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一题 结合选文评价司马朗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展开
玫瑰花开鲜艳艳8U
2013-03-13 · TA获得超过25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0.1万
展开全部
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地人。九岁时,有客人随便说他父亲的名字,司马朗说:“怠慢不尊敬别人的父母的人,别人也不会尊敬他的父母。”客人连忙向他道歉。十二岁参加经试作童子郎,监考的人因为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于是向他核实查问。司马朗说:“我的家人和亲属,几代都身材高大。我虽然年幼体弱,没有高大的风骨,但减少年龄来求得幼年成名,这不是我的志向。”监考的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后来关东一带战乱,前冀州刺史李邵的家人居住在野王,因接近山边有危险,打算迁到温地居住。司马朗对李邵说:“唇亡齿寒的比喻,难道只适用于虞国和虢国吗?温地与野王就是唇齿的关系呀。如今离开野王到温地居住,这只是避开一时的危险而已。况且,使君您是郡国人的首领,贼寇没到却率先迁居躲避,离山近的县里百姓必定恐惧,这是动摇民心而开了奸人贼寇出现的根源,我私下里为全郡担忧。”李邵不听。靠山边的百姓果然大乱,都纷纷向郡内迁徙,有人就做了盗贼。
二十二岁时,被太祖征召为司空掾属,任命为成皋令,因病离职,后来又当了堂阳长。他处理政务讲求宽松和恩惠,不用鞭打和杖刑,而百姓却都不违犯法令。早先,百姓有迁徙聚居到京都的,后来县里有了制作船的任务,这些迁居的百姓担心(司马朗人手不足)不能完成,竟然相继私自返还县里帮助造船,(司马朗)被百姓爱戴到如此的地步。后来改任兖州刺史,大行政治教化,老百姓们都称赞他。即使在军旅中,司马朗也经常穿粗布衣吃粗劣的饭食,勤俭作手下的表率。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讨吴国。到了居巢,军士们当中疾病流行,司马朗亲自巡视,送医送药。后来染上疾病而死,时年四十七岁。

第一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者
第二是有骨气有志气,诚实不撒谎
第三是看问题很深刻,眼光独到
第四是处理政务讲究宽松和恩惠,以德服人
第五是体贴下属,艰苦朴素
追问
恩,要结合选文的(就是引用一些选文的句子)通过“~~~”看出“~~~~"
不平要不要鸣
2013-03-15 · TA获得超过251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6万
展开全部
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