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出空气,用另一只手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并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当管内水银液面停止下降时,读出此时水银液柱与水槽中水平液面的竖直高度差,约为760mm。
2、逐渐倾斜玻璃管,发现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3、继续倾斜玻璃管,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说明大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无关。(控制变量法)
5、将长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封闭,往管中注满红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开手指。
6、通常人们把高760毫米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个标准大气压,符号为1atm(atm为压强的非法定单位),1atm的值约为1.013×10^5Pa。
扩展资料:
其实在托里拆利最终确定选用水银作为实验材料之前,他也曾尝试过很多不同的实验材料,诸如海水、蜂蜜等。只不过水银的密度最大,实验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托里拆利将一根长度为1米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然后用手指顶住管口,将其倒插进装有水银的水银槽里,放开手指后,可见管内部顶上的水银已下落,留出空间来了,而下面的部分则仍充满水银。为了进一步证明管中水银面上部确实是真空,托里拆利又改进了实验。
他在水银槽中将水银面以上直到缸口注满清水,然后把玻璃管缓缓地向上提起,当玻璃管管口提高到水银和水的界面以上时,管中的水银便很快地泻出来了,同时水猛然向上窜管中,直至管顶。由此可见,原先管内水银柱以上部分确实是空无所有的空间,即真空。
不仅如此,托里拆利在实验中还发现不管玻璃管长度如何,也不管玻璃管倾斜程度如何,管内水银柱的垂直高度总是76厘米,于是他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银柱高度来测量大气压,这也就是我们目前所了解的大力压强值等于76厘米水银柱的由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托里拆利实验
推荐于2017-09-08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2. 托里拆利实验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连通器,管内的水银和管外的大气,大气对水银槽内水银面的压强和管内与水银槽内水银面等平面的压强相等,而管内的压强是由管内水银柱产生的,所以管内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若有空气进入管内,测得大气压的值会偏小。
为什么大气对水银槽内水银面的压强和管内与水银槽内水银面等平面的压强相等?这怎么是连通器?
1.几个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连通器的原理可用液体压强来解释。若在U形玻璃管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连通器的底部正中设想有一个小液片AB。假如液体是静止不流动的。左管中之液体对液片AB向右侧的压强,一定等于右管中之液体对液片AB向左侧的压强。因为连通器内装的是同一种液体,左右两个液柱的密度相同,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知,只有当两边液柱的高度相等时,两边液柱对液片AB的压强才能相等。所以,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应保持相平。
2.大气对水银槽内水银面的压强和管内与水银槽内水银面等平面的压强相等的道理,与连通器的U形玻璃管两边的水柱产生的压强相等的原理是一样的。
2022-12-01 · 百度认证:北京惠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出空气,用另一只手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并把玻璃管小心地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槽里,待开口端全部浸入水银槽内时放开手指,将管子竖直固定,当管内水银液面停止下降时,读出此时水银液柱与水槽中水平液面的竖直高度差,约为760mm。
2、逐渐倾斜玻璃管,发现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3、继续倾斜玻璃管,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和长短不同的玻璃管重做这个实验(或同时做,把它们并列在一起对比),可以发现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说明大气压强与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无关。(控制变量法)
5、将长玻璃管一端用橡皮塞塞紧封闭,往管中注满红色水,用手指堵住另一端,把玻璃管倒插在水中,松开手指。
6、通常人们把高760毫米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个标准大气压,符号为1atm(atm为压强的非法定单位),1atm的值约为1.013×10^5Pa。
扩展资料:
其实在托里拆利最终确定选用水银作为实验材料之前,他也曾尝试过很多不同的实验材料,诸如海水、蜂蜜等。只不过水银的密度最大,实验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托里拆利将一根长度为1米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然后用手指顶住管口,将其倒插进装有水银的水银槽里,放开手指后,可见管内部顶上的水银已下落,留出空间来了,而下面的部分则仍充满水银。为了进一步证明管中水银面上部确实是真空,托里拆利又改进了实验。
他在水银槽中将水银面以上直到缸口注满清水,然后把玻璃管缓缓地向上提起,当玻璃管管口提高到水银和水的界面以上时,管中的水银便很快地泻出来了,同时水猛然向上窜管中,直至管顶。由此可见,原先管内水银柱以上部分确实是空无所有的空间,即真空。
不仅如此,托里拆利在实验中还发现不管玻璃管长度如何,也不管玻璃管倾斜程度如何,管内水银柱的垂直高度总是76厘米,于是他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银柱高度来测量大气压,这也就是我们目前所了解的大力压强值等于76厘米水银柱的由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托里拆利实验
实验原理很简单: 二力平衡条件
什么叫高度?高度就水银柱液面到水银槽的水银面的垂直距离,根据二力平衡条件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ρgh 与水银槽的水银面上方的大气压强相等,大气压不变,所以p=ρgh 也不变,水银柱高度h也就不变了。
玻璃管内没有空气 随着汞柱的下降 管内汞的上方形成真空 管外汞面受到大气压强 大气压支撑管内的水银
我初二的……我就搞不懂了,你们老师怎么会没说过呢,而且书上都写的清清楚楚,想一想,与我们学过的连通器原理有什么联系?我就是搞不懂有什么联系,我们老师提过,可我还是不太明白,感觉托里拆利实验好奇怪啊
看来我比你长一年,我们初三学这个,你翻翻旧版书
其实这个不会作为知识点考你的
真不明白,可以继续问老师,负责任的老师其实都很希望有人问他问题
2、逐渐倾斜玻璃管,发现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3、继续倾斜玻璃管,当倾斜到一定程度,管内充满水银,说明管内确实没有空气,而管外液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汞柱,也就是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