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必看的书是哪些?

 我来答
百度网友a70949f33
2008-05-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中学生必读什么书
2003年09月17日 16:11 深圳晚报
中学生必读什么书
由阿来小说《尘埃落定》入选“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说起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入选中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该书中涉及到一些关于性的情节,引起了人们的讨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当中学生必读范本?本期约请三名评论员对此评说。——编者
中篇小说《芙蓉镇》是古华的代表作。作者从生活的春雨秋霜、峡谷沟壑中走来,为我们献上一幅寓政治风云于世态民情的风俗画、一曲哀婉而又严酷的山乡民歌。《芙蓉镇》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欢遭际为主线,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揭露了“左”倾思潮的谬误危害。作品内涵丰富,囊括了作者二三十年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思考与认识,浓缩进作者对乡里乡亲乡镇乡土浓厚的爱恋情怀。
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示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扩容”成为必然
以往推荐进入“必读丛书”的作品中,忽略了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这显然不符合时代的开放性要求,而且经典的涵义总要随着时代在变化,因此“扩容”成为必然。而“扩容”的具体对象,还是要从严肃文学的最高奖项获奖者中产生——《尘埃落定》和《芙蓉镇》就是这样被指定的。
面对面
你有我有全都有
胡坚(评论员)
在我们的教育事业这块,有一个很伟大的传统,那就是勇猛精进,摸着石头过河,胆大心细,不怕交学费。举个例子,当年有江湖传闻称当下学生阅读不够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很及时地出版了“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当时我还是该套书籍扫盲范围内的中学生,也算是文学副业搞得比较好的优秀文学青年了,可就是那样,这堆书我还是没看过。更郁闷的是,后来侥幸混进了大学学中文,前几天对着该丛书书单一看,我基本上一年白学了,一直就徘徊在半文盲的境界,少有进步。
我现在还记得,高中时代有一个成绩非常不好的同学喜欢看科幻杂志,那时他鉴于我文学青年的身份,很喜欢指着某科幻杂志的版权页给我说该刊主编阿来是个搞文学的作家,写了一个《尘埃落定》得了N个大奖。那会我视野狭小,不知道《尘埃落定》为何物,一时就郁闷了,不理解茅盾文学奖为什么会发给科幻小说。
前几天,听说《尘埃落定》要入选新一批的“必读作品”了,报上还说该书关于性的情节引起了争议,这个争议显然多余了,用阿来本人的话说:“如今的孩子,获得性方面咨询的途径太多了”,鉴于这个状况,在生理卫生课,非法出版的小黄书,色情网站,激情电影的传统渠道之外加上“必读作品”来疏导疏导,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在这里,我惊奇的是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关方面坚持给学生朋友规划必读作品的凌云壮志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王小波先生在雄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说他活了四十岁,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这个事情让他很郁闷。幸好后来他心脏病发作死了,否则他可能会给气死。
曾经有过一个大学生阅读调查,说有近一半受调查大学生自称爱好文学,在这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是《红楼梦》和《平凡的世界》,面对这个状况,年轻的许知远总结说:这两本书,对于相当多的选择者来讲,只是因为他们容易找到,而非真正喜欢。
也许,这个忧伤的年轻人在作结论时忽略掉了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可能因素:那就是这两本书是很容易被有关方面推荐给学生阅读的。推荐的趣味,代替了群体的。这个事情的结果很容易让我联想到一个充满了土匪气息的歌,如您明鉴,那就是我雄伟的标题。
侧击
必读性与不必写
沈胜衣(专栏作者)
朋友约稿,要求就一则“新闻”写个评论,说说什么样的名著可入选中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但读了那“新闻”,我想得首次拒绝稿约了。
“新闻”是这样的:有个记者看到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入选该中学生“必读丛书”,而小说中涉及一些性的情节。于是这记者出于道德的敏感或者抨击虚伪道德的正义感,在没有谁对此有异议、投诉的情况下(起码他未举例),设定这为一个问题。随即去采访作者,得到的自然是义正词严的回答(都什么年代了!);又采访出版社,可人家说:在推荐此书入选时根本就没有任何相关顾虑!记者便介绍了此书的内容,以及“必读丛书”的情况;最后认为,根据“时代的开放性要求”,“必读丛书”是应该“扩容”,接纳《尘埃落定》这样“从严肃文学的最高奖项获奖者中产生”的“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了。
不写的理由是:
一、“必读书”有什么“必读性”?我小时候努力做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但青春激素又自然而然地催生着叛逆。有了这样的经历,到今天我还一看到“必读书”之类就烦。语文无非是教人读和写,在“必学书”之外的文学阅读却居然还有“必”的紧箍咒?身为过来人,将心比心、以己度人,我可不想“屁股指挥脑袋”,给今天的孩子的课外书目提什么意见,甚至也给他们开书目来过过瘾。
二、比“必读书”更重要的是“必读性”。如果《尘埃落定》因为这方面内容而不能入选中学生的“必读丛书”,那就算现在已入选的名著都得撤掉一大批:《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子夜》、《雷雨》以及一大堆外国小说,都有性的情节或意识。其实照我看,教育界与其指定课外的必读,还不如指定课内的必学——中学生看不看《尘埃落定》无所谓,但性知识是一定要学的。
三、对这话题展开评论,则要么我和那记者一样傻,要么我比他更傻!但我并不相信那记者真的幼稚到会产生这样的忧虑:或是担心中学生被有性情节的小说污染,或是担心类似作品会因这种因素而不被“必读丛书”接纳。因此,以小人之心说一句吧:我上面特别引用的报道最后内容(当然还有对阿来的访谈),恐怕才是虚设这不存在的问题(看看出版社的反应便可知)的根本用意。我要跟着作什么评论,就等于是帮着炒一下那本在“必读丛书”中最弱的小说了——《尘埃落定》的入选,果然是“必读丛书“扩容”的标志,因为有它为参照标准,丛书是得大大增加了。芝麻开门,造福无量。
但我说是不写,却又把这一通理由公诸于众,不就同样起到协助宣传的作用了吗?所以,也许这已经可以抵消我对记者、作者、“必读丛书”主事者的冒犯了。
声音广泛阅读
是硬道理
古清生(作家)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实际上出了许多好作品,长篇小说中有阿来的《尘埃落定》、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等,散文有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周晓枫的《种粒》等,我认为今天的中学生加大对当代作品阅读十分必要,其意义在于中学生的文学认知及情感视野对当代的有效进入。而过去,教育体系太偏重对古典名著及现代名著的推介,导致了中学生文学养分的时代性缺失。因此,我认为将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选入“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很有必要,而由此引发的一场不必要的争论是一个多余的错误,这是将一场学术探讨转移为道德裁判,亦是中国文化史中较典型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糊涂式争讨。
我们已经是局限阅读的一代,为历史上的局限阅读支付沉重代价的我们心灵仍余有创痛,人为制造的文化偏食而导致的文化素养不良及对世界认知的片面,我们已经尝尽苦难。因此,为中学生源源筛选和推荐有多元价值的高水准文学作品是太有必要了。十分讨厌一种如影随形的吸附性思维,这种思维就反映在这次关于《尘埃落定》入选的讨论上,即《尘埃落定》好是好但里面有性问题。这里我要问,是小说有性问题还是生物有性问题?如果是生物有性问题,而小说绕过了它,那是小说的不对,小的说是小说不足全局,大的说是虚伪,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片面史观。如果是生物没有性问题,而小说创作了性问题,那这个小说毫无疑问就是该死!
文学肯定是一种脱离于社会现实的艺术品,创作的过程调动大量的艺术手段使文学作品脱离对生活的照相式写作,但是它并不可以虚拟一个“非人类”和“非世界”,而我们有些先生就想打造这样一个“非人类”和“非世界”,以烘托自己的“崇高思想与清洁境界”,实际这是缺德的乌托邦,当你将地球上的水都做成纯净水的时候,这个地球的生态也就宣告终结。好在技术上,人根本没有能力将地球的水都造成纯净水,故此生态还能保持下去。
健康的性思维,比不健康的性思维远远重要,那种认定小说中有性不宜推介阅读的先生,不健康性思维成分占多,一部公认的严肃作品,想来这性问题不会超过大众接受底线,这就对了。有个底线没有逾越,就没有必要在此无端耗费生命,以耗费生命为目的的文化讨论,我们要蔑视它。

参考资料: http://mypage.zhyww.cn/page1.asp?pgid=103614

cbj2573
2008-05-09 · TA获得超过44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1万
展开全部
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论语通译,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呐喊,繁星*春水,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哈姆莱特,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普希金诗选,歌德谈话录

这是我们学校规定的中学生必读的23本书,我们学校在山东省数一数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