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回忆
过去的时间已不复存在,但是,留给我最多的,是时间中的记忆。我曾幻想着让时光倒流,但我毕竟做不到,所以,在我的内心中,过去的生活给我留下的只是美好的回忆……
我回忆春天,鸟语花香的季节。我们放声高歌,走在田间小路上。春游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然而炒菜做饭、奔跑游戏,则更是不亦乐乎。
我们坐在树下,望着天空。天是蓝蓝的,在蓝天下,树枝上已长出了嫩芽,我仿佛看见它正在茁壮成长,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那嫩芽,不正是朝气蓬勃的我们吗?
我回忆夏天,满眼新绿的季节。在那片属于我的小花园中,生长着无数的小花小草。草儿绿地发亮,而花儿开地更为鲜艳!零星的花朵杂散在小园中,它们虽没有牡丹的娇艳,也没有茉莉的芬芳,但它们依然那样楚楚动人,美丽可爱。
远处,一个黄点飞来,近了,更近了!噢,原来是一只蜜蜂,很小很小的。它落在一朵野菊上,吮吸着甘甜的花蜜。当它离开时,花粉也随之而去,伴着蜜蜂,四处安家。那蜜蜂,不正是我们的辛勤的园丁吗?
扩展资料:
《十六年前的回忆》文学赏析:
这是一篇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但与《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比起来,《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篇回忆录,却不像一般的回忆录,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全面、更逼真,在具文学性的同时,更具史料价值。
从文章标题看,作为一位与父亲有深厚感情的女儿,在回忆父亲的文章题目中没有出现“父亲”二字,好像在情理上说不过去。“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个偏缓戚正式的向心结构,“回忆”是中心词,“十六年前”表示回忆的时间。
作者既是革命者的女儿,又是一名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工作者,她选择这一标题的唯一选择,显然不想把文章处理成一个纯私人的、纯粹父女情感表达的文本。
从语言表述看,有意识地注重叙事符合客观实际,用语很慎重。比如同样提到时间,写“4月6日”(李大钊被捕日)时,文章中写道“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写“4月28日”(李大钊被害日)这个日期,文章又写道“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渗巧看了一遍”。
两个确切的时间,均写到了报纸,可见扰喊陵作者对文章中的具体时间的写作态度是相当审慎的。这反映出作者的另外一个写作基调:她对于父亲的回忆,态度是相当严谨的,有一种史传写作的味道。
显然,作者在这篇回忆录中,想向人们展现的不仅是一位坚强不屈的革命战士和令人敬仰的英烈形象,还是一个慈爱淳厚、和蔼可亲的父亲形象。此文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