会认为“我杀它不要紧,它杀我不行!”,正确的思维应当是:“自己认为蟑螂是害虫,是因为我执法所建立的,此中我执所建立的法都是苦因,都要舍弃,应当思维蟑螂和我无异,过去生中无数次做过我父母,我不应损害,应当对其升起欢喜和爱护之心,对其他一切众生也要如此。”
3、正语:即戒止口之四恶业。 ① 不妄语欺骗。 ② 不两舌,搬弄是非;或发表引起两者间之憎恨、敌意及不和之言论。 ③ 不粗恶口骂人或苛刻、酷毒之讽刺等。 ④ 不作无意义及无利益之空谈或花言巧语--绮语。 不讲这四种话语就是正语;我们应该合理、真诚、以及和蔼可亲的话。
4、正业:不是正当的职业,而是正当的行为,即戒杀生、邪淫、偷盗等,行为善良,不侵害一切众生就是正业。于修道时,在行住坐卧中正念而住。
5、正命:以合法不损害他人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乃至不贩卖众生、军火、杀生器具、醇酒、毒品或嫖赌等。若是出家众,则如法求衣服、饮食、坐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
6、正勤(正精进):精进努力离恶向善,即精进修道。这里的正精进专指修禅定而言。正勤有四,所谓四正勤既是: ① 未生善令生 ② 已生善令住 ③ 未生恶另不生 ④ 已生恶另灭
7、正念:以世间法来说,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念,反之则是邪念。以修行来说既是忆念正法,如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及菩萨道等等修行方法为正念。于修道中不忘失所修的法,心念时时明了不忘失,比如念佛,对于念佛的境要明记不忘,这叫正念;如果念佛时想吃东西,是不正念,即使在念佛时想要去救人等好事,若不觉知心已随境转,也是失去正念。这个八正道中的正念偏重于定学,既是你所修的法或境,要保持它,称为正念;如果没办法保持它,既是失去正念。
8、正定:心一境性,不向外驰散,正定有初禅至灭尽定,禅定时的用心不外两种情况: ① 止(三摩地):即入定,心一境性,并非不起念,而是心念保持在单一之定境中。 ② 观(毗婆舍那):于定中起智慧,用佛法观察实相。 修“止”能暂伏烦恼,但不能除去烦恼;修“观”则能除去所对治的烦恼。
三无漏学:
〔戒: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
〔定:正勤、正念、正定
〔慧:正见
修学人通过闻、思、修方可契入佛知佛见。这个闻,就是深入经藏,脱离了佛教经典,就不会有正见,而只会是无明覆盖之人间见闻觉知,没有正知见的思维,无论如何也不能契入佛陀的智慧,也就不可能恢复自己的本性。另外,‘修学佛法’‘修’在第一位,‘学’在第二位,其实就是戒定慧,依戒生定,由定发慧。所以佛陀灭度时告之弟子要以‘戒’为师,这个“戒”就是八正道,不可简单地理解为“戒律”。遵守八正道是一个真修弟子的学佛的开始。
1、正见:对事的如实知见,出世间的正见唯有在见道者最为清净;对宇宙人生生死与解脱之四圣谛理,智所证知,直窥实相。世间正见只是一堆经验所积累的知识,是通过名称、标志及事物的相貌与形状之正确分别罢了。出世间正见唯有通过修禅定及放下一切杂染心才能生起。若依多闻佛法而分别邪正因果,也能生起正见,所以正见由多闻、思维、修持佛法得来。
2、正思维:没有贪嗔等烦恼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故又称为正欲或正志。由正思维才能做出正确之身口意业的行为。比如说蟑螂损害人类是害虫,我们应该杀它,如果这是正确的道理,那人类损害其他的众生,它们也应该杀我们!这是不正确的思维,因为这其中掺杂了“我”的烦恼,以人为中心,认为有损人类利益的是害虫,所以就会认为“我杀它不要紧,它杀我不行!”,正确的思维应当是:“自己认为蟑螂是害虫,是因为我执法所建立的,此中我执所建立的法都是苦因,都要舍弃,应当思维蟑螂和我无异,过去生中无数次做过我父母,我不应损害,应当对其升起欢喜和爱护之心,对其他一切众生也要如此。”
3、正语:即戒止口之四恶业。 ① 不妄语欺骗。 ② 不两舌,搬弄是非;或发表引起两者间之憎恨、敌意及不和之言论。 ③ 不粗恶口骂人或苛刻、酷毒之讽刺等。 ④ 不作无意义及无利益之空谈或花言巧语--绮语。 不讲这四种话语就是正语;我们应该合理、真诚、以及和蔼可亲的话。
4、正业:不是正当的职业,而是正当的行为,即戒杀生、邪淫、偷盗等,行为善良,不侵害一切众生就是正业。于修道时,在行住坐卧中正念而住。
5、正命:以合法不损害他人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乃至不贩卖众生、军火、杀生器具、醇酒、毒品或嫖赌等。若是出家众,则如法求衣服、饮食、坐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
6、正勤(正精进):精进努力离恶向善,即精进修道。这里的正精进专指修禅定而言。正勤有四,所谓四正勤既是: ① 未生善令生 ② 已生善令住 ③ 未生恶另不生 ④ 已生恶另灭
7、正念:以世间法来说,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念,反之则是邪念。以修行来说既是忆念正法,如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及菩萨道等等修行方法为正念。于修道中不忘失所修的法,心念时时明了不忘失,比如念佛,对于念佛的境要明记不忘,这叫正念;如果念佛时想吃东西,是不正念,即使在念佛时想要去救人等好事,若不觉知心已随境转,也是失去正念。这个八正道中的正念偏重于定学,既是你所修的法或境,要保持它,称为正念;如果没办法保持它,既是失去正念。
8、正定:心一境性,不向外驰散,正定有初禅至灭尽定,禅定时的用心不外两种情况: ① 止(三摩地):即入定,心一境性,并非不起念,而是心念保持在单一之定境中。 ② 观(毗婆舍那):于定中起智慧,用佛法观察实相。 修“止”能暂伏烦恼,但不能除去烦恼;修“观”则能除去所对治的烦恼。
三无漏学:
〔戒: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
〔定:正勤、正念、正定
〔慧:正见
修学人通过闻、思、修方可契入佛知佛见。这个闻,就是深入经藏,脱离了佛教经典,就不会有正见,而只会是无明覆盖之人间见闻觉知,没有正知见的思维,无论如何也不能契入佛陀的智慧,也就不可能恢复自己的本性。另外,‘修学佛法’‘修’在第一位,‘学’在第二位,其实就是戒定慧,依戒生定,由定发慧。所以佛陀灭度时告之弟子要以‘戒’为师,这个“戒”就是八正道,不可简单地理解为“戒律”。遵守八正道是一个真修弟子的学佛的开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