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及答案 急急急!!!!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②。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以飨③鬼神。”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其子曰:“前听先生...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②。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以飨③鬼神。”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其子曰:“前听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复问之,奈何?”其父曰:“圣人之言,先忤④而后合。其事未究,固试往,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先生。先生曰:“此喜祥也,复以飨鬼神。”归致命⑤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壮者死,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军罢围解,则父子俱视。
【注释】①选自《淮南子·人间训》,题目为编者所加。②解:通“懈”,懈怠。
③飨xiǎnɡ:供奉,祭祀。④忤wǔ:违反,抵触。 ⑤致命:传达先生之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 ) ②其事未究,固试往( )
③行先生之言也( ) ④罢围解,则父子俱视(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问先生( ) ②此吉祥,复以飨鬼神( )
③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
②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
4.试概括这个寓言的寓意。
————————————————————
十分中之内要,快啊~~~~~
会追加分的~~~~要标准答案!~~~ 展开
【注释】①选自《淮南子·人间训》,题目为编者所加。②解:通“懈”,懈怠。
③飨xiǎnɡ:供奉,祭祀。④忤wǔ:违反,抵触。 ⑤致命:传达先生之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 ) ②其事未究,固试往( )
③行先生之言也( ) ④罢围解,则父子俱视(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问先生( ) ②此吉祥,复以飨鬼神( )
③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
②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
4.试概括这个寓言的寓意。
————————————————————
十分中之内要,快啊~~~~~
会追加分的~~~~要标准答案!~~~ 展开
展开全部
1.①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复:再次。使:让。 ) ②其事未究,固试往(究:明白。固:同姑,姑且。)③行先生之言也(行:执行。) ④罢围解,则父子俱视(视:能看见。)
2.①以问先生(拿。) ②此吉祥,复以飨鬼神(用。)
③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 (因为)
3.①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待了一年,他父亲毫无原因地瞎了。
②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城被攻破,所有守城的都被杀了。
4.好的事情会变成坏的,坏事物也会向好的方面转化。与“塞翁失马”寓意相同。
2.①以问先生(拿。) ②此吉祥,复以飨鬼神(用。)
③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 (因为)
3.①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待了一年,他父亲毫无原因地瞎了。
②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城被攻破,所有守城的都被杀了。
4.好的事情会变成坏的,坏事物也会向好的方面转化。与“塞翁失马”寓意相同。
展开全部
①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代词,代人,他 ) ②其事未究,固试往(代词,代事,那件事 )
③行先生之言也(没点。应该是行吧?执行、履行 ) ④罢围解,则父子俱视(是什么字?罢是结束的意思,则是顺成关系的连词,视是互相看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问先生(凭借 ) ②此吉祥,复以飨鬼神(用,把,拿 )
③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 (因为 )
翻译:
生活了一年后,他父亲没有任何缘故的眼睛瞎了
城池已经被攻打下来,凡是参加守城的这类人都被屠杀了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说事情表面看起来是祸端,说不定是一件好事。不能凭表面现象下定论。
③行先生之言也(没点。应该是行吧?执行、履行 ) ④罢围解,则父子俱视(是什么字?罢是结束的意思,则是顺成关系的连词,视是互相看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问先生(凭借 ) ②此吉祥,复以飨鬼神(用,把,拿 )
③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 (因为 )
翻译:
生活了一年后,他父亲没有任何缘故的眼睛瞎了
城池已经被攻打下来,凡是参加守城的这类人都被屠杀了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说事情表面看起来是祸端,说不定是一件好事。不能凭表面现象下定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第一问没看见加点的字。。。
第二问:所以;用;凭借,表原因;
第三问:住在一起一年了,他的父亲没有理由的就瞎了。
城墙已经被攻破,所有守城的人都被杀了。
第四问,就算了。。。。
我尽力了。。。。
第二问:所以;用;凭借,表原因;
第三问:住在一起一年了,他的父亲没有理由的就瞎了。
城墙已经被攻破,所有守城的人都被杀了。
第四问,就算了。。。。
我尽力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没有加点
二。1.表修饰无实义2.用来3.因为
三。1.过了一年,他父亲没有什么缘故的变瞎了
2.城破了之后,凡参加守城的都被屠杀了
四。向人们昭示为善必有报的信念,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
二。1.表修饰无实义2.用来3.因为
三。1.过了一年,他父亲没有什么缘故的变瞎了
2.城破了之后,凡参加守城的都被屠杀了
四。向人们昭示为善必有报的信念,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 解释下列名词:
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
二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侍坐》)
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解词:安,疑问代词,怎么。
2.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解词:绝,动词,穿过。
图,动词,计划、谋划。
且,副词,将要。
3.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施及到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不能施加给百姓的原因,是什么呢?
解词:者,辅助性代词,“……原因”。
独,副词,表反问语气。
4. 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论》)
译文:那流星的坠落,树木发出响声,这是天地运行,阴阳变化,而出现的事物中少见的现象。认为这些现象奇怪是可以的,可是害怕它就不对了。
解词:队,“坠”的本字,动词,坠落。
是,指示代词,这。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5. 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韩非子?五蠧》)
译文:因此人多而财物少,劳动辛苦可是得到的衣食用品少,所以人们就会争夺。
解词:是以,指示代词“是”和介词“以”连用而成的固定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此”。
货,名词,财物。
事,动词,从事、用。
6.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吕氏春秋?察传》)
译文: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听到有人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解词:之,动词,到、往。
史记,名词,记载历史的书。
三 下列文章在《古文辞类纂》中归入哪一类?按我们的分类,应当属于哪一类?
《古文辞类纂》的归类:
贾谊《吊屈原赋》归哀祭类,枚乘《七发》归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状类,欧阳修《泷冈阡表》归碑志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书说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类。
我们的分类:
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归韵文的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应用文的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应用文的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记散文,欧阳修《泷冈阡表》归应用文的墓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应用文的书信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文。
四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
(原文见教材第747页)
1.“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
雱,的读音是“普康反”,即pāng ;义为“盛貌”,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2.“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
惠,是“爱”的意思,即仁爱。这是毛亨的注。
3.“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好”是动词。根据有二:一是它后面有宾语“我”;二是它的读音为“呼报反”,即hào。
4.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
“邪,读如徐。”郑玄认为“邪”是“徐”的假借字,义为宽缓。
5.“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
“只且,语助也。”即认为“只且”是语气词。这是孔颖达的解释。
五《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阮元《十三经注疏》云:“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意义有什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的衍文是“轻”字。
阮元的根据有四:一是古本无“轻”字,二是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引文无“轻”字,三是邢昺《论语注疏》无“轻”字,四是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无“轻”字。
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是: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标点法,除了上面的标点法以外,还可以如下标点: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两种标点法,句子意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重点在于“共”字,后者强调的重点则在于“敝”字。
两种标点法相比较,前者较好。
六 将下面的短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译文:
齐景公让圉人饲养他心爱的马,这匹马突然死了。景公很生气,就命令手下的人拿着刀去肢解养马人。这时,晏子正陪坐在景公跟前。景公手下的人拿着刀走上前去,晏子阻止了他们,并问景公说:“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惶地说:“从我开始。”于是下令不再肢解养马人。
景公又说:“把它交给狱官处理。”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也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然后再把他交给法官。”景公说:“可以。”晏子数落道:“你的罪过有三条:君王让你养马,你却让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一条;你让君王最好的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二条;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到后必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们听到后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你让君王的马死掉,使怨愤在百姓中积聚,军威在邻国中减弱,你应被判处死罪,这是第三条。现在就把你交给法官。”景公叹息说:“您放了他!您放了他!不要损伤我的仁义名声啊!”
标点:
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淮南子?人间训》)
译文:
什么叫有罪却更加得到信任?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所说的有罪过反而更加得到信任的例子。
标点: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向走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仅仅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标点: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
二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侍坐》)
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解词:安,疑问代词,怎么。
2.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解词:绝,动词,穿过。
图,动词,计划、谋划。
且,副词,将要。
3.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施及到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不能施加给百姓的原因,是什么呢?
解词:者,辅助性代词,“……原因”。
独,副词,表反问语气。
4. 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论》)
译文:那流星的坠落,树木发出响声,这是天地运行,阴阳变化,而出现的事物中少见的现象。认为这些现象奇怪是可以的,可是害怕它就不对了。
解词:队,“坠”的本字,动词,坠落。
是,指示代词,这。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5. 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韩非子?五蠧》)
译文:因此人多而财物少,劳动辛苦可是得到的衣食用品少,所以人们就会争夺。
解词:是以,指示代词“是”和介词“以”连用而成的固定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此”。
货,名词,财物。
事,动词,从事、用。
6.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吕氏春秋?察传》)
译文: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听到有人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解词:之,动词,到、往。
史记,名词,记载历史的书。
三 下列文章在《古文辞类纂》中归入哪一类?按我们的分类,应当属于哪一类?
《古文辞类纂》的归类:
贾谊《吊屈原赋》归哀祭类,枚乘《七发》归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状类,欧阳修《泷冈阡表》归碑志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书说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类。
我们的分类:
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归韵文的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应用文的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应用文的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记散文,欧阳修《泷冈阡表》归应用文的墓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应用文的书信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文。
四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
(原文见教材第747页)
1.“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
雱,的读音是“普康反”,即pāng ;义为“盛貌”,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2.“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
惠,是“爱”的意思,即仁爱。这是毛亨的注。
3.“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好”是动词。根据有二:一是它后面有宾语“我”;二是它的读音为“呼报反”,即hào。
4.郑玄对“邪”是怎样解释的?
“邪,读如徐。”郑玄认为“邪”是“徐”的假借字,义为宽缓。
5.“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
“只且,语助也。”即认为“只且”是语气词。这是孔颖达的解释。
五《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阮元《十三经注疏》云:“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意义有什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的衍文是“轻”字。
阮元的根据有四:一是古本无“轻”字,二是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引文无“轻”字,三是邢昺《论语注疏》无“轻”字,四是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无“轻”字。
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是: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标点法,除了上面的标点法以外,还可以如下标点: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两种标点法,句子意义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重点在于“共”字,后者强调的重点则在于“敝”字。
两种标点法相比较,前者较好。
六 将下面的短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译文:
齐景公让圉人饲养他心爱的马,这匹马突然死了。景公很生气,就命令手下的人拿着刀去肢解养马人。这时,晏子正陪坐在景公跟前。景公手下的人拿着刀走上前去,晏子阻止了他们,并问景公说:“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惶地说:“从我开始。”于是下令不再肢解养马人。
景公又说:“把它交给狱官处理。”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也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然后再把他交给法官。”景公说:“可以。”晏子数落道:“你的罪过有三条:君王让你养马,你却让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一条;你让君王最好的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二条;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到后必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们听到后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你让君王的马死掉,使怨愤在百姓中积聚,军威在邻国中减弱,你应被判处死罪,这是第三条。现在就把你交给法官。”景公叹息说:“您放了他!您放了他!不要损伤我的仁义名声啊!”
标点:
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淮南子?人间训》)
译文:
什么叫有罪却更加得到信任?鲁国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所说的有罪过反而更加得到信任的例子。
标点: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向走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仅仅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标点: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