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作文
展开全部
1、
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
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种自制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以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族,光彩夺目,甚是美妙。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节日
2、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3、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只要东西准备好,就开始包起了棕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煮好后,别提有多香了。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小孩都开心极了。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这些药,还可以治疗小孩胀肚子呢。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端阳的下午,四乡八邻小孩们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岸上人头攒动,翘首瞻望;溪面龙舟灿烂,一字排开;船队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飘扬;一声炮响,船如箭发。执旗手站在船头,挥动令旗,助威呐喊;锣鼓手敲起锣鼓,节奏声声,扣人心弦;划桨手赤膊上阵,齐心协力,溯流奋进。竞渡完毕,夺标龙舟披红绸,插红花,放鞭炮,摇头摆尾绕江向观众致意,似英雄凯歌颇自豪……
离开家乡好多年了,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棕叶的清香......
4、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
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种自制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以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族,光彩夺目,甚是美妙。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节日
2、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3、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只要东西准备好,就开始包起了棕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煮好后,别提有多香了。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小孩都开心极了。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这些药,还可以治疗小孩胀肚子呢。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端阳的下午,四乡八邻小孩们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岸上人头攒动,翘首瞻望;溪面龙舟灿烂,一字排开;船队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飘扬;一声炮响,船如箭发。执旗手站在船头,挥动令旗,助威呐喊;锣鼓手敲起锣鼓,节奏声声,扣人心弦;划桨手赤膊上阵,齐心协力,溯流奋进。竞渡完毕,夺标龙舟披红绸,插红花,放鞭炮,摇头摆尾绕江向观众致意,似英雄凯歌颇自豪……
离开家乡好多年了,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棕叶的清香......
4、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希望可以帮到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