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暗物质?
现代天文学通过天体的运动、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引力透镜效应、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观测结果表明暗物质可能大量存在于星系、星团及宇宙中,其质量远大于宇宙中全部可见天体的质量总和。
结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观测和标准宇宙学模型(ΛCDM模型)可确定宇宙中暗物质占全部物质总质量的85%、占宇宙总质能的26.8%。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认为,组成暗物质的是“弱相互作用有质量粒子”(weaklyinteractingmassiveparticle,WIMP)。
最早提出“暗物质”可能存在的是天文学家卡普坦(JacobusKapteyn),他于1922年提出可以通过星体系统的运动间接推断出星体周围可能存在的不可见物质。1932年,天文学家奥尔特(JanOort)对太阳系附近星体运动进行了暗物质研究。然而未能得出暗物质存在的确凿结论。1933年,天体物理学家兹威基(FritzZwicky)利用光谱红移测量了后发座星系团中各个星系相对于星系团的运动速度。
2020-06-29 广告
随着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暗物质出现了。那到底什么是暗物质呢,下面来详细说说。
近些年的天文观测和宇宙膨胀理论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给70%的暗能、5%的发光和不发光物体、5%的热暗物质和20%的冷暗物质组成。也就是说,宇宙中竟然有90%是看不见的暗物质,其中可能包含宇宙早期遗留至今的一种看不见的弱相互作用的重粒子-冷间物质正是支持宇宙膨胀理论的关键。
正因为宇宙中的暗能、暗物质至今尚未被发现,所以科学家们给我们留下了一系列关于宇宙中暗物质的谜。
宇宙中的暗物质到底有多少?
具体的数字,目前的科学家还不能给出,只有一些估计的数字:在宇宙总质量中,重子物质约占2%,也就是说,宇宙中可观测到的各种星际物质、星体、恒星等等加起来的总质量只占宇宙总质量的2%,98%的物质还没有直接观测到。在宇宙中非重子物质的暗物质当中,冷暗物质约占70%,热暗物质约占30%。
宇宙中的暗物质都由什么组成?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寻找暗物质的研究方面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72年高能所云南高山宇宙线观测站曾观测到一个奇特现象,即观察到一个从宇宙射线中来的能量大于3000亿电子伏特的粒子碰撞石墨中的粒子后,产生了3个带电粒子。分析表明,其中一个是负介子,一个是质子,还有一个是能量大于430亿电子伏特、寿命长于0.046纳秒的带电粒子。许多科学家认为若此事能被证实,它将肯定是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粒子,而这个新的粒子很可能就是寻找已久的暗物质的组成粒子。
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苏联的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暗物质的“轴子”模型。按照这个模型,混沌伊始,宇宙就如一坛重子和轴子混合交融的浓汤。后来重子由于辐射能量,慢慢地转移到团块中心去了,结果普通发光物质的核被冷子晕包围,形成了星系似的天体。有人用计算机对这种模型进行了模拟演算,最终得到的宇宙演化图像与人们今天观测到的宇宙十分吻合。但是由于这个模型还是缺乏理论支撑,还是需要更多的实验去确定。
暗物质是天文学家卡普坦在1922年时提出的,宇宙中可能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物质。暗物质不和电磁波发生作用,也不反射光,所以不管用多厉害的望远镜通通观察不到。但是暗物质到底真的存在与否还有不少争议,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
天体物理学的一个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各种化学元素的总和,按质量不起过宇宙总质量的1/10,其余9/10的质量由暗物质提供的。也就是说,人类现今所认识到的物质,并不是宇宙间的主要成分,而只占其质量的1/10。这一成果引出了人们对暗物质的各种推测。
暗物质的概念最先由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提出。他在用光度方法和动力学方法估计后发星系团的质量时,发现后者测得的质量为前者的400倍。这表明后发星系团的主要质量并非由可视的星系贡献的,这种还未被发现和证实的物质就被称为“下落不明的质量”,即暗物质。
一直以来人们对暗物质有很多种猜测,例如认为它是气态物质,尘埃、变暗的星等等,然而这些猜测后来都被科学否定了。目前,对暗物质的研究已经有了新的进展,认为它是由中微子大量聚积而产生的。
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暗物质的问题会逐渐明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